分享

同样一种蔬菜,超市卖2元,路边摊卖1.5元,为什么很多人选择前者

 农民的小帮手 2020-11-11
今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同样的一种蔬菜,超市卖2元/斤,路边摊的老人卖1.5元/斤,你是愿意去超市买还是去路边摊买?
原以为该问题的答案,会更多倾向于后者,但看了很多人的评论后发现,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前者,大概总结了5点原因:
1、卫生问题,现在不少人对于卫生比较注重,超市里的菜看起来比较干净卫生,而路边摊的老人,随意摆放,在地面上铺一层袋子,就把菜放上去,甚至蔬菜直接和地面接触,相对来说,虽然超市里贵了一些,但是干净。
2、超市里面的菜种类多,去一次超市,基本上应季的蔬菜都能买到,去一次超市能买好几天的菜,而路边摊的老人卖的蔬菜,往往只有小几种,种类比较少,及时便宜一些,买了其中一两种,还需要去超市购买其他的蔬菜,与其这样,不如全部在超市采购。
3、质量问题,有些人觉得路边摊的质量不好,比如其中有朋友说,他以前在路边摊买过白菜,从外面看都是正常的,到做饭的时候,白菜里面都坏了,买了5个,有3个都是坏的,以后再也不去路边摊买了。
4、缺斤少两现象,路边摊的秤有时候不是电子秤(即使是电子秤也有可能做手脚),是那种老式秤,一些人看不懂,卖家说多少就是多少,等到回家称重后,发现少了不少,而超市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多重就是多重,比较放心。
5、超市蔬菜的价格都是明码标价,多少钱一斤自己很清楚,而有些路边摊则不一样,有些卖家会根据不同的人说出不一样的价格,比如男的买菜比女的报价高,开车的比走路的报价高等等。
以上5点原因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但是,也有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也就是说,更原因去路边摊购买。
路边摊卖菜的有“真”农民和“假”农民之分,“真”农民所卖的蔬菜,往往都是自家种植的,和大部分农户种植庄稼一样,种菜是他们的经济来源,这些“真”农民的蔬菜,质量较好,价格也不高,更不会缺斤少两,消费者是可以去购买的,有时就在自己家门口,还比较方便。
而那些“假”农民,往往都是菜贩子,从其他地方拉的蔬菜,然后高价卖出,如果按照正常做生意的做法(比如保证蔬菜的质量,不乱要价,不缺斤少两,诚信经营),大家也能接受,但就是有一些不怀好意的“假”农民,利用人们的善心,动用小伎俩,欺骗消费者,不仅导致自己的生意做不下去,还影响了“真”农民的生意。
关于路边摊卖菜老人的印象,可能很多人脑海中和笔者都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天寒冷的天气下(甚至下着大雪),路边一位70-80岁的老人,坐在路边,面前摆了一些蔬菜,等待着有人来买,这种情况下,不用多说,相信很多人遇到后,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在能接受的范围内,能买多少买多少,尽量买完。
因此,对于开头那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个人感觉,不论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没有对与错,只是自己所想和所经历的不同而导致,但是,对于最后的一件事,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后者吧。
最后问下大家:你往常买菜会去路边摊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