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漠飞蝗没来,1个“狠角色”入侵,一只产卵1500粒,拨4.9亿防控

 农民的小帮手 2020-11-11

文章来源:惠农圈,已获取原创授权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沙漠蝗就在东非地区聚集起来,之后一路朝着东方赶来,漂洋过海来到了南亚地区,联合国也发起了警保,预计有3500亿只蝗虫来袭,很多人也在担忧我国是否安全,但实际上蝗虫在印度地区就已经被消灭掉,但警惕6月份的爆发,毕竟在局部地区还是有部分蝗虫产卵。

农业农村部派出专家支援巴基斯坦的沙漠蝗防控工作,发现这些蝗虫已经在南部的大草原上产卵,时不时有一群蝗虫飞过,形势比较危急。尽管很难进入我国,但的林业部以及草原局还是进行了紧急通知,而在西藏、云南等省份也进行了监控,避免沙漠蝗的袭来。当然我国曾有过千年的蝗虫治理经验,因此防治手段在全球属于领先水平,且有着足量的药械。

不过没有等来沙漠蝗,却没想草地贪夜蛾再次进入我国,这是一个“狠角色”!在2019年时它就在南方地区出现,受灾的面积多达1600万亩,但随着各地的防御力度加强,因此实际的危害面积缩减在240万亩,其损失降低到5%以下,而黄淮地区的玉米主产区,并没有受到虫害的影响。

草地贪夜蛾本是在北美起源,早在2016年时就扩张到了非洲,但没想2年后就入侵了44个国家,其损失多达60亿美元,不过到了2018年5月,它就已经在印度地区出现,之后在东南亚地区蔓延起来,在2019年元旦进入云南。

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比较大,有着十分惊人的食量,且飞行的速度比较快,是全球的十大害虫之一。它的食量比较大,且偏爱甘蔗、玉米、水稻等东西,一顿饭就可以吃上自身重量的食物,一旦成灾对粮食的减产影响非常大。而进入中国的这类害虫偏爱玉米,对水稻不是太喜欢。

它一夜就能飞行两百里,雌虫一次就可以产卵200粒,每30天就可以产卵一次,一生能产1500粒,可见有多变态。当然它的抗药性很强,利用一般的农药是杀不死它的,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在2020年的一号文件中就特别提出,要加强对这类虫害的防控,可见国家的重视程度多高。

而2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防控预案,指出截止到2月10日,目前已经有6个省份受灾,面积在60万亩以上,超过2019年同时期的九十倍,2020年预计侵害1亿亩农田。去年不少虫子已经在华南西南地区产卵“定居”,它们在天冷时就南回,天热时就入侵北方地区,因此国家也下拨了4.9亿元进行防控。

加强了监测预警,根据这类虫害的迁徙规律,从而更好的进行防治,利用高空测报灯等第一时间发现病害。且早在2019年冬季时,国家就已经组织6个省进行了防控,180多万亩得到防治,为的就是将虫源基数消除大半,这样也能更好的预防。相信在国家的重点控制和治理中,接下来的病害会减少到最小,你怎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