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粱炭疽病难防治,发生轻重和哪些因素有关?种植户如何预防?

 农民的小帮手 2020-11-11
小帮手所在的豫东区域,农作物种植结构大部分都是以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为主,不过,随着2015年以后,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作物种植结构也在随着变化,以我们村来说,近5年的时间,80%左右的土地已经被流转,而那些承包土地的人,也开始改变农作物的种植,上半年种植西瓜、辣椒等经济作物,下半年种植高粱,这样的种植方式,和以前小麦收获后,种植玉米、大豆等模式相比,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每亩地高出几百元,如果市场行情较好,每亩能高出上千元。
随着高粱种植面积增加,高粱相关的种植技术讨论也多了起来,比如杂草的防除、病虫害的防治、水肥的管理等等,其中病虫害的防治,在管理过程中讨论较多,比如常见的高粱黑穗病、锈病、立枯病、粘虫、蚜虫等,而本篇内容要说的高粱炭疽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由于在苗期时能引起死苗,并且容易和立枯病混淆,因此,下面小帮手和大家详细说说高粱炭疽病。

如何判断高粱炭疽病
炭疽病和其它的病害有一定的区别,它能从高粱苗期开始,一直到收获前,都能感染高粱,造成危害,该病害主要以危害叶片为主,严重的情况下,茎杆也会被感染,如果抽穗以后发病,穗梗以及籽粒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减产。
炭疽病在高粱苗期发病时,叶片首先被感染,出现病斑,观察病斑的颜色,边缘为紫红色,中间为红褐色,并且在病斑上会出现黑点,数量较多,刚开始发病时,病斑会先在高粱叶片的顶部开始,随着病害的加重,会蔓延至整片叶片,最终导致叶片枯死,进而出现高粱死苗现象,这种情况由于和立枯病相似,因此,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农户会错把炭疽病当成立枯病,进而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期。

如何分辨到底是立枯病还是炭疽病的危害?
立枯病主要危害高粱的幼苗,一旦染病后,高粱长势缓慢,观察高粱根部,会发现呈红褐色,随着立枯病的加重,会导致高粱幼苗枯萎,最终逐渐死亡,因此,判断立枯病和炭疽病二者的区别,可以观察患病植株的根部,如果根部受害并且呈红褐色,基本上判定立枯病,如果叶片受害严重,并出现病斑,可基本上判定炭疽病。

高粱炭疽病哪些情况下容易染病
实际种植过程中,有些地块的高粱不会发生炭疽病,或者炭疽病的危害很小,基本上不用针对性管理,而有些地块,炭疽病的危害就会很大,原因有多种,先来了解下高粱炭疽病病菌的来源。
杂草上:炭疽病的病菌会在田间杂草上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适宜后,开始进行危害。
病株残体:和上述类似,炭疽病的病菌,也会在田间掉落的病残体上进行越冬,如果发生炭疽病的高粱田,收获后,田间掉落的植株、叶片等没有清理干净,到第二年继续种植高粱时,危害也会越严重。
种子上:炭疽病的病菌会以菌丝体或者分生孢子的形式附着在种子上,也就是种子自身携带病菌,等到播种后,苗期即可患病。
除了上述3点外,还需注意一点,炭疽病的病菌如果离开了病残体外,比如直接接触到土壤,病菌的菌丝体或者是分生孢子存活时间很短,正常天气下,几天内就会死亡。

哪些情况下发生会比较严重
品种的抗病性
高粱的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相对抗病性一般的品种,在同样的环境下,感染炭疽病的几率就会增高。
气候因素
如果遇到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田间湿度过大,非常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病,据观察,当温度处于22-25度左右时,炭疽病的分生孢子成熟时间很快,十几个小时即可成熟,然后迅速开始危害,因此,遇到多雨或者高湿的天气条件时,高粱炭疽病的发生会比较严重,不过有一点需注意,如果遇到了暴雨天气,雨水可能会冲刷掉病菌的分生孢子,可以降低发病的几率。
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
种植高粱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田间植株过密,通风性及透光性都会减弱,进而会加大炭疽病的发生几率,另外,在管理过程中,如果水肥供应不足,高粱长势弱,形容弱苗,自身抵抗力减弱,进而加大了感染病害的几率。

高粱炭疽病如何预防和防治
高粱炭疽病从苗期时即可发病,能导致幼苗死亡,因此,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很关键。
高粱炭疽病预防措施
选择抗病性品种
购买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品种,是预防高粱炭疽病的有效措施,不同区域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子,前提一定要适合当地种植,如果一个抗病性很强的品种,但是不适合当地种植,也无法种植。
减少田间菌源
通过减少田间病菌的数量,来达到预防的效果,其一,高粱收获后,要注意清理田间掉落的病残体以及杂草,减少越冬的场所,进而起到减少菌源的目的,其二,种植高粱时,可深耕处理,把上层的土翻到下面,下面的土翻到上面,破坏病菌的生存场所,起到预防高粱炭疽病的目的。
加强田间管理
从种到收整季的高粱生育期,要平衡施肥,底肥要施足,追肥要适宜,后期喷施叶面肥,防止脱肥现象,水分管理要适宜,尤其是遇到连阴雨天气时,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尽量保证雨停后,田间12小时内无积水,同时播种时也要做好密度管理,防治种植过密的情况出现。
播前拌种
高粱种子播前通过拌种,也是预防炭疽病的一个很有效的措施,尤其是对于种子卸载病菌的情况而言,拌种的优势更能体现出来,可用拌种剂有福美双、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高粱炭疽病发生后如何防治
种植高粱时,如果田间已经出现了炭疽病的症状,就需要及时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越早效果越好,可用药剂有咪鲜胺、溴菌腈、甲基托布津、苯甲·丙环唑等,根据田间炭疽病的发生程度以及防治效果,间隔7-10天后,可再次喷施,需要注意一点,喷施药剂时,一定要打匀打透,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高粱炭疽病的相关内容,从如何判断高粱炭疽病,到炭疽病的发生原因,以及最后的预防和防治措施,给大家详细讲解,希望本篇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在种植高粱时,学会判断,懂得防治,最终达到高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