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今年几月立秋?

 农民的小帮手 2020-11-11
文章来源:惠农圈,已获取原创授权
如今正处在三伏天的中伏,天气比较炎热,今天也是7月的最后一天,而到了8月后,很快又会迎来立秋的节气。在中伏天时,阳光近似于直射,此时气温较高,但庄稼的生长却是最好的,天气越热长势也就会越好,尤其是水稻、玉米,它们是喜热作物,三伏天里的长势更好一些。
今年的中伏天有20天,立秋也刚好在二伏内,这就表明气温还很炎热,那么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呢?农村老人说了一句俗语,也就是“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那么如何理解呢?为何会紧丢丢呢?
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农历的六月十八,二十四节气的第13个节气,一般太阳照射在黄经135°,不过就算是到了立秋,一时半会还不会降温,毕竟立秋来临后,依旧是二伏节气内,之后还有三伏天,因此立秋很难会降温,且三伏天后可能还会迎来秋老虎,那气温会更热一些。
立秋的阳历时间为每年的8月7-9日,但它的农历时间差别是非常大的,可能是六月也可能是七月立秋,今年是农历6月立秋,主要是因闰四月的缘故。立秋还分为早、中、晚秋,老人常说“早秋丢,晚秋收,中秋热死牛”,如果是在农历6月立秋就是早秋,而在7月初一到初九是中秋,7月中旬就是晚秋。
那么为何6月立秋“紧丢丢”?其实立秋的时间太早,对作物的生长不是太好,天气凉的要更快一些,此时的气温下跌幅度也会更大一些,不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可能处暑节气时还没有抽穗或者灌浆,这样的话产量就会大幅度的下跌,很难能卖出太好的行情。
看似六月七月立秋相差10-20天左右,但这段时间却是庄稼生长的最好时候,庄稼需要在高温、雨水多的环境下才能更快生长,才能更好的抽穗。一旦气温低,气温差不是太大,农作物的淀粉积累将很难形成,可能就会形成空粒、颗粒不饱满的现象,产量就会大幅度的下滑,因此才有了“紧丢丢”的说法,也就是粮食产收不高。
如果是7月的话,那就不同了,七月立秋那就意味着天气比较炎热,庄稼的生长还算不错,营养的积累程度较高,有足够多的时间生长,因此才有了“秋里游”的说法,农民可以慢悠悠的来到农田里采收,收获后也不需要太赶时间,毕竟此时的天气炎热。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今年的庄稼生长情况,今年的三伏天并不是太炎热,很多地方都有明显的感觉,太阳也不会太晒人,笔者在黄淮地区,早晚穿着长袖也不会热,现在已是中午,没有下雨,但气温才25℃,根本就不需要打空调。
这个气温对人体来说很舒适,但农作物的生长却不是太好。而从新闻报道来看,辽宁干旱面积为1011万亩,这可是非常严重的数字,而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让不少地方的粮食受灾。云南、广西、华北等地的旱情也不小,目前的小麦、玉米、大豆价格疯涨,可见今年的粮食行情会十分紧张,大家怎么看?
【感谢您看到这里,大家能帮我点一下右下方的【在看】和【】嘛,谢谢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