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隆平点赞“优薯计划”:将带来马铃薯的绿色革命

 昵称37581541 2020-11-12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优薯计划”团队黄三文研究员、熊兴耀教授和张春芝研究员在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研究员的陪同下,专程拜访了国际著名农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黄三文一行带着第一代基因组设计育种获得二倍体马铃薯杂交种子,向袁隆平详细介绍了“优薯计划”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袁隆平一边听取介绍,一边仔细查看比芝麻粒还小的马铃薯杂交种子,对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繁殖,可有效解决马铃薯重大产业难题。

黄三文说,我国南方有几亿亩冬闲田适宜种植马铃薯,在水稻收获后,其中一部分可以再种植一季杂交马铃薯,做口粮或者饲料,为粮食安全提供一份额外的保障。袁隆平对马铃薯产业的重大问题非常了解,听取汇报后十分开心,他指出在南方冬闲地种植马铃薯,要从东北或内蒙大批调运种薯,马铃薯用种子繁殖不仅可以解决生产中病毒病危害的问题,还能解决种薯储运的难题。最后,袁隆平院士专门为“优薯计划”题词:“马铃薯杂交种子繁殖技术是颠覆性创新,将带来马铃薯的绿色革命”。

袁隆平院士虽然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但其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思维和幽默的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对“优薯计划”的高度评价,将鼓舞团队成员更加努力创新、勇攀高峰。

背景资料—“优薯计划”

马铃薯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我国乡村振兴上发挥着重大作用。

但是,马铃薯产业长期面临两个结构性障碍:一是栽培马铃薯大都为杂合四倍体,遗传非常复杂,导致育种周期长(12-15年),50年前甚至100多年前育成的老品种仍在生产中大面积栽培;二是马铃薯主要以薯块繁殖,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200公斤种薯/亩)、成本高、易携带病虫害。

为了彻底打破这两大障碍,在农业农村部、农科院和深圳市的支持下基因组所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发起了“优薯计划”,即通过基因组设计育种,用二倍体替代四倍体,用杂交种子替代薯块,育种时间缩短到3-5年,每亩地只需要2克种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