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凡学家”

 草容生 2020-11-12

(文/观察者网 朱刚烈、朱康琪)

几天前,“凡尔赛文学”和“凡学家”这两个梗火了。

单闻其名,还以为是法国贵族捣鼓的文艺复兴。

500

查证以后发现,答案也蛮简单:“凡尔赛文学”就是“用最低调的话,炫最高调的耀。”

500

“凡尔赛文学”的核心是要“不经意地显露”。

既要显露,让别人都能看得到;又要“不经意”,让旁人锤不到你显摆的证据。

在战略上,“凡尔赛文学”的内容要极尽炫耀,极其铺陈。

但在战术上,其表达逻辑得缜密、用语需克制,还要极力克制表达欲望。

类似下面这种就属于失败案例:

500

在不少网友心中,典型的“凡文”应该是这样的:

500

有网友在“凡尔赛文学”中逛了逛,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李白那味儿么:

500

李白说,小时候不认识月亮,以为它是“白玉盘”,又以为它是“瑶台镜”(仙人家的镜子)。

啥是“白玉盘”?1300年后的我也没见过。

再说“ 瑶台镜”。

估计搁古代,我用的镜子是这款:

500

就是黑灯瞎火的,一不小心,贫穷的泪水就自己流了下来。

500

那时候,李白可还是在“不识月”的咿呀学语阶段啊!

这波“炫耀”绝了。

“凡尔赛文学”讲究“十六字心诀”:

所谓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隐而不晦。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只用了十个字,李白齐活了。

难怪有网友说“凡学家”之间有啥好比的,李白绝杀:

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