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一场有缺憾的艺术,放下所谓的完美主义

 顺其自然88 2020-11-12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原创 文/晓斐

《道德经》里讲“功成身退,乃天道”。功成身退可以是指事情做成功了,做事的人就可以圆满下线了。词儿是这么个词儿,意思是这么个意思,可是真的做到却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

很多人会说,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兢兢业业这些年,眼看着总算是把这件事儿算是做成了。怎么说也算是有功之人,即使不算自己全部的功劳,也算是有苦劳的吧。这接下来就看完成的这个功劳上级怎么回应了,这种说法好像也是天经地义的。邀功请赏,这在一般的事业发展中也是常有的事。

人生是一场有缺憾的艺术,放下所谓的完美主义

这个功成身退的艺术就要看是怎么一个退法。立功的这个人是否愿意就此身退,或者说有没有自动身退的意思。在这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角逐型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大家能看到自己的付出,哪怕是做的一丁点的事儿都不想被忽略,想要的多一点,再多一点。想要好一点,再好一点。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当然也希望得到最多。却不知这个最多最好是没有尽头的。

凡事就想做第一,做最强,也被称为“完美主义者”。这个追求完美主义的过程往往会让人忘了生活里有缺憾才是美,生命里有缺憾才真实。

弘一法师曾说“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宇宙的里的世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事物会经历成住败空,此乃自然规律。故人生状态有圆有缺,有得有失才是自然之态,也是平衡之道。

人生是一场有缺憾的艺术,放下所谓的完美主义

想起今日听书讲偶像曾国藩,建立十万湘军平息太平天国,功不可没,可谓是功盖天下。可是平息太平天国后,他立刻让立首功的九弟辞官回乡养病,自己开始遣撤湘军。非常适时的做法让朝廷看到不贪功,不请赏,功成身退的做法。而此举得以保全自己与全家,并仍可以被朝廷委以重任。

曾公胸襟何人能有,曾公智慧何人能及。他时时提醒自己做人忌满,以心求缺,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求缺斋”。以曾公做镜以观世人,多少人都在求满,求全的路上欲壑难平,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呀!

人生是一场有缺憾的艺术,放下所谓的完美主义

若心中已知世间法,又何必强求最终物是人非呢!人类的焦虑何尝不是想要达不到,所求不能得的烦恼呢。如果生活中有暂不能得的遗憾,那一定有存在而被忽略的已得。比如,家庭中父母因为对孩子的学习,分数有所求而不能得而愤怒。在突然得知孩子生病时立刻转为只希望孩子身体无恙的所求。而此时所求的是之前被忽略的存在。何不在此之前就接纳此时的存在,在接纳本就有所憾的生活状态中,等待孩子其他能力的提升。当所求转为无求,其他自然向前发展的规律才得以施展。

人生是一场有缺憾的艺术,放下所谓的完美主义

要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所有现在看到的一切都是目前的状态,而变化始终贯穿在一切现象之中。换句话说,你追逐一切在变,你接纳一切也在变。

人生是一场有缺憾的艺术,完美是缺憾的另一种表达。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