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芝堰古建】芝堰明清古建筑群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明清古建筑群

芝堰村古建筑群,以其“笔、墨、纸、砚”文房四宝最富有特色。在此村共居的1700多人口中,其中1500余人姓陈的都是大经公的子孙。陈氏的后裔经过860多年的苦心经营,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近百座,其中衍德堂为元代建筑,孝思堂最大,占地1300方米,而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体,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街面上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店面楼堂比比皆是,其中有安寓客栈、银楼当铺、骑街木屋、碧水一径跨墙而过。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

世德堂:

世德堂有世世代代继承祖先的恩德的意思。

    世德堂建于明万历乙卯年,坐北朝南,为三间对合带一侧屋,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世德堂楼上牌匾有明文记载。其特点是:一般房屋楼下高楼上低,大梁做在楼下,可是,世得堂却楼下低楼上高,大梁做在楼上,叫楼上厅。


光裕堂:

光裕堂于解放初,两边分给人家居住,现仅留中间二进。其大梁也略呈匾形,可能是元末明初建筑。此厅属中门派人所有。

光裕堂始建于明初,清乾隆重修,2014年也对光裕堂进行了一次总体修缮。现存三间对合,明间阔4.6米,次间4.15米,通进深19.5米,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坐东朝西,八字形大门前有一对抱鼓石造型古朴。

    善述堂:

    善述堂有善于讲述的意思。善述堂明代中期。其特点是前面天井很深,面用石柱石极围起。善述堂三间两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坐东朝西,大门开设在南厢。用砖雕门楼,门楼顶设有鸱鱼吻及宝瓶。

    成志堂:

成志堂是继承祖先的功业,立志世世代代发扬下去的意思。父亲有这样一种设想,但没有完成,到儿子手上继承父亲遗志,得以完成,故取名成志堂。

成志堂建于乾隆年间,中堂牌匾有明确的记载,牛腿雕刻已渐精致,而柱子上的雕刻,比较少见。此堂为民居。

成志堂平面为三间带两侧屋四进三天井,分门厅、前厅、中厅和后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950平方米。

世泽堂:

世泽堂有世世代代得到润泽的意思。在通道正门有“太源号”及“思不忘”的字样。“思不忘”要后人不要忘记前人所做的功德,所以后人就在墙上刻上了“思不忘”三字。“太源号”是里面原先开着蜡烛坊,是古时专门用来照明与祭祀祖先用的。

孝思堂:

孝思堂有继承孝道,思念孝道,使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意思。

孝思堂建于明初,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平面布局成“回”字形,中轴线上分布有门厅、中厅及享堂,门厅和享堂两侧各有一个三间两厢的侧屋,中厅两侧为七开间庑屋,与侧屋、门厅、享堂相连,中厅独立,四周用天井隔开,形成一个四周闭合、中厅独立的“回”字形建筑。


济美堂:

    济美堂有将美好的东西传承下来的意思。济美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三间对合,占地面积317平方米。建造者为上门派锡山公。


承显堂:

承显堂,是希望子孙们继承祖上的尊贵,既有显要地位又有巨大财富的意思。

承显堂原建于嘉靖年间,民国十九年全部拆除重建,故大梁为方形,牛腿精雕细琢,极其工整,前村有戏台,为全村演戏都在此。此厅属全村人所有,婚丧喜事不在此举行。承显堂的门面上方有一砚塘,刻有“百世瞻依”四字,左右两边各有一扇小的圆洞门,左边门楣上写有“左昭”两字,右边门楣上写有“右穆”两字。

    承显堂坐北朝南,平面为三间三进两明堂。始建于明代,清末民初重建,占地面积450平方米。


衍德堂:

衍德堂有传承祖辈传统美德的意思。

衍德堂是兰溪市现存最完整的元代建筑。据家谱记载建于元末,现存主体建筑约建于明中早期。平面布局为三间三进一穿堂,占地455平方米,坐北朝南,偏东3°,位于芝堰村南端。衍德堂原为八字大门,门前还有石坊一座,前临人工筑成的半月塘—口,现八字大门和石坊已毁,只遗存少量石构件。

古驿道

古驿道是位于芝堰村中的一条古街,形似弯弯的月亮,叫月亮街,长约300余米,蜿蜒曲折,有骑街楼阁隔空连接街道两边的房屋,南北街头各以一棵古樟为记,古樟旁有小路可通向东山。月亮街原是元、明、清时从金华通往建德的古驿道,用做商旅、官第、挑夫过境留宿,当时附近客栈、酒店、药店、作坊、当铺等一应俱全。现存明清客栈店铺上百家。隋唐时,芝堰隶属新安县,婺州所辖,从婺州金华去寿昌建德,是官驿文递必经之地。元末朱元璋由建德路取婺州前,也曾屯兵于此。可见芝堰村古代的繁华。

古驿道作为“九堂一街”的一街,在芝堰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一条街”,是指从南到北一条道路纵贯全村,明英宗时,由义七六公独资铺石板,铺成了较像样的街道。两边明清古建筑甚多,商店林立,当时商业颇为兴盛,故称“一条街”。

活水明堂:

活水明堂位于芝堰村半月塘东边,为五间两搭厢带一过道,坐北朝南,面积163平方米,清代时期建筑。其门楼四柱落地,前檐柱上置牛腿,额枋用月梁,下有“荣褒五代”牌匾一块(后期仿制)。正屋明间前廊用月梁承重,其余都用穿枋,前檐柱上置牛腿。楼上梁架为穿斗式,木板作隔断。天井因水穿经此屋,故设活水鱼池,靠近主屋边有一排青石板栏杆,上有精美雕刻。在东侧有一通道与门楼相连。三合土地面,硬山顶。活水明堂建筑把山水直接引入鱼池与建筑浑然一体,就是房屋明堂内的水和墙外沟渠内的水相通,其构思灵活多变,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斗室乾坤

    斗室乾坤,仔细品味,渐渐的悟出了其中的句意与其暗喻:一曰告诫激励自己、二曰宽慰安抚自己;既有励志的涵义,又可以说有知足者常乐的那种胸怀。

    小祠堂原为众厅,为斗室乾坤民居,位于村中,为前二间半后三间对合型楼屋,坐南朝北,面积136.50平方米,清代时期建筑。现在分房二家。其前门门台用苏式磨砖砌成,较为精致,上有“斗室乾坤”四个篆体字。屋内柱子方形,这两点在农村中都较为少见。

小祠堂东侧立面开有四柱三楼式砖雕门楼,额枋上书有“斗室乾坤”字样。脊楼上置葫芦宝瓶,各楼饰鸱鱼。前进檐柱用方柱,柱头用斗拱,改动较大。后进梁架为穿枋承重,前檐柱上置牛腿。楼上梁架为穿斗式,楼上天井边置挡雨板。鼓形柱础,三合土地面,硬山顶。

斗室乾坤民居门楼雕刻较为精致,体现了当时的石雕技术,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


积厚流光:

    连三进建于清末。其头进门及其精细,上有“积厚流光”四字。中进大梁呈方形,天井边牛腿雕刻亦较清初为精细。相传造主从事靛青生意,在上海堵坊赢得一大批钱,回来选此房屋。现已分屋五家人居住。

积厚流光民居位于兰溪市黄店镇芝堰村村中,平面为三间三进二明堂,坐西北朝东南,面积308.83平方米,清中期建筑。


半月塘

半月塘在芝堰村内,因形状酷似半个月亮而得名,约400平方米,面向西山,北向中山,旁有环村水渠流经,并有石梯可通向塘面供居民洗涤生活用品。半月塘因为半月形像元宝,两头翘,中间低聚,有把“才气”与“财气”积聚,不使流出的意思。

古柏

半月塘的南面有一棵古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当年朱元璋与明四大才子会师时所种下。因其下部裸露,上部有两棵树枝向上伸展,似一个裸体的女人顶天立地,民间称“仰天财主”,人碰见必遇人气、运气、财气。

起凤桥

起凤桥坐落在芝堰村边,青石结构,始建于明朝嘉庆年间。先后被水冲掉修建4次,现在保存原貌的是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962年修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