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店镇关工委孝文化专题】金华四先生金履祥的故里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桐山后金村:金华四先生金履祥的故里

  桐山后金村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政府驻地西北7500米。村民委员会驻桐山后金得名。据《光绪兰溪县志》记载,金氏村民五代时(922年)由衢州桐山峡口迁来鸡鸣山脚,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迁居此地,村前有座山,便沿用桐山为名,村在其后,故名桐山后金。地属丘陵。耕地661亩,山地2050亩,水面78亩。区域面积1.86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298户,887人。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茶叶、水果,兼营畜牧、养鱼。

一、有价值:桐山后金村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金履祥先生的故乡。金履祥学者称仁山先生。明正德间金华知府赵豫在天福山建有金仁山祠,以纪念这位先贤。村有仁山书院,面积600平方米,三进三间,建筑结构宏伟,保存完整,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对仁山书院进行了整体修缮。仁山书院现为兰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兰溪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村北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仁山书院,为宋末元初著名理学家金履祥(号仁山)先生讲学之所。


二、有形态:村落坐落在三面环山的燕窝型的“凹”处,体现古人“择水而居”选址理念,负山带水,周边有九座小山,其水都从存钱的小溪流过,人们称其为“九水归一”。桐山后金村因村坐落位置的独特,史称“八卦地”,后广为流传称“八卦古村”。


    村落坐向一反坐北朝南的传统建筑风格,而是选择坐西朝东,寓意让“桐山后金”永远沐浴着东方升起的霞光,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兴旺发达。村子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开阔的桐山下,村口南方有座福泉庙,东面斜对仁山,有仁山书院,西背靠小钓山。进入其中,似在迷宫中行走,村中道路以村口塘为中心向外辐射呈九宫八卦形。相传,这是宋末著名学者金仁山(学名金履祥)设计的,平面布局独具艺术魅力,把形、行、居、藏融为一体,做到易聚易散,令那些建筑学家惊叹不已。


桐山后金村古村街弄四通八达,犹如似扇形八卦。以村中心水池为核心,通过8条弄口向外扇形辐射。


    桐山后金村大大方方的村口塘的中间一个圆盘型的土墩子,上面种的是古老的柏树,这是八卦的中心,西半池有高山、徽式马头墙倒映其中,东半池只显天空亮迹,阴阳鱼几乎呼之欲出。由塘塍向四围辐射的八条古巷恰好是九宫的分界线,八卦的乾三根、坤六段等恰似里三层外三层那层与层之间的环状路径。通俗地来说,桐山后金村落的布局有如大蜘蛛编织的网,中心小圆那个蜘蛛盘踞点为村口塘,绵延粗壮的经线是八条古巷,稍细的纬线为块状房屋间的通道。


三、有文脉:宋、元之际的学者。为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北山四先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许谦、柳贯皆出其门。是朱熹的正宗传人。金履祥与何基、王柏、许谦被统称为"金华四先生",又称"北山四先生"。他们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北山四先生学派。 雍正二年(1724年),金履祥以及吕祖谦、何基、王柏、许谦同时以"大儒"的身份钦定从祀曲阜孔庙。中国历从祀孔庙的"大儒"总共73人,金履祥列东厅第22位。


四、有故事: 桐山后金村名人辈出,名人有东宫长官桐阳散翁、宋代的孝子金景文、理学家金履祥、著名图书馆学家金步瀛。在桐山后金村周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孝文化传说这些民间故事和孝文化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村人。


五、有人脉:仁山书院的文风滋养了村中的金氏后人。在金履祥死后的700年间,桐山后金村的德仁文风浩气长存,才子辈出,科举得中二百余人。如今村中有教师、教授等30多人,被人们誉为“ 才子之村”、“教师之村”。


    六、有文物:桐山后金村历史文物较多,有50余处。仁山书院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山书院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北部,坐北朝南,为三间三进二天井,带二偏屋建筑,建筑面积960.88平方米。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宗谱记载),于2005年3月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前进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后单步。前后檐柱、角柱及金柱用青石方柱,其余为圆木柱,次间抬梁、穿斗相结合。中进明间为五架梁带前后单步,次间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前后檐柱用青石方柱。后进梁架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前檐柱用青石柱。地面均为三合土地面,用覆盆柱础。偏屋即书房均为三间两搭厢建筑,梁架为穿斗式,观音兜屋面。仁山书院东南二边带围墙,大门口围墙上建有照壁一座。


    仁山书院为当地群众为纪念该村先祖浙东学派中坚金履祥所建。后进东西二厢为学院,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金履祥墓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行政村小钓山山脚。坐西朝东,占地485.6㎡。金氏后裔于清代重修。八字形墓壁。墓宽3.5米,封土高1.9米。


    金履祥(1232—1303),字吉义,号次农。兰溪县纯孝乡桐山(现黄店镇桐山后金)人。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和教育家。尤精于经史之学,为宋元时浙东学派中坚。晚年在家乡附近仁山下讲学著书,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元大德十七年卒,享年七十二岁,谥文安。著述甚丰,有《通鉴前编》、《大学疏义》、《尚书表注》等。该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散翁公墓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东青龙山山脚。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65㎡。墓面总宽5.18米,高约2米。主墓面长1.65米,宽1.05米。竖刻“东宫长官  桐阳十世形九公  夫人童氏之墓  道光七年岁次丁亥孟春月立”;另有一碑刻“桐阳散翁公墓    裔孙金礼乐立”,此碑无确切年代,在2001年维修时存放于墓内。据《金氏宗谱》载,散翁公墓始建于南宋,明初金礼乐重新立碑,道光七年后人重新墓碑,文革期间被破坏,2001年12月29日后人重立。


    散翁公乃宋元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金履祥之父,为桐阳十世行万九公,曾任东宫长官之职。其本人就是位教育家,能教育出金履祥这一博学之子,实乃可贵,该墓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孝贤堂位于桐山后金村东南,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329.42平方米。始建于元末明初,历经维修,现存梁架多为清代风格。三间两进一享堂。前进明间五架月梁带前双后单步廊。后进明间五架圆木梁带前双步后单步廊。次间梁架皆穿斗式。两进间有过廊相连。享堂有楼,单间,楼下以月梁承重。后进与享堂地面为斜缦方砖,前进地面为三合土地。鼓形柱础(腹径较下),下垫覆盆。天井内鹅卵石及麻石铺设。建筑用料较大,在祠堂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研究乡土建筑发展的实物依据。


    贻厥堂位于兰溪市黄店镇桐山后金村中部,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21.32平方米。民国二十八年造。现存三开间两厢,无楼,硬山顶。贻厥堂明间中缝梁架为五架月梁带前后双步扁作梁,边缝梁架穿斗式。檐柱置戏曲人物牛腿,天井青石铺设。鼓形柱础。据村民讲述,该堂原有三进,后毁,仅存三间两厢。贻厥堂是桐山后金村的份头厅建筑,是乡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该村民国时期建筑的实物资料。


    正和堂位于桐山后金村中部,明末清初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占地约270㎡。三开间带一享堂。正和堂设八字形门楼,檐枋上设平棋,前檐柱上置牛腿。正屋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单步,月梁造。次间梁架穿斗式,明间内檐枋上置“正和堂”牌匾。明间金柱柱础为鼓形覆盆式,其余为礩形柱础。三合土地面。享堂垂直于正屋明间,三开间,梁架均为五架梁。礩形柱础。三合土地面。正和堂格局完整,用材硕大,造型独特,文物价值较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