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情横溪】走进横溪镇城头村:龙潭景区“三县第一潭”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走进横溪镇城头村:龙潭景区“三县第一潭”

城头村位于横溪镇政府驻地东面5000米,村民委员会驻荷盘塘自然村,村以旧村城头得名。古时为兰、浦、义三县交界处,四面群山环绕如城。且有深潭居中,俗称龙潭。故村原名为龙城,又没蚕豆又名龙城,又名城窦,俗称城头。1993年3月由市政府公布为老区村。地处山区,区域面积12.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1亩、山地16260亩。下辖荷盘塘、五丘畈、牛栏坞、上陈、向阳、马临口和岩下山7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445户,1435人。村民大多以种植水稻、马铃薯、西瓜及其他山地作物和饲养毛猪为业。

河盘塘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地。世居陈姓,唐代即有村落,村前有塘如盘,并植荷花莲藕,俗称荷盘塘,村以塘名,属古代龙城地区的一部分。有村民小组4个,103户,350人,耕地97亩。村民以种植山地作物和饲养毛猪为主业。生姜、西瓜、和秋洋芋为其特产。村中有城头水库龙城风景区及龙谭、龙皇庙、苏州殿、亮岩等风景点。

五丘畈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1500米,世居陈姓,宋代迁入,地处城头水库南源山坞田畈中。畈有五丘,故名五丘畈。有村民小组2个,45户,159人,耕地51亩。村民以种植山地作物为主业。

牛栏坞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偏南1000米。为陈氏家族圈牛放牧之地,故取名牛栏坞。有村民小组1个,38户,123人,耕地30亩,村民以种植山地作物为主业。

上陈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南1500米。世居陈姓,宋初由义乌上青迁入城头(龙城)的一个聚居点,为区别双溪下陈,取村名为上陈。有村民小组2个,41户,132人,耕地53亩,村民以种植山地作物为主业。

向阳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西偏南1000米,世居陈姓,因村口朝南,白天几乎都可为阳光照及,故取名向阳。有村民小组1个,22户,73人,耕地23亩,村民以种植山地作物为业。

马岭口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南120米,世居陈姓,地处城头水库发源地马岭之下,故名马岭口。有村民小组5个,112户,354人,耕地85户。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山地作物为主业。

岩下山自然村,位于村民委员会驻地东偏北2000米,世居陈姓,东源鹅毛尖下山岗,故名岩下山。有村民小组3个,71户,242人,耕地73亩。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山地作物为主业。

据说城头村古时称:“龙城”,城头四面环山,恰似一条巨龙环绕的自然之城。沿着47省道横溪镇境内走城头村方向,沿路村庄清洁、宁静,百年古樟、古树比比皆是。

兰溪市横溪镇深山龙潭景区位于兰溪、义乌、浦江三县(市)交界处,有“金三角”之称。城头风景区青山苍穆,泉流碧澄,满眼奇岩怪石,遍山鸟语花香,素有“小桃源”之称。城头村四处环山,空气新鲜,有一中大型水库,叫城头水库,可以垂钓,春游,烧烤,山上有“三县第一潭”
    “三县第一潭”位于兰溪市城头水库库尾峡谷,兰溪、义乌、浦江三县()交界处。峡谷深处泉流碧潭,奇岩、怪石,满山鸟语花香。水库库尾有龙门峡谷,传说中还有许多朱元璋、黄巢起义军的遗迹。

名山异水秀龙门,龙门山涧有龙潭。城头水库东北角,即树坞坑山垅口,二边山峰对峙,巨石峭崎,俨如门扉,即为“龙门”。清朝周礼有《龙门山涧》诗云:“万斛流水细涧流,龙门常带剑光浮;深弯九折深无际,何处寻芳古渡头。” 进入龙门,得天独厚的峡谷资源犹如到了原始森林。 

龙潭飞瀑:沿山路小涧而上,林木苍天,翠竹丛丛,至半山腰,瀑布劈崖飞泻而下,分上、下二瀑,气势非凡,十分壮观,上瀑高约三十米,泻入一深潭中,绿不见底(传说大部份水从潭中山腰流往浦江白石原龙潭中),神奇非凡,潭水四跌,水星飞散。自潭而下为下瀑,高约二十米,潭巅有龙角、龙口、龙项等,潭水清澈可鉴,碧波凝翠,使人心澄目清,心旷神怡。相传龙潭潭底深不可测,一潭连贯着一潭。常有“神龙”出没,号称“三县第一潭”。清朝陈心亮有诗云:“龙井澄千尺,潜居未大观;丈夫鳞甲起,天地一深潭。” “三县第一潭”藏在深山,远离大城市的喧哗,却保留着原始的清新、质朴以及从从容容的闲适态度,山峦起伏,茂密的森林,它凭借龙潭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夏季如期而至,遁入深山,亲近山水,也是贪凉、避暑的人们出行的优先选择……古木遮天蔽日,溪水潺潺,清澈见底。龙潭水被称为“龙水”,流往城头水库,同时也是山脚下村民们饮用的主要水源,甘甜,解渴,含有丰富的纯天然矿物质成份。

龙皇庙:龙潭边建有龙皇庙一座,塑有龙皇,太子等神象,供百姓鉴仰祭祀,祈求全家平安、幸福,百姓生活美好。

奇岩怪石:龙潭上山涧,有奇岩怪石,其中有乌龟石,还有云头岩、天鹅孵卵等形象毕真,栩栩如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