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村】官塘村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官塘村:

香溪镇官塘村由原来的官塘行政村与官路边行政村合并组成。地属丘陵,区域面积3.76平方公里,耕地1782亩,山地1325亩,水面51亩,下辖官塘、官路边方菱塘荷花形、方林岗、馄饨捆、盆宝突、姓叶、大洲、朱村岗、坡坞岗11自然村,有14个村民小组,702户,2208人。以种植业为主,鱼佳乐薰鱼、甲鱼、岭旦王鸡、柑橘等为特色产品。

官塘自然村,村中有姓徐《家谱》四卷,姓何《家谱》一卷。村前有口塘,近古官路(驿道),故名官塘,村以塘名。

官路边自然村古时兰溪通往建德的驿路,即官路,从村边经过,故名官路边。现在鲍村立有“兰溪至严州”的石碑。

方菱塘自然村以塘得名

荷花形自然村,村以地形似荷花得名

方林岗自然村,村以岗得名

馄饨捆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30户,95,耕地80

盆宝突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25户,80,耕地80

姓叶自然村,村以叶姓集居得名1个村民小组,20户,70,耕地80

大洲自然村,1个村民小组,65户,205,耕地150

朱村岗自然村,村以朱姓集居得名1个村民小组,70户,230,耕地180

坡坞岗自然村,3户,8,耕地10

官塘《徐氏宗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从明正统丁亥年至光绪十六年起,已重修十余次。

《徐氏宗谱》,始自于伯益公,是皇帝九代孙,原为嬴姓,夏朝时,封于徐国,逐以国为姓。周穆王伐徐时,徐王以仁义治国,爱民如子,不思战斗,自愿撤走,南下至严、衢、寿昌、龙游一带,重新建立徐国,国都龙游,龙游石窟,即埋藏武器而命人建造的,与官塘《徐氏宗谱》说法吻合。

后汉时有官塘徐氏祖先,任秘书监,江夏太岁,因避王蟒之乱,如东阳隐山,其后代繁衍会稽山一带,另成一支。

据徐氏家谱所载,徐氏始祖昌四公原住建南小吉村,元末明初,初定居前徐,后见对面群山怀抱,坐北朝南,是居住的好地,遂迁居对面,即今之村址。

官塘村由昌四公定居起,距今约有六百余年,历史悠久。

官塘村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约六百余年,原形坐北朝南,三间对合二厢房,中间一口天井,成口字形。后进中堂上方,挂着牌匾一块,上写“端肃堂”三字,两边墙上挂着进士、贡元等匾额。前进中堂楣上,挂着赠给贡元徐纯熙剿匪有功的一块匾额,上写“功捍乡间”四字。这些匾额是历史文物,可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人盗窃一空,实为可惜。

徐氏宗祠始建以来,曾修建数次,最后一次在1936年间,由岩高、水林二师父,承包建造,把砖墙全部拆掉重砌,修好后,在大门上方写了“徐氏家庙”四字,后又在70年代又小修过几次,大门上方改写官塘大队,直到2009年6月14日,由村两委筹资,拆掉重建,大门上方改写为“德厚流光”四个字,新厅面貌,焕然一新。

管路边村有个董氏大厅,三进两明堂建筑,目前为村老年协会的场所。

闹元宵是每年正月十五日的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解放前,官塘村有一个定于正月十六过元宵节的习俗。正月十六日,在徐氏宗祠内,锣鼓班在祠堂内唱戏。有临时的茶店、临时的酒店、临时的饮食店。后进中堂长桌上摆满了红烛。一时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官塘村迎龙灯为正月十六日。历史上有过两次迎龙灯。第一次为1950年,庆祝全国解放,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主人。第二次为1986年,庆祝改革开放。此次迎龙灯,有250多桥,长约2华里,创兰溪龙灯最长纪录。

官塘村有在农历九月十九日召开物资交流会的习俗。这个日子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1995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官塘村第一次举办物质交流大会。到2014年,官塘村共举办20次。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十八至二十这三天,官塘村集市上人山人海,各地商客云集,各色服装、木材、商品摆满整个街道,盛况空前。

官塘岗原为黄土丘陵,自1975年为官塘乡政府驻地,20044月并入香溪镇。改革开放后,官塘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渔具、建材、化工制造、电子器材为支柱的工业功能区,学校、敬老院等单位多家,集镇建设初具规模。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全国各地,本村亦受其惠,全村村民逐渐脱贫致富,并兴起了建房高潮,先由二楼走廊砖墙式,逐渐上升为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鲜艳夺目的彩色砖房遍及全村,村容焕然一新,实现了农村城市化的美梦。

官塘村原无商店,买东西须到五里外的洲上去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建造官塘粮站,随后布店,日用百货,小五金,电器,副食品,肥料,农药……等都先后接踵而建,到目前为止,所有商店,基本齐备,并以公路为街道,沿公路,三至五层的洋房店面林立,形成一个崭新的集镇,每日来往车辆,络绎不绝,来往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极一时。

1973年,始建官兰公路,1975年通车。到2000年,兰建公路通车,并逐步完成水泥路,在官塘设有停靠站。

官塘村的文化教育,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光绪年间,本村就设有私塾,由本村徐承烈先生任教(承烈先生是贡员出身),后并入民智小学。因承烈先生是民智小学校委会理事,因此官塘私塾实为民智小学的前身,后数年,本村一度无学校。

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本村又重办私塾,由蒋年苟先生任教,1932年由上李村李秀成先生任教,1937年七七卢沟桥战事爆发,沦陷区百姓四处逃难,称难民。1938年本村又让江苏省金山县,金山村,难民吴仲实先生任教。至1940年,民智小学因校舍破旧倾斜,故决定拆迁重建在官塘村福田巷,翌年全县各乡都要设立一所中心小学,民智小学逐改名为梅岩乡中心小学,解放后因梅岩乡改名为官塘乡,逐改名为官塘乡中心小学,至今校名未改。

官塘幼儿园为浙江省二级幼儿园。该幼儿园自创立以来,一直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宗旨,确定了科研兴园之路,创办了“手脑速算教学基地”,走出了一条“手脑速算教学之路!

2004年,进行区域调整,撤销官塘乡,官塘村并入香溪镇。同年农历九月间,在原官塘乡政府房屋内,成立香溪镇敬老院。全镇的孤寡老人,约有一百人免费入院,供其吃住,实现老有所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