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华一镇】永昌古街永远蕃昌

 流星雨工作室 2020-11-12

永昌古街永远蕃昌

兰溪市永昌街道永昌村历史悠久,周围有众多的古遗址(孔塘殿山,许店山,大洋山),以及墎背驻防所遗址。出土了许多文物价值很高的石器,陶瓷器。其中唐永徽三年的纪年墓出土的四系罐为国家一级文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先祖居汴梁河南巩县永昌之地,厥后徙于衢州,婿于兰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谓其地久天长、子孙永远蕃昌也。”明万历年间永昌人赵贤佐在《永昌记》一文中描述了永昌之名的来历。永昌最初是由宋太祖之弟赵廷美第七世后裔赵公传迁入后形成的村落,明清时期由于水陆交通便捷,成为古兰溪县最主要的集市之一,汇集了大量徽商并建有会馆。古街东西走向,全长1000米,宽4-5米,整个古街区占地面积约15000余平方米,整体风貌保存的相当完整。街区两侧有多条里弄向外辐射,格局呈“丰”字形,街区内有双溪灌穿而过,即为居民商贾提供生活用水,也可作交通运输、消防、排污之用。东头掘有一排塘,环境优美。明万历二十四年赵贤祖《永昌排塘记》云:“邑之市镇永昌为最,镇之池水排塘为最,塘在中心,上下二湖通流旋绕、左连上堰,右接双溪,前遵大道,后附民居,有似乎排塘,故名也”。主要巷道有左右街、横街、水坑沿、西头掘(李山里)、郭背路,牛市巷、鹅市巷、樟林巷、六口塘沿、桥西巷等等。临街是鳞比栉次的的商铺店号,小巷深处则分布民居、宗祠、寺庙、会馆等建筑,古街东西两头各立牌坊一座,分别是清乾隆59年诸葛氏节孝石坊和清乾隆47年章氏族石坊,过溪有石拱桥及20多间长四十余米水阁楼相连,白墙灰瓦马头墙,连绵成片,是可谓“小桥流水,水榭倒影,商贾荟萃,即有江南水乡之特征,又有都市集镇之风味。就像一幅“清明河上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永昌古街位于兰溪西部,距城区9公里。古街区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和功能,商业气息浓厚。东西向主街长约1000米,宽45米,与两边南北向小巷构成“丰”字格局。临街是鳞次栉比的商铺号,小巷深处分布民居、宗祠、寺庙、栈房、会馆等建筑。其现存建筑形式有石坊、拱桥、梁桥、古溪道、水阁楼、古店铺、古作坊、古民居、宗祠、商业会馆等,江南水乡风味浓郁,集居住、经商、作坊于一体,较完整的保存了历史风貌,是一处典型的江南街区。现存厅堂建筑有吴氏花厅、墎背路26号花厅、李氏大厅、崇德堂等,石牌坊两座,以及古桥、古井、胡门、忠义祠遗址等40余幢。主街两侧存有大量的商业建筑,有琪字李山号打铁店、德济堂药店、篾业社、铁器店等,历史风貌宛然,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公布的我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永昌村有29处之多(永昌赵村有12处、古街共41处)。2006年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古建筑有:

徽州会馆清代汇集了大量徽商,他们集资建馆,占地300多平方米。三开间,前有廷院,垂花门。其中主建筑面积140平方米,雕刻富丽精美,浮雕古朴浑厚,线刻细致入微,人物栩栩如生,刀法雄健有力,内涵深远。垂花门面积16平方米。

崇德堂建于明代为三间三进三天井,后进为社堂,建筑面积为400平方米。

庵头古井宋代开凿,上有青石井圈,郑、陈四姓字样。

李氏蕃衍厅(李氏大厅)清代未期,永康人肩挑小五金工具箱(篾制)来到永昌,生意不错,遂在此娶妻生息,繁衍后代,并建造李氏蕃衍厅留于后代。平面为三间对合,占地面积258平方米。

 忠义祠清同治初年为纪念湘军阵亡将士建,清光绪十五年兴办书院,民国初办学堂,占地面积886平方米。现主建筑巳毁。

 永昌桥建于民国六年,为三孔半半圆石拱桥,用分水尖桥墩,桥长21米,宽3.5米,两侧设护栏,各有12根望柱。望柱间为护板,各栏板上浮雕图案精美,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历史价值。

牛市桥牛市桥位于永昌街道永昌老街内,为青石平板桥,同为明代所建。清吴演纶有《双溪跨虹》诗,咏其两桥云:“小市长堤西自东,石桥左右卧双虹。农忙来往人如织,指点空蒙烟雨中。”一片田园景色,读来令人神往。

节孝石坊在排塘南岸。清乾隆59年为儒氏赵开来妻诸葛氏立。该石坊四柱三楼,全高730厘米,全宽564厘米,顶楼楼下面各竖“恩荣”石匾一块,四周环以双龙戏水浮雕图案,楼脊正中置葫芦状饰物,每楼楼脊二侧为龙嘴鱼尾吻,坊身有禽兽人物、花卉、祥云等镂空装饰,丰富精美,形象生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品。

永昌村旌节石坊,在永昌村西头掘。清乾隆47年为永昌村邑庠生徐掁兴妻童氏立,石坊四柱三楼全高700厘米,全宽635厘米,坊身雕刻不多,纹饰简练。

永昌古街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舞龙(迎龙灯)、舞狮、喜庆乐队、秧歌表演、小脚灯、花灯、抬阁等。传统戏曲演唱班。传统手工艺技术,如剪纸、麦杆编、竹编、草编、木雕、石雕等。手工艺制品,如蔑制、铁件、灯笼制、洋铁皮工艺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