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胖:没有“双十一”,也有“精致穷”

 靠你了谭胖 2020-11-12

“为了双十一,花呗还特地给我提了额。”

这是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讲的话,当时人家还在很兴奋地选购各种东西。

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朋友每个月9日还花呗,15日还借呗,此外还有各种信用卡和网贷……

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一幕大戏,几年前我恰好出差在外地,那天也恰逢“双十一”,几个助理身上凝聚着我从来没见过的热情,那一天眼睛就没离开过手机,一路上无论说什么,都是点头称是,然后继续拿着手机指指点点,还互相交流。


我实在忍不住了,问她们在干嘛?她们说:“老师啊,今天是双十一啊!”

于是脑补出几百万个女孩子在网上各种抢购的壮观场面……

01 “面子”到底算谁的?

今年“双十一”好像周期还比较长,“买买买”是必须的。好像现在的“双十一”一年比一年热闹,除了线上的促销和折扣,还有线下的晚会。

感觉我们越来越有钱了。


不仔细留意,真的不知道大家对购物这种事有这么大的热情,直到上周末我去探望一位朋友,才知道什么事情到了极致也会有负面的结果。

闲谈之间说起自家行政每个月花几万块买衣服,终于有一天还不上信用卡了,把手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

购物这种事,真的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那到底买的是“物”,还是买到了在朋友间的“面子”?

无论哪一种,至少银行和小额信贷都很开心。

至少,朋友圈里是美食风光片,朋友圈外是扶贫纪录片,对“面子”的曲解让“精致穷”有了全新的定义。

毕竟一半时间在拍照,一半时间在P图。

去年就闹出一档事:

一个店家爆料一个女顾客买了一堆衣服然后都穿了一遍,最后全无理由退款,店家气不过索性曝光出来,那意思大概是说:“你拿我的衣服穿一遍发朋友圈显摆,连租金都不给,当我是傻子吗?”

这就尴尬了……

02 壮观的“双十一”欢喜了谁?

一个月工资买大牌包,半个月工资买大牌鞋,三千的月薪买一万的手机。

星级酒店下午茶,网红地打卡,“生活要有仪式感,对自己好一点”,一听这话,各种色号的口红就收入麾下……

买不起房子,就装一些精致。

于是,为了让一个穷人显得不那么穷人思维,为了能赚更多的钱,所以咬咬牙花钱去。

收入无论高低,口袋里就是没钱……


如今“双十一”刚过,我相信不少人在欢喜之余,又要算计着信用卡和花呗什么时候该还了吧?

所以他们的“富人思维”,为什么没让他们变得富有呢?

“消费主义”这个概念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但很负责任地说,这不是好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目前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

每天流窜于全国各地的快递虽然看上去很美很壮观,但背后涌动的却是脆弱不堪一击的滥觞。

拥有多到发愁的衣服不算什么精致,拥有多少包和名牌也算不得什么精致,去哪里打卡或是住在多高级的酒店更说明不了什么,尤其对于一个中等收入甚至低收入人群,除了虚荣和粉红色的无知,更看不到背后逐渐衍生出的黑色产业。

03 “精致穷”的终极进化体是什么?

除了横财以外,财富都是生产资料,注意,它不仅仅是结果,更多的财富能让你产生更多的资本利得,也能够到一些别人够不到的增值门槛。

而消费,则是在消耗生产资料,当你获得别人的称赞或是获得心理安慰时,你就在消耗现在和未来的生产资料和机会——对,那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

所谓的“精致穷”,就是真正的财富陷阱。


“精致穷”的人没得救,因为他们没钱少花,有钱多花,就算再扶贫,他们也有更高的欲望要满足,也就意味着永远无法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让资本真正意义上成为正循环的生产资料。

一通看下来,是不是觉得“精致穷”和“仪式感”是双生子?细思极恐的阴谋论?

也许有的人还沉浸在“精致穷”的自我陶醉中,浑然不知未来的陷阱和自身的缺陷,也许有的人已经逐步琢磨出来对消费和自我尊严的正解,希望如此。

否则,即使穿着阿玛尼,也不过是一根头重脚轻的韭菜,而已。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