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而已》大结局,林有有引众怒:婚外情中,真有人能全身而退吗?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三十而已》大结局了。
 
然而,这部讲述30+女性故事的现象级爆款剧却迎来了高开低走,豆瓣评分从8.3直降到7.0分,观众讨论和质疑不断。
 
尤其在接近尾声时,被誉为“史诗级绿茶王”的林有有几乎每天都被骂上热搜,让所有人恨得牙痒痒,微博专门开贴讨论“今天又是被林有有气死的一天”,还有人气得暂时弃剧。

 
林有有,北京人,有房有车,有大好的青春和前途,偏偏像一块狗皮膏药,死皮赖脸地缠上了已婚的许幻山,做起了小三。
 
主动性极强、段位极高且看上去毫无三观可言,冰激凌撩拨、足球场攻势、各种仰慕和崇拜,一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就是要赢的气势,搞得许幻山毫无招架之力。

 
网友的疑惑从“林有有到底图啥?”开始,一直到最后,对她毫发无损离开的结局很不解气,质问编剧“林有有凭什么全身而退”?
 
编剧不得不出来回应:林有有是丧失了所有尊严离开的,这就是她的惩罚。

还是有人无法理解,觉得“太轻了”。
 
真的轻吗?我看未必。
 
不图钱,图的是快感
 
小三的心理有很多种,除了图钱图资源,最常见的一种是饱受“恋父情结”折磨。
 
这样的女人,专挑有妇之夫下手。
 
一个来访者,做了七次小三,她来到咨询室,是因为第七次的这个男人,打算离婚,和她在一起。
 
她说:那一刻我突然对他一点兴趣都没有了,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爱他,那我爱的是什么呢?
 
有了这份觉察是幸运的,她将有机会看见自己正陷入一种“强迫性重复”之中。

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当进入俄狄浦斯期(3-6岁),女孩会出现“恋父仇母”的倾向,对父亲异常情深,而对母亲充满嫉妒,希望通过竞争取代母亲的位置而独占父亲。
 

如果父母没能处理好这个初始化的“三角关系”,将可能让女孩卡在其中:
 
第一种,女孩获得了父亲全部的关注和爱,赢得了竞争,形成“父女同盟”。
 
这会让她产生一种错觉:爱是通过竞争得来的,并且胜利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快感。
 
于是,当她成年之后,就开始复制这种情感模式,通过打败另一个女人,来获取爱和快感,同时彰显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已婚男人和他的老婆,成了满足她胜负欲的“完美战场”。

 
林有有就是这一种。
 
一个刚毕业的女孩,被事业初成、长相英俊也有点成熟男人气质的许幻山吸引倒也正常。
 
但仅仅是工作中的简单接触,就到了纠缠不休、无底线倒贴的地步,实属令人疑惑。
 
不图钱、不图利,难道是图真爱?
 
可惜并不是。
 
相较许幻山,林有有更感兴趣的其实是他的老婆顾佳,打败这个完美女人,得有多爽,多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啊。
 
所以林有有挑明了“让许幻山离婚”,还在三人谈判时,一脸不服地怼顾佳:你觉得你赢了是吗?
 
她自始至终关注的,就是“输赢”,为了赢,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第二种,女孩战败了,爸爸只爱妈妈,“夫妻同盟”形成,她成了被忽略的那个。
 
这会让她发生“创伤”,产生挫败和怨恨,情绪被压抑之后,长大就会致力于挑战“正室”,因为她们是三角关系中,母亲最好的象征和替代。
 
  • 既是为了报复:爱不爱这个男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破坏正室的幸福,发泄不满;

 
  • 也是为了修正:我要在新的关系中,战胜“母亲”,赢得男人的爱,来修复我的创伤。


而一旦成功,就会对男人失去兴趣,开始期待下一次的“战争”,比如上面那位来访者的“小三上瘾”。
 
这两种情况,都属于没能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而形成的“恋父情结”,实质是在享受和另一个女人的竞争,与爱情没多大关系。
 
林有有们失去了什么?
 
林有有看似全身而退,实际上她在这段三角关系里,是亏了“血本”的。
 
  • 失去自我


编剧的原因,这一点在林有有身上可能不明显,来看一个现实版的“林有有”。
 
一个女孩,艺术学院毕业,颜值身材俱佳,家庭条件优渥,还有一身舞蹈才艺,追她的男人排成了长队。
 
但她偏偏缠上了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已婚男人,同样的奋不顾身,同样的毫无底线,同样的“真爱宣言”。
 
处了2年多,她的“离婚攻势”越来越猛,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挺着肚子直接向正妻宣战,而男人总是找各种理由敷衍或者拖延,既不离婚,也不和她断绝关系。

 
她独自抚养孩子,一点点绝望和崩溃,终于在第5年的时候,确诊重度抑郁症,多次自杀未遂。
 
靠打败另一个女人来证明自己价值的人,是“空心”的,她们没有自我,由此发展而来的尊严感、羞耻感极为薄弱。


看上去攻击性十足,实则完全被“胜负欲”牵制,无法掌控人生,活成自己的主角,若战斗失败,还可能发生从内而外的坍塌和瓦解。
 
  • 失去爱情


在这种婚外情里,林有有们只有竞争,没有爱情,那许幻山们呢?
 
当林有有的野心越来越暴露,行为越来越大胆夸张,甚至跑到楼下当起前台时,许幻山没有欣喜,只有恐惧。

 

他多次劝说林有有离开他的生活,还当着她的面,坦白自己爱的人是顾佳。
 
在激情之后,核心利益被威胁之时,想全身而退的人是他。
 
更不负责任的,比如上文例子里的男人,连基本的表态都没有,只有谎言、拖延和应付。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真正的爱情可以在对方身上唤起某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双方都会因唤醒了内心的某种生命力而充满快乐。


爱情也因此让人充满力量感。
 
一开始也许还互生好感,可到了后来,一方只想赢,一方只想逃,既没有力量又没有快乐的关系,只能是一场消耗和浪费。
 
  • 失去所图


林有有们所图的是“赢”,但在三角关系里,无论胜负,都会失望。
 
亲密关系中,我们常常在玩一个“投射游戏”:把我不能接受的“坏”的一部分,投射到对方身上,这样自己就是好的。
 
小三的加入,与其中一方结盟,加大了对另一方投射的火力,于是正室被集中投射为“坏”的客体,而小三则被投射为“好”的客体。
 
所以在许幻山眼里,林有有再普通,总是有吸引力的,而顾佳再完美,也是要被嫌弃的。
 
三角关系成了最平衡、稳定的结构,一般男人都不愿意轻易打破,林有有们大多都会陷入无果的状态。
 
而少数情况下,男人选择离婚,和小三在一起,她们就如愿了吗?
 
看看《我的前半生》里的陈俊生和凌玲就知道了,小三上位后,由于三角关系解体,凌玲成了那个承担“坏”的投射的人,立马就失去了吸引力,前妻却可爱了起来。
 
也就是说,即使打败了这个女人,小三也不一定能得到男人的爱,最终可能还是会输。
 
别在三角里找幸福
 
有人说,在一段持续的三角关系里,往往是男人得利,而受伤的是两个女人。
 
但其实,这种满足和快感,对于男人而言也是明码标价的:
 
除了道德代价,还可能付出钱财代价、事业代价、家庭代价,最重要的,是从选择进入三角关系之初,就丢掉了获得真正幸福的可能。

 
因为幸福只能靠深耕和经营,面儿铺开了,投入精力少了,情感联结浅了,幸福力就会被削弱成“不可持续资源”,只能靠着不断换人的“新鲜感”勉强支撑。
 
所以,别在三角里找幸福,这是一个“全损”的死局。
 
对于林有有们而言:
 
“赢”的快感不是爱情本身,你的价值基于核心自我的建立和发展,而不靠打败另一个女人。
 
尽快回归自己的生活,去寻找和体验属于你的、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对于许幻山们而言:
 
陷入三角关系,你便失去了爱任何一个女人的资格,以为自己得了好处,殊不知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若真心追求幸福,请选择一段合适的关系,好好修炼爱的能力,“专一”其实不是一种要求,而是对幸福力的保障。


有人也许会问,如果婚后遇见了真爱怎么办呢?
 
如果把“真爱”理解为“更合适的人”的话,也并非没有可能。

你当然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前提一定是,先足够理性、全面地检视和处理好自己的情感状态,做好取舍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别被三角关系卷入而辜负了一切。
 
点个在看,让我们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