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勒兹在哲学上的反黑格尔和精神分析学上的反弗洛伊德

 置身于宁静 2020-11-12

吉尔·德勒兹(1925-1995)出身于法国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并在巴黎度过了其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德勒兹于1944年进入索邦大学学习,他的老师中包括了当时的几位著名的哲学史专家:让·伊波利特、乔治·康吉莱姆、费迪南·阿尔吉耶以及马里斯·冈迪亚克。此外,德勒兹在大学期间对萨特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当他的同时代哲学家纷纷青睐黑格尔的时候,德勒兹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沿着斯宾诺莎和尼采所开辟的非理性哲学传统继续前进。这使得他的哲学呈现出反黑格尔和反辩证法的特征。德勒兹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他的早期著作主要是对一些现代哲学家(尼采、博格森、斯宾诺莎等)进行研究的专著。在他眼中,这些哲学家的思想是对传统的理性哲学的反抗。1969年,德勒兹遇到了精神分析学家费利克斯·加塔利。之后,他们从各自不同的专长以及视角出发,合著了大量的文本。其中,两卷本的《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代表作。在第一卷《反俄狄浦斯》中,德勒兹和加塔利创造性地提出了“欲望生产”的概念,对马克思的四种生产方式说进行了重新诠释。德勒兹的研究涵盖了哲学、精神分析、文学、艺术、电影等多个领域,代表著作有《差异与重复》、《意义的逻辑》、《褶皱》、《电影》(两卷本)等。

吉尔·德勒兹是法国后马克思思潮中独树一帜的理论家。与绝大多数深受黑格尔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不同,德勒兹的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反黑格尔色彩。这其实是他对深植于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理性哲学的一种反抗。在德勒兹看来,整个理性哲学史忽略和屏蔽了一切外在于逻各斯的思想,成为一部意义的历史。而这种历史本身意味着同一性的极权主义。因此,旗帜鲜明地宣称反对一切既定秩序和极权主义的德勒兹摈弃了传统的马克思式的概念和命题,创造性地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自由的本质进行了批判,也揭示了其得以有效运转的秘密。德勒兹哲学将差异界定为本体性的存在,以“先验的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建构了一种具有积极和实践意义的反同一性哲学。另一方面,他和加塔利的合作使得他将精神分析和自己原有的方法论结合,在批判哲学中独辟出一条蹊径。可以说,哲学上的反黑格尔和精神分析学上的反弗洛伊德,是德勒兹思想的两大基本立场。

德勒兹在哲学上的反黑格尔和精神分析学上的反弗洛伊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