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人沟通时,如果不懂这一条说服法则,说再多也是错|鬼谷道

 鬼谷道 2022-09-03 发布于江苏
  

鬼谷道创始人|鬼谷子智囊团|民间手艺人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请问您一个问题:什么是捭阖?
 
很多朋友会说,捭就是开,阖就是闭。连贯起来,就是开闭的意思。这话是没错,但总会让人听的云里雾里,因此,我们不妨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
 
根据《四库全书》里的解释:“捭阖,拨动也;阖,闭藏也”,还会费解吗?
 
其实,捭阖哪有那么复杂?你把嘴巴张开,就是捭,你把嘴巴闭合,就是阖。
 
简单吗?就是这么简单!
 
捭阖,就是游说的两种状态,要么说话,要么闭嘴。
 
 
请听题:作为一个说客在进行游说活动时,为什么要说话呢?又为什么要沉默呢?
 
恕我直言,其实很多朋友没想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最终为了说话而说话,为了沉默而沉默,这样的结局,其实只有一个:
 
游说失败。
 
换句话说,诸位朋友在进行游说时,之所以觉得说服吃力,正是因为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话,在该沉默的时候不沉默。之所以发生这个处境,还是因为不知道捭阖到底是什么意思?
 
 
《四库全书》里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这是阿信见过最好的解释:
 
“凡与人言之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这是捭的意思和目的,这是个很重要的常识,但是很多朋友缺乏这个常识。
 
纵横家说话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说话,而是为了让别人多说话。所以,纵横家的“捭”大多是反问、设问、疑问句式。目的是为了让别人说话。
 
当对方在阐述观点、立场和想法时,纵横家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会“示其同”,也就是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之后,告诉对方: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即,献出符合对方立场和观点的言辞和策略)。
 
捭,其实是为了套话。
 
 
那阖是什么意思?
 
《四库全书》又说: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沉默是为了隐藏内心,让对方的自己说话。这又是为何呢?是因为双方的观点不一致,也就是你说的,不是他想听的。他想听的,也不是你想说的。这时候,我们只好信奉那句“沉默是金”的训条了。
 
一来可以避免无效沟通,毕竟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好说歹说,对方毫无兴致,这时候难道不应该沉默吗?
 
 
所以,在什么情况下说话,也就是捭,在什么情况沉默,也就是阖,你已经能搞明白了吗?
 
很显然,立场一致时,多说无妨。立场不同时,惜字如金。
 
想当年,苏秦就是因为没搞明白这个常识,吃尽了苦头。年轻时的苏秦,最大的梦想就是为秦国效力,于是他兴奋的去了秦国,见了秦惠王,兴奋了讲了137个字,括弧:内容在《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中,由于字数太多,就不引用了。
 
苏秦大致意思是说,秦国很强大,可以向东横扫六国了。从长远看,苏秦的建议是对的,但是提早了100年。秦惠王觉得时机不成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就以“愿以异日”,也就是以后再说这事为由拒绝了。
 
根据我们前面讲的捭阖原则,你说的不是对方想听的,只要“阖”就可以了。但是,苏秦依然选择“捭”,又嘚吧嘚的讲了400个字。
 
求:秦惠王的心理阴影面积。或许苏秦是对的,但他说的却不是秦惠王想听的。结果可想而知“王固不能行也”,苏秦好多歹说,秦惠王就是不听。
 
再说下去,苏秦就有点不知好歹了。是啊,他就是不知好歹,苏秦被拒绝后,又连续上书十多次,请求秦惠王东征。我们只能说,苏秦的精神是可嘉的,却不能明白捭阖的真谛。
 
你说,彼时秦惠王心里打什么主意?即便行伍出身的司马错都领悟了,秦惠王想西征巴蜀,而不是东征六国。
 
苏秦的方向彻底错了。
 
 
现在,你能理解捭阖的真实含义了吗?对于纵横家而言,说话的目的不是说话,沉默的目的也不是沉默,都是为说服沉默的,都是为了说服而已。
 
又或者是,开与闭,说话与沉默其实取决于立场,利益和关系,相同时,就口吐莲花,不同时就惜字如金。
 
有句俗话怎么说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