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中国CDC高福主任 | 抗生素耐药的威胁及控制

 风湿中心 2020-11-12


2018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8〕9号),提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并就五大方面进行了工作部署:加快建设多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和诊疗团队;继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重点环节管理 ;加强儿童等重点人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监测评价和公众宣传;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阶段性评估工作 。

抗生素问世只有90余年的历史,但随着细菌耐药性的提高,新型耐药菌以及如今“超级病菌”的出现,人们与细菌之间的抗争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抗菌药物耐药这一问题,《生命新知》专程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以下为采访节选,详细报道刊载于《康复·生命新知》杂志2018年4月刊)

记者:目前,我国的抗生素耐药整体情况如何?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有多严重?

高院士:抗生素耐药,整体来讲,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平稳的。出现抗生素耐药,这是微生物和微生物之间竞争的一个结果,这个很正常。其实抗生素就是一种微生物为了自己的生存去抗其他微生物的一种物质,这就是抗生素。青霉素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了无数生命,但是当你用了抗生素以后,就逼着微生物进化,因为它要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提倡不要滥用抗生素,就是说当你需要的时候还是必须用的,但是如果说不是特别必须,鼓励大家还是不要用抗生素。

从我们CDC来讲,我们有很好的团队,也有很好的哨点医院,除了CDC以外,各个医院也有自己的哨点来监测抗生素耐药,所以我们对耐药情况有很好的掌握,公众对此应该放心,但要关注,尤其要自觉地不滥用抗生素。

展望未来,有人可能担心是不是就没有抗生素了?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能没有抗生素了,但出来一种新的物质帮助我们去对抗病原微生物。人类认识世界、认识病原微生物、征服病原菌、征服疾病的整个过程都是这样的过程。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总是会给自己找到一个征服病原菌、征服疾病的新方法。

记者:中国CDC如何监控抗生素耐药,将其掌握在可控范围内?

高院士: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的监测和我们对整个传染病的监测是一样的。我们国家2003年以后建起了全国传染病监控网络,这个网络非常有效,发生任何一个新的传染病,出现任何新的耐药菌,都在我们的网络直报系统,都可以从医院、从地方报到CDC,所以这些都在我们掌控之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大数据。总的来讲,SARS过后我们国家网络系统建立得非常好,从乡村医院开始,我们都有监控系统。

记者:一旦暴发耐药菌群体感染事件,中国CDC将如何快速响应?

高院士:如果有新的耐药菌暴发,就像我们国家过去处理SARS、禽流感,还有2009年大流感这些疫情是一样的。我们国家有很好的联防联控机制。这个联防联控机制是国务院领导下的联合各个相关部门(包括卫生、农业、环境、外交、检疫检验等部门)的联动机制,那么CDC只是这个大的联防联控机制的一部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把后续的科学研究搞好。任何一个传染病,包括耐药菌,如果它暴发,它绝对不是只靠药物能够搞定的,一定是联防联控、多措并举。

记者: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我国政府是如何教育大众、紧抓药源的?

高院士:我们国家对耐药是非常重视的,卫计委前两年专门为此出台了一个文件。大家知道,几年前你可能到药店都可以随便买抗生素的,现在这属于处方药,不能随便买了。有相当一段时间,老百姓认为抗生素是一种消炎药,得炎症就要用抗生素,但如果是病毒感染,用抗生素不管用的,可是普通民众不一定理解,所以相应的科普措施、相应的对于药店的管理这些措施都是综合的。我们国家这几年在这方面抓得非常好,应该说还是很有成就的。

人类和微生物是共生关系,最近我们人类的微生物已经作为人类基因组的一部分。我们人类是什么?我们是肉体和里边的微生物(皮肤、肠道、呼吸道微生物)共生的一个超级生物。微生物天天跟我们在一起,人离不开它们。比如:现在已经发现,通过调节我们胃肠道的微生物可以改善我们的免疫系统,甚至可以治疗抑郁症,也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

记者: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及建议

高院士:我们国家农牧业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不光是国内关注,国际上也一直都很关注。其实,不光是中国,像美国这么发达的国家,他们的农牧业也在用抗生素,在饲料添加剂里面也有抗生素。这是一个平衡问题,如果动物经常生病,会影响到我们的粮食和食品安全,这个时候饲料里就会加一些抗生素。但现在,整体上逐渐在减少,要逐渐地不能滥用,不能乱添加。

高福院士简介

中国科学院 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任

先后在山西农业大学(1979-1983)和北京农业大学(1983-1986)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5 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相继在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 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 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讲师、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04-2008 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2003 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 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曾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在SCI 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0 余篇(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 Lancet, NEJM, NSMB, PNAS, PLoS Pathogens, Immunity 等)。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细胞免疫研究以及公共卫生政策与全球健康策略研究。

记者印象

我们与高院士的采访约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生命新知》记者、摄影师一行4人提前到了约定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满了《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的封面,这些都是高福团队曾发表文章的杂志,高福也由此被称为科学界“大满贯选手”。奖杯奖章随处可见,摆得杂乱无章,显然主人没闲心打理它们。高院士踩着点儿匆匆而来,他刚开完会,身穿一件白T恤,唇边是新冒出来的胡茬,他说早上走得急,连胡子都忘刮了。摄影师提议让他整理下发型,他用手随便抓了几把就算“过关”,个人生活上大大咧咧,但在科研上却一丝不苟。他的眼中流转着光彩,的确,他看起来精力充沛,充满活力,而且在交谈过程中思维敏捷、妙语连珠,总是用简单的比喻把复杂的学术理论讲明白,这是个极好的沟通技巧,是演讲家们经常使用的妙招。他性格中的“乐观”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被调剂到兽医专业,还是面对最凶险的埃博拉病毒,这种性格特质都帮他顺利度过了难关。他的语音中夹杂着点儿山西口音,让人忽略了这是一位有13年游学英国、加拿大、美国经历的病源微生物/免疫学家。平易近人的和蔼态度,让人瞬间感觉面前坐着的就是自己的老师,既值得尊敬又可亲近。

好文荐读

❶ 盘点:另类“抗生素”

❷ 莫再滥用抗生素!

❸ 触目惊心的中国抗生素污染——自来水or“消炎水”?

❹ 沪上儿童体内普遍检出兽用抗生素,跟猪到底有什么关系?

❺ 抗生素,且用且珍惜!

❻ 抗生素杀菌也伤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