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医生生病住院

 风湿中心 2020-11-12
张勇
湖北省宜昌市怡康医院

最近半年来,反复出现肉眼性血尿,似洗肉水样,不伴有腰疼,也无阵发性绞痛出现。不经过治疗,多饮水,当天或次日肉眼血尿就可自行消失。自己曾经有泌尿系结石,并震波碎石3次,以为是结石复发,并不在意,在自己工作的小医院做B超检查发现右肾有小结石,但太小不宜再碎,所以一直拖着。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医生,因为见到的各种疾病多,比常人知道的医学知识多,也因为看病比老百姓方便得多,因此往往容易麻痹大意,对自己身上的不适视而不见,或拖延不治,让小病变成大病,教训深刻。

妻子在电视中看到专家访谈,讲到无痛性血尿的危害以及及时就诊的重要性,给我下了最后“通牒”:必须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上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彻底弄清病情,及早治疗。如果不是肿瘤或结核等疾病,也好放心;如是肿瘤等重病,也应积极面对。无论如何,都要确立诊断,对症治疗。这不但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家庭成员的负责,因为身体好坏并不仅仅影响自己,也影响着整个家庭。

身体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也是全家人的。如家中有人患病,全家人都要紧张;如家中有人住院,全家人都要忙碌;如家中有人不幸因病去世,全家人就会悲痛万分。明白这一点,我们做医生的,就要善待自己,善待病人,用自己的健康身体去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虽然已经决定到大医院检查,但用何种形式检查,住院还是在门诊进行,我还是进行了一番比较和思考。在门诊检查不用出住院门槛费(住院个人首付,我地三级医院为800元)。如果常规CT甚至是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查出问题的话,肯定比住院便宜,且不受医保查岗,又不需请病假,比较灵活。问题是门诊一旦检查不出来问题,还要住院检查和治疗的话,就得不偿失。住院检查虽说多出门槛费,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把病情弄清楚,如检查情况比较严重,还可以马上进行有效的治疗,节约时间,有利病情尽早发现治疗。权衡利弊,我还是决定住院治疗。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各种医疗保险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多选择。客观地讲,没有谁会愿意住院,但一旦患病,又不得不到医院接受门诊或住院检查和治疗。由于病人对医疗知识的局限,患病后特别是不知道自己患什么病时,不知是该在门诊还是住院检查治疗,往往拿不定主意,这就需要我们医生站在病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病人出谋划策,让病人和家属能得到合理的选择。

吸取三年前住院未找熟人处处受限的教训,我找到曾在一起工作的现在三甲医院的同事,委托他办理入院相关手续,此后一路绿灯。没有床位临时加床调整,我安置在一个条件较好的房间;时间紧张就很快安排专家会诊,确定检查方案;特殊检查人多需排队就打招呼提前做;病房不安静就应许我回家休息。在住院期间,我深深感觉到有熟人关照的种种方便。

“人熟是宝”在许多行业办事很起作用,在医疗界尤甚。为了得到医生的关照,很多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去找医院的熟人,以求在排队、挂号、看专家、检查、收费等多方面给予方便。事实上有无熟人打招呼结果的确不一样。虽然这有违社会公理,但一时难于纠正。医院只能是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熟人带来的违规现象;医生只能把握尺度,尽量少开后门。

住院第一天,主管医生征求上级医生意见后,开出了五花八门的各种检查单:血、尿、便三大常规是最基本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常规、血沉必不可少;三维CT成像、核磁共振是检查重点;癌胚抗原、碱性磷酸酶、血清铁测定对排除癌症很重要;肝胆牌彩超、心电图一个也不能少。跑前跑后,忙活了几天才把各种检查完成。由于溶血的原因,导致检查抽了两次血,病因还未查清,人又瘦了几斤,感觉疲惫不堪。

过度检查是很多医院的通病。一来检查可以带来收入,而检查的含金量又高;二来检查可以发现问题,防范医疗风险;三来检查可以降低住院病人的用药比例,防止医保项目超标。只是检查苦了病人,多跑路、多出钱、多抽血;多检查提高了整体医疗费用,导致医保专项基金入不敷出,影响医保基金的正常运行。何为“过度检查”,有时不大好判断,解决“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就更难上加难了。

住院第三天,各种检查结果纷至沓来,一般检查未发现大问题,独有CT三维成像提示在左侧输尿管第二狭窄处有一1.2cm×0.96cm大小的结石牢牢阻塞了通道,导致左肾中度积水。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反复血尿的原因。从片子上看,输尿管的那颗结石硬度极高,亮度都超过了骨皮质的亮度,如不及时处理,有导致左肾坏死的危险。

查房时,主治我的一位副主任医师建议我用钬激光碎石,因为钬激光是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新技术,无论什么结石,都可以击碎,碎石成功率95%以上。但我了解的钬激光碎石是一种创伤性治疗。碎石时需要从细细的输尿管插一根管子到结石部位,再引入钬激光碎石。碎石结束后,还要在碎石部位放一根管子内引流,防止粘连,在一个月后根据情况取出。钬激光治疗费用很高,个人自费部分就高达五千到一万元,碎石后患者很痛苦。而传统的X定位电磁波体外碎石效果好,费用仅为钬激光碎石的20%,我决定选用体外震波碎石。万一碎不了,再选用钬激光碎石也不迟。

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医生与病人具有明显的不对等性。医生由于具有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趋向于快、贵、新;而病人如不学习医疗知识,盲目听从医生的劝导,有可能得到更新、更好、更贵的治疗,而要承担的是更大的风险、更多的痛苦、更贵的费用。希望医生向病人提出治疗方案时,将医院能够做到的治疗方案都提出来,并把每种方案的利弊讲清楚,供病人做选择;而不是一味强调某个方案,误导病人接受医生所希望的治疗。作为病人,应该恶补自己患病后的相关知识,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被医生盲目牵着鼻子走。

在我把想法向主管医生交流后,被告知该院的碎石科在开展钬激光后早已关门,如坚持用传统的体外震波碎石,就要到外面医院去做。因为是熟人,医院可以想办法把在外院震波碎石的费用报销,但必须签字,在外治疗出问题自己负责。自己负责就自己负责,我毫不犹豫就签了字。算起来,这已经是住院后的第三次签字了。

病人签字历史悠久,但签字之多还是近十几年的事。需病人或家属签字的内容林林总总不下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包括告知签字、风险签字、结算签字、特殊签字等。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签字增加,首先应该归功于社会的进步,对患者应享受权利和利益的尊重和保护。曾几何时,病人到医院就诊后,很多医生不与患者沟通,在病人不知情或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开具了病人不愿接受或不能接受的检查或治疗。病人糊里糊涂地去检查,雾里看花地去治疗,有些甚至导致医疗纠纷或事故,令人扼腕。签字也是对医护人员的保护,虽然签字并不能完全免责,但毕竟起到事先告知和病人同意的作用,有利于医疗纠纷发生后的依法解决。只不过住院签字太多让有些病人心烦,还是适度为好。

再次通过熟人,找到一家以碎石为特长的专科医院,在仔细翻阅我的各种检查报告后,同意为我进行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但接诊医师反复强调:因为我的输尿管结石位置较特殊,形成结石阻塞输尿管的时间长,从CT片上看,结石的密度很高,意味着结石较坚硬,有可能形成了肉芽肿,一次、二次甚至三次都可能也都打碎不了结石,那时还是要考虑钬激光或手术治疗,强调我应有思想准备。因为我早已考虑清楚,毫不犹豫在治疗单上签了字。

体外震波碎石客观地讲不算痛苦。一般一次碎石要打2400次左右,因为熟人关照及病情的特殊,主治医生给我打了3000次。在碎石后,虽然有血尿,但无结石排除,我好紧张,也做好了打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准备,毕竟体外震波碎石要比其它治疗办法安全得多。谢天谢地,在碎石第四天的一次排尿中,一股热流伴着轻微疼痛从尿道喷射而出,全身感到一阵轻松。从便池捞出几粒小石子,洗净包上留做纪念。

医学上有很多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因此,在治疗前向病人交待治疗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十分必要。尽管我是医生,但碎石的那家医院的医生还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讲明情况,他们让病人做好碎石不成功的准备,还防范可能出现的纠纷,这一点值得肯定。只是有些病人会认为医生是在推责任、留后路,那也没办法。当讲一定要讲,不理解总比以后扯皮好。

在震波碎石后,按常规要进行抗感染、止血治疗。回到住院的科室,经管医生又给我开出了一大串液体,抗生素就有两种,且都是较高档的,什么头孢吡肟、氨曲南等等,有必要吗?好歹我是学医的,加上有熟人的关系,我坚持只用最基本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加上维生素K静滴,三天后复查尿常规正常,腹部平片已不见结石,B超显示左肾积水明显减少,临床痊愈出院。

在抗生素的使用上,我国很多(确实是很多)医院相当不规范,甚至是滥用。抗生素使用存在“不用对的,只用贵的,需要时用,不需要时也用,超时或超量使用”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相关资料显示,中国国内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的占到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肌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医生同行们,在抗生素使用上,请手下多多留情。

短短几天的医患角色转换,让我思考了很多自己当医生时不曾思考的问题,患病虽然让人痛苦,但也给人智慧,让我体会到生活的另一种真相。期望医生身份的回归,抛去自己或同行的职业傲慢、冷漠,努力做一个让病人喜欢的好医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