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衰退时,人们更健康!?

 风湿中心 2020-11-12

1922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2位社会学家William Ogburn和Dorothy Thomas对美国50多年的经济和死亡率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贫困年代并没有出现大量的死亡,这与他们的预期完全不符。恰恰相反,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反而有更多的人死亡,包括婴儿。

这种诡异的现象吸引着他们进一步探索其背后的原因。是不是经济衰退和死亡率上升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滞后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还是仅仅因为在繁荣时期死亡的记录可能更严格?不,都不是。2位社会学家不寻常的发现很快在随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印证。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这一时期的数据指向了类似的结论。美国公共卫生服务部的社会流行病学家Edgar Sydenstricker在1933年时写道:“在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几年后,美国的总死亡率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重复”着类似的现象。美国宾州德雷塞尔大学的西班牙裔卫生经济学家José Tapia Granados经计算发现: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欧洲的死亡率迅速降低。在他的出生地西班牙,尽管失业率超过了20%,但仍表现出了死亡率降低的趋势。他说:“每个人都猜想死亡率会大幅上升,然而事实再一次指向了相反的结果。”现在,他认为经济衰退和死亡率下降的关系,就像“吸烟有害健康”一样证据确凿。

然而,没人愿意因为这点儿公共卫生的改变而为经济危机鼓掌,即使经济危机真的能让死亡率降低,我们也不会欢迎它的到来。其实,经济/财务困境会给人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发现,经济/财务困境能够导致从压力引发的慢性病到精神健康问题等一系列疾病。

有社会学家担心:小的健康效益在广大人群的扩散可能会掩盖一小撮人健康被严重损害的事实,同时这加剧了健康不平等。例如,随着经济的衰退,自杀率通常表现为升高。

在大萧条发生后近90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争论经济是如何影响公共卫生的。顶尖经济学家们预测:2019年年底会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我们能从以往的危机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来为下一次经济暴跌做好准备呢?

繁荣的经济对人民而言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答案当然是好的。我们要做的是了解经济是怎么起到保护或有害作用的,然后决定怎样让保护作用最大化、让伤害最小化。

经济衰退光明的一面

过去20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Christopher Ruhm一直在研究经济衰退和健康的关系。

一开始,他将美国历史上一个多世纪的数据放入一个复杂的统计模型,结果,像大萧条之前的那些同行一样,他以为肯定是哪里出错了。于是他又回头看原始数据,但发现并不是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错误,结果是真实的。事实上,不止他,很多人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国家都重复出了这一结果。每次经济衰退中,都是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改善,而少数人的健康受损。

为什么会这样?有很多潜在的因素。经济衰退比较好预测的好处是工伤、工作相关事故的减少。下行的经济中,只有最有经验的人才最有可能保得住工作,同时,生产的放慢使得更多的精力被放在了安全上。

此外,这时人们会倾向于减少开车出行,这会反映为交通事故的减少。同时,道路车辆的清减会让空气质量变好,这也是为什么研究会发现经济衰退与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的减少,以及婴儿死亡率降低有关的原因。而当工作机会出现的时候,商业、工业、路上的卡车……这些引发污染的事物又会多起来。

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其他的解释。心血管疾病除了有“脏空气”这个恶化因素外,压力、不良饮食、缺乏锻炼、抽烟喝酒也都是风险因素。工作的减少会带来睡眠和锻炼的增加,人们会更多地选择在家做饭、减少深加工肉类的摄入,工作压力也会减轻,而收入的减少也会令烟、酒的购买力下降。这样的推理有据可查,并在真实上演。从1987年到2000年的数据中,Ruhm发现经济下行期间抽烟、超重都减少,而休闲时间体力活动增加。当2008年冰岛经济衰退的时候,进口商品,如烟、酒的价格上涨,那里的居民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随之减少。美国从1977年到2008年的数据显示,丈夫失业会令妻子的饮酒量降低,这跟她自己是否被雇佣无关。即使是那些有工作但担心失业的人,也会减少酒精的摄入,以便让自己成为更不可或缺的雇员。

然而研究也显示,人们应对经济下行的方式很不健康。尽管美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衰退期间,酒精的总消费量下降了,但酗酒却增加了。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受经济衰退打击最严重的地区,比如美国南部、阿巴拉契亚、以及西部乡村,阿片类药物的处方率在大萧条期间达到了顶峰,人们借助这类药物来麻痹自己,暂时忘却痛苦。

对此,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社会学家Sarah Burgard解释道:“在抑郁、压力过大时,人们可能会抽烟、喝酒,或者吃更多不健康的食物以寻求慰藉。

经济衰退黑暗的一面

失业、收入冲击和投资的撤离会滋生种种不良后果。去年3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萧条与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有关。另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当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跟压力有关的健康问题会大大增多,比如高血压、关节炎、糖尿病、以及心理障碍。而且这种效应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当一个人失业之后,无法再享受员工医疗保险,他很可能会因此而减少去看病或者开药的频率,更别提预防性筛查了。但如果他是糖尿病这种慢性病患者的话,后果将是更严重的并发症;筛查的缺失则可能让一个人在数年后陷入癌症晚期的阴影。失业带来的慢性压力,以及缩水的荷包都会给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增加炎症水平、降低免疫力,甚至改变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的激素水平。

大萧条还与感染性疾病的暴发有关。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恩县很多的家庭泳池,由于主人丧失了抵押物赎回权而被遗弃,这令该县由蚊媒传播的西尼罗病毒感染病例增加了近3倍。同期,在希腊,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他们削减了对驱蚊喷雾的投入、减少了吸毒人员针具交换项目(用新注射器换取吸毒人员用过的注射器,并销毁)的资金,导致疟疾卷土重来、HIV感染病例翻倍。

但经济危机带来的这些不良健康影响最后并没有波及到所有人。挪威奥斯陆城市大学的社会学家Kjetil van der Wel等对大萧条期间欧洲国家的研究发现: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严重下降、政府对社会项目的投资大幅缩减,以及存在其他经济紧缩信号的国家,健康不平等大大增加,可高达15%。

以上所有这些经济衰退对健康影响的或积极、或消极的数据大多来自发达国家,而在贫困及发展中国家经济衰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对此我们还知之甚少。社会学家、流行病学家们正在寻找其中的一些共同点,很有可能一个人失业对健康是不利的,但经济衰退对整个人群的躯体健康来说却是有益的,当然,对精神健康未必有利。

社会学家Sarah Burgard认为,各个研究所得出的不同观点可能都是真实存在的。她对此非常好奇,已经开始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献。

萧条带来的绝望

1933年大萧条期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在就职演讲中对美国人民说:当前美国上下的“共同难题”聚焦在“物质”上。

这不完全正确。经济衰退不只与金钱、物质有关,还会给精神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一个人一旦失业,曾经的目标和身份也会消失,社会角色随之发生重大改变;如果连家都没了,自我价值感就会被动摇。Sarah Burgard等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大萧条期间,即使是没有失业的人都会有工作不安全感,而这与抑郁、焦虑的发生有关。

在大萧条期间,自杀率普遍上升。不止20世纪30年代左右的大萧条是这样,2008年前后的金融危机亦是如此。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David Stuckler对美国的研究显示:按金融危机以前的自杀趋势来推算,2007年~2010年间美国实际自杀量比预期超出了4750例。

然而,即使后来渡过了萧条,经济出现回振,美国的自杀率和药物过量比例却仍在持续增长。这证明了一种观点:经济波动可能不是自杀最主要的决定因素。David Stuckler猜测这种繁荣时期里的“异常增长”是由枪支、阿片类药物长期的上升趋势所驱动的。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11月发表声明称:尽管美国不断扩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但2017年,美国连续第三年出现预期寿命的下降,相比之下,其他高收入国家却在不断提升。

应该注意到的是,虽然美国不吝于对医疗卫生加大投入,但在社会安全网络上的投入却不多,而社会服务的缺位、稀少,将在几十年后造成不良的健康结局,带来更大的医疗负担。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典和芬兰,面对金融危机,这两个国家着力进行员工的再培训,并开展了很多项目来改善人们的就业机会。在这两个国家,并没有出现自杀率的上升。这些项目使民众一直处于“充电待机状态”,正如David Stuckler所说:“他们给了人民一个早上必须起床的理由”。

健康可以创造财富

瑞典和芬兰在经济危机期间推出的一些列举措对于改善人民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生产力得到了提升、社会福利负担得以减轻,而这反过来又帮助了经济的提振。

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出的“新政”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1933年到1938年间,罗斯福总统领导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项目,把美国从大萧条的泥泞中拉了出来,从而广受赞誉。其中包括了居住、营养和医疗卫生方面的支持。据估计,新政下人均每投入100美元,肺炎病死率就减少1.8‰,婴儿死亡率就减少18‰;自杀率就降低0.04‰。更通俗点说,公共卫生项目每1美元的投入,就会带来3美元的经济增长。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饥饿广泛蔓延、传染性疾病暴发,好在公共卫生还相对健全,使这些国家渡过了难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并没有采取经济紧缩策略。2010年,当希腊面临巨额债务危机的时候,她采取了紧缩策略,然而砍掉的支出越多,这个国家的经济越萎缩,而且国民健康状况“骤降”,对年轻人和老人的影响是最大的。

以至于有专家指出:经济危机期间出现的“健康问题”跟经济衰退本身的关系不大,更可能是政策引发的反应。削减公共卫生投入的是“假经济”,但不幸的是,政客们却最容易把目标对准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7年,世界信贷危机爆发,世界经济总是在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循环中向前滚动,经济学家们预测,下一次经济危机即将到来,贫富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健康不平等将继续加剧。

经济暴跌对健康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对此已经争论多年,但现在的关键是,对于在危机中健康受损的人,怎样给他们提供有效的保护。2008年,美国内华达州的雷诺市建立了帐篷区,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居身之所,公共项目和人际关系在帐篷区得到了紧密结合,为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健康“副作用”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尚可的现在,注意交通安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锻炼身体,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就是危机到来前你需要做的准备。

参考文献:Nature 2019;565:412-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