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推荐 | 贾康先生关于重视和推广固体废弃物(垃圾)100%资源化技术的提案

 昵称72391086 2020-11-12

(本文系贾康先生提交的政协委员提案,向环保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建议)

建筑和生活的固体废弃物(垃圾)如何无害化处理,是多年来全球各经济体高度关注、竞相研发高水平技术的重大现实命题。传统的填埋法,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并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前些年曾得到一定发展的焚烧法,无法完全解决大气的二次污染(如二噁英等有害气体排放)和仍有20%以上固体废弃物无法处理的问题。

2017年我们在调研中欣喜地发现,在我国本土企业中,已有在国内首创而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固体废弃物(各种建筑与生活垃圾)的100%资源化再生技术,开始形成了成熟、稳定的规模化处理能力(如北京联绿技术集团在昌平的垃圾处理园区,以及其在大同市、菏泽市等地与地方合作已开工建设的园区)。这一技术是在以高水平“海归”科研人员为带头人和骨干,潜心研究开发十余年之后终于成功的,是以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分选分离、破碎均化、裂解气化等核心技术,在不需另加能源的情况下,实现垃圾100%资源化处理,产出品有再生预样混凝土、再生陶粒、再生通道无机混合料和再生沥青混凝土等8种绿色建材,以及再生可燃气、木醋液、木焦油、叶面肥、盐碱地修复剂、杀菌剂、木炭等多种化工产品、生产生活用品。最后环节的4%以下的固废物可生产陶粒,这样真正达到了垃圾100%变废为宝,完全的“循环经济”。

这一套技术在应用中,所需投资规模已低于焚烧技术的案例(同样1000吨的日处理量,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场投资为8.3亿元,而北京联绿的仅为5亿元),用钱省、效果好,可适应我国环保、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为人民生活造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功。

北京联绿的这套先进技术,业已获得了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技术认定(4次),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2次),拥有50项国家专利,仅2016年以来,就接待了来自68个国家的气候官员参观联绿工厂,已与法、德、美等国的企业和组织签订合作协议,正在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定解决城市固废整体方案。在我国本土,这套技术理应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和多方协作的推广。据统计,2016年,我国共产生40亿吨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未来10年,此规模将上升为一年50亿吨以上,100%资源化处理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

为此特建议:

一、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固体废弃物100%资源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从行业标准、法规政策等方面,给予此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更加及时、有力的指导。

二、各地方政府应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层面,积极考虑对此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在雄安新区等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开发区,更应率先推广,乘势打开绿色发展新局面。

三、应积极运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以投融资模式与管理模式创新支持此项先进技术的广泛施行。政府、企业与专业化机构可通力合作,使我国固废物处理得到超常规的PPP式新发展动力支持,借助“科技第一生产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真正走到全世界的最前列。

附:垃圾焚烧技术与裂解气化处理技术的指标对比

处理方法

大型垃圾焚烧

裂解气化

建设地点

北京阿苏卫

北京鲁家山

北京联绿

日处理量

1000 吨

3000 吨

1000 吨

投资规模

8.3亿

21亿

5亿

投资回收期

10年以上

10年以上

10年以内

发电量/吨

300~500 度

300~500 度

600~700度

飞灰量

3~5%

3~5%

1~2%

炉渣量

15~25%

15~25%

1~2%

排烟/气味

二噁英排放

不可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可燃气应用

小型化

发电成本

±0.6元/度

±0.6元/度

±0.5元/度

飞灰+炉渣

固废20%以上,无法处理

固废4%以下,生产陶粒

联绿技术集团公司联系人:李勇 ,联系电话:1591088 2802。

贾 康 介 绍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1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领衔出版《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新供给:创新发展,攻坚突破》、《构建现代治理基础: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