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我输了,你会觉得丢脸吗?”深深刺痛数万家长的父子对话……

 瑞思英语 2020-11-12

孩子:如果我输了,你会觉得我丢脸吗?

父亲:不会,我爱你,并非因为你能够“赢”,而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爱的就是现在的你。也许你并不完美,也许你会犯错,也许你有一天会远离,但无论如何,我都会陪你一同成长,在任何你需要我的时刻出现……

上面这番对话,是不是很暖心呢?生活中,有很多孩子执着于输赢,一旦在比赛中输了,便大喊大叫,甚至会拒绝参加其他活动。

其实竞争意识本身并无坏处,但因为孩子年龄小,无法清晰的认知输与赢,进而逃避失败,缺乏自信。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输不起”呢?

Professor查阅资料,发现了孩子“输不起”大体有以下两个原因:

1.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尚未完成

2岁到13岁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忍受他人优于自己,这是孩子在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时,缺乏对自身的客观认识所带来的结果。

孩子的“去自我中心化”需要一个过程,最好的时间范围是在4岁到11岁之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如果粗暴地对待孩子“输不起”的行为,孩子只能感受到更深的挫败感,不当行为很难得以纠正。

2.家长的“输赢观”影响了孩子

尽管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依然“不惜重金”,花费很多心力安排;同时,家长还会在不自知的情况下,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

这其实是家长的一种焦虑情绪的表现,这种焦虑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

其实,怕输是一种正常心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从容面对失败的挫折。下面,Professor有3点小建议,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倾听孩子,允许孩子生气

孩子失败发脾气,你就想用更大的脾气压住他,这种“以毒攻毒”的方式不见得奏效:一方面,孩子学会了你的暴力、你的无礼;另一方面,孩子会在心里对你产生抵触感,多次打骂只会让这份抵触变成反抗,后果得不偿失。

作为家长,我们要先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然后试着去理解孩子。每一次的失败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失望、沮丧等消极情绪。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要靠近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美国的育儿专家Sari曾经说过,她也曾因为孩子的错误而生气烦恼,但她自从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后,学会了怎样宽容的对待孩子,而这份转变,也让她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愈发融洽自在。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成长

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每当遇到挫折时,父母都能第一时间给予关注和理解,这样孩子才能无所顾忌的培养抗挫折能力,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安全感。

美国拉斯维加斯的篮球小将Wade受爸爸的影响,从小练习篮球。父亲是专业篮球运动员,将自己的篮球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孩子。但在上周的小学生篮球大赛中,Wade在进攻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本可稳操胜券,但在最后十分钟对方开始疯狂反扑,最终以2:1的比分逆转战局。

沮丧的心情笼罩了Wade。

赛后,爸爸和小Wade促膝长谈,谈到自己当初在球队里也经历过沉痛的失败,甚至将失败的比赛视频给Wade看。爸爸语重心长的说:球赛输掉了,我也很难过,但比赛就是有输有赢,比输赢更重要的是享受比赛的过程,享受团队协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赢了,要反思自己的失误;输了,要积极鼓励自己。用积极的方式处理结果,这是生活教给我的道理……

Wade听后,备受鼓舞。显然,Wade的爸爸对他的篮球之路以及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作为家长我们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在工作和生活中对输赢过于计较,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要想孩子“输得起”,家长就需要具有宽阔的胸怀,在为人处世上不要斤斤计较,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孩子平静时,一起总结经验

不要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跟孩子讲大道理,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我们可以等到孩子情绪平静时,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析比赛中孩子的不足之处以及优势,总结经验,商量解决的办法。

Kim妈妈的做法就很值得大家学习——

一次期中考试中,名列前茅的小Kim只得到了B,这让Kim非常伤心。回家后,Kim便哭倒在床上。

妈妈见状,上前安慰:“爸爸妈妈不在乎你能取得怎样的名次,你只要努力过,尽力了就行。“这样的安慰对Kim很有效果,Kim渐渐平静下来。

接着Kim妈妈说:“你想一想,最近有没有太贪玩啦?上课有没有走神呀?我记得邻居家的哥哥经常来找你玩电子游戏,你玩起来连妈妈都不理,妈妈可是伤心了很久呢!” Kim脸红起来,但却用坚定的语气说:“妈妈,我知道哪里不对劲了,我一定能够改正过来!”说完扑在妈妈怀里,心情也随之晴朗。

在后续的考试中,Kim重新获得了A。看到Kim开心的笑容,妈妈知道她的教育方法奏效了。

当然,Professor要指出,像Kim妈妈这样的表达方式一定要发自内心,真正去欣赏孩子做出的努力。否则,你明明很在乎结果,却说不在乎,孩子一定会灵敏地感觉到你的真实想法,而这时,无论你怎么宽慰孩子,都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Professor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付出持久的爱心和耐心。

只要父母努力去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并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恰当的情绪反应,同时以身作则,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输赢观”,孩子就能顺利迈过这道坎,学会积极、勇敢地面对失败,成为一个“输得起”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