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2020-11-12 | 阅:  转:  |  分享 
  
观看红色电影观后感今天,我再次观看了红色影片《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由七个故事组成,由薛晓路执导的《回归》从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
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时刻。他们是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身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
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他们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只为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8月底,影片公布了预告片,
片中重新还原了香港回归时的升旗仪式,短短1分48秒的视频,看得让人心潮澎湃。影片中,为了这一秒不差,中英双方经历了16轮谈判;影
片外,为了这一天,中华儿女整整等待一百五十四年。香港的命运从来与祖国母亲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
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哀痛。19世纪40年代初,仅有一万多人的英国远征军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此后九龙、新
界又被陆续割让,从此香港离开祖国的怀抱,与慈母隔江相望。斗转星移,岁月如梭。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当时
电视直播的画面。6月30日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7月1日0时0分0秒,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准时奏响,五星红旗和紫荆
花旗一同缓缓升起。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衷心期盼的庄严一幕。当电影中,国歌奏起、军人敬礼,五星红旗庄严肃穆地冉冉升起,我克
制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禁不住无语凝噎、泪湿眼眶。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如果要给爱国赋予一种颜色,那么它的底色必
然是红色。共和国是红色的,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每升起鲜艳的五星
红旗,正是对这一记忆的固化,是对爱国情感的再次唤醒。家与国,中国心。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
国是放大的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中永远指向的精神坐标,是中华儿女永远传承的文化基因。当我们回望历史,当我们说家国一体时,在我们体内
回荡的是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同频共振。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代代仁人志士报效国家
、造福黎民,怀揣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尊奉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的是“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可以说,家是千千万同胞共同的家,国是三千里山河延绵不绝的国,而有志者,所恪守的
人生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我辈学子,年少时都读过鲁迅的文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文人自古写文、写
诗,皆用以言志,这个志,是家国之志。当我们重读那段历史,读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当我们读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
把乾坤力挽回”时,当我们读到“一暝负多久,长歌招国魂”时,就会追忆起,众多仁人志士在国家与民族的危亡时刻,不仅仅是用文字发声、用笔
墨呼喊,他们是以鲜血和生命、以奉献与忠贞、以牺牲与无悔,来谱写后世传颂的不朽诗篇。那时他们也正当青春,但为了共同的信仰,他们甘愿出
生入死、前赴后继,以小我之身死,成就大我之永存。那面伴随国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就是历史记忆的镌刻,民族情感的汇聚,爱国情怀的
激扬,是救国存亡、振兴中华的战曲一遍又一遍地传唱。“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进要尽
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要以培养国家未来之栋梁,四有人才为己任。让我们的孩子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明白历史不光是由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书写的,历史更是由众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拼接而成的。真正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仅仅是大人物的
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合力,由无数小人物、普通人的选择组成,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心愿,他们的向往,确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可
以说,每个普通人都在爱国这首主旋律中奏响了属于自己的音符,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可以平凡渺小,可以不为人知,但是我们的坚守、我们的奉献,最终都会汇聚成守护国家的使命所在。
献花(0)
+1
(本文系李杰61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