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鉴】动物们的物理学逻辑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0-11-13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老辈人讲起一些谚语,如“鱼跳水,有雨来”、“泥鳅跳,大雨到;泥鳅静,天气晴”和“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等等,这些初听起来觉得有趣又好笑的谚语,却在生活中总能莫名的应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后面不仅有着先辈们智慧经验的总结,也包含着动物们物理知识的应用。 或许,当下有很多人会主观地认为我们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智慧的物种,是生物链进化到最顶端的形态。其实不然,当我们还在为地震波无法捕捉而困惑时,大象已经在利用地震波交流了;当我们还在为失速状态茫然无措时,蜜蜂已经把失速扼杀在了萌芽状态。当我们还在为量子力学的晦涩而百思不得其解时,东方胡峰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现在,你还会觉得人类是最聪明的物种吗?事实上,以时间来看,动物要比人类更早地利用物理学知识,不仅如此,动物在饮水、觅食、调节气温和保护自己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应用着这些知识。 举个例子:夏天马上就要来了,耳边又将响起那阵嘈杂的嗡嗡声。很多人会抱怨,蚊子是夏天最讨厌的动物,这种吸血的恶魔,要是换成吸收脂肪,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其实,吸血的蚊子往往是雌性蚊子,雄性蚊子是不吸血的。不知道我说了这点,会不会有人以后将手下留情呢? 话说回来,不要因为吸血的蚊子是雌性就心存善念啊!早在1911年著名的英国诗人鲁德亚德·吉卜林就在诗里写道:“雌性比雄性更致命。”这里,科普一点,雌性蚊子是如何吸血的。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清楚了对手的招数,才能轻松化解其攻击。 蚊子会用长喙在皮肤表面寻找血液,确定吸血位置后,便把包含抗凝血剂的唾液注射进皮肤内,以防止自己吸饱所需血液之前血液凝固和阻塞口器。有时,雌蚊子吸血太猛,刺穿的血管爆裂血液积在一处,它们就会重新再吸一次。 现在,我们清楚了蚊子的吸血套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预防的措施呢?前面我说道,只有雌性蚊子会吸血,那么是不是我们用肉眼分辨出蚊子的性别,就能够更好的抵御呢?其实,若以我们明亮的双眼去分辨出蚊子的性别,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不过,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在显微镜下发现了二者在形态的差别,雌性蚊子的触须是光滑的,而雄性蚊子的触须上长满了毛发。 当然啦,蚊子只是动物界中奇特的一员,还有很多更为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究。譬如:哺乳动物排尿需要多久?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意义。但对于研究动物的科学家们来说,这却是一个关乎着人生、宇宙和万物的终极答案。 对于这个问题,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率先在其代表作《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给出了答案:42秒!那么,真的是42秒吗?后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大卫·胡教授,通过实验进行了检测,答案仅为21秒。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这个答案有意义吗?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作为人类,我们也是哺乳动物,也需要排尿,而且我们一天需要排尿五六次。根据统计,排尿这件事耗费了我们生命0.2%的时间。试想,如果我们能够提升效率,缩短时间,那必然是一件很有意义,且极为有趣的事情。当然啦,如果你愿意深究的话,这背后其实是暗藏着流体的问题的。 歌德说过,“从我们一生下来,世界就开始对我们发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一直要发生下去,直到我们过完了这一生。”我想,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身处的人类社会,也来自于相伴的动物世界。现在,我们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那么,只有理解了动物们的生存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与他人共担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