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农村40多年 守护乡亲健康——记盛泽镇东港村王有根一家

 吴越尽说 2020-11-13

扎根农村40多年 守护乡亲健康

——记盛泽镇东港村王有根一家


 


       这段时间天气逐渐转凉,盛泽镇东港社区卫生服务站成了全村最有“热气”的地方。身穿白大褂的村医王有根每天忙着给他熟悉的乡亲问诊开药。

       “我学了医,得回去报答乡亲们。”当记者问起今年65岁的王有根学医的初心时,他的回答有一个关键词:报答。

       王有根19岁的时候,父亲因病逝世。“小的时候,村里的长辈们就很照顾我。父亲走了之后,村里人让我去学医,学一技之长,有前途。”毕业后,王有根先是到镇上的医院学习培训,随后回到了村里,做起了“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万家”的“赤脚医生”。

       一般的常见病,王有根几乎都会看。如果有人上门来看病,他就是“坐堂医生”;如果没人上门,他就背着药箱子,化身“游方郎中”,为大家送医送药。说起药箱子,王有根印象深刻。“一个木箱子,上面有一个红十字的标记,旁边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里面是各种药品。到乡间田头给乡亲看病,就坐在药箱上。”

       40多年来,王有根始终坚持为乡亲送健康。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深更半夜,王有根总是随叫随到。有时,他一晚上能出诊数次,一夜都睡不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就被病人的家属给叫走了;有时碰到下雨天,田里的泥土潮湿,穿着靴子常常陷在土里,王有根索性脱了鞋子,赤着脚走在泥路上。

       有一次深夜,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王有根。村里的老王急性腹泻,一个晚上跑了十几次厕所,家人赶紧来找王有根。王有根拿了药箱,披了件大衣就出门了。忙碌了大半夜,回到家的王有根睡了2个多小时,天亮了。于是,他又起身,出门送医去了。

       除了上门送医,王有根还给村民“记账”。在他心里,每位村民都有一本“健康账”,为村民做健康保健和预防,引导村民把被动的“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的“预防疾病”。

       “每当我觉得血糖高了,或者头晕了,都会来这里量个血压,都是免费的。”村民沈大妈说,闲下来时,她还经常来听王有根的健康宣传,“听了才知道,原来自己以前很多生活方式都是不健康的。”

       改革开放后,“赤脚医生”的名称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王有根通过培训、考核后成为了正式的乡村医生。从外科包扎缝合到内科诊断,王有根不断进修学习,如今已俨然是一名全科医生,还是全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的一员。

       “为父老乡亲防病治病,让他们平平安安,是我一辈子的心愿。”如今,已经退休的王有根被村里返聘,依旧满腔热情地为乡亲服务。看着每天奔波在外的王有根,妻子平阿美心里是有苦有甜。苦是因为,在外忙碌的丈夫时常“不着家”,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几乎全靠平阿美撑着;甜是因为,丈夫有一颗真正为农民服务的天使般的心。“对乡亲们这么用心,自然也会对我用心,这样的忙值得的!”平阿美笑着说。

        另一边,王有根的儿媳妇沈建丽是江苏盛泽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样也用一颗“医者仁心”服务家乡父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王有根的孙子和孙女对学医也颇有兴趣,长大后立志当医生。

       “爷爷是医生,为人民服务,挺好的。”听着孙子对自己的赞美,王有根脸上也是乐开了花,在家中也会时常教孩子一些医学知识。大家常常相聚在一起,听一听治病救人的细节,说一说生活中的故事,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图为王有根(后排右二)一家人。

       作者:沈佳丽

       2020-11-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