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壶功夫茶 浓浓的情意

 卧听风铃 2020-11-13

一壶功夫茶 浓浓的情意

  10.5号,坐在老公自驾的车里奔驰在潍日高速上。透过车窗,田野里的秋装还没有裁剪完毕,望着掠过的一幕幕风景,似乎是熟悉的,也是陌生的。

  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坐上了求学路的汽车,去梦和诗的远方。汽车经过昌潍大平原时汽车经过昌潍大平原时,一望无际的视野,再也没有高低错落的视觉,没有群山连绵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断线,那真叫一个阔。但,那时的路基本是弯曲的,每路过一个乡或者一个镇,一个县,必有站点。三十七年前,多少次曾经坐车路过昌潍大平原,汽车颠簸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路经的地方,扬起的尘土,如蛇逶迤一路的烟尘。汽车是走走停停,客人是上来下去,几百里的路程要颠簸四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终点。昌潍大平原,平整的土地,廖阔的视野,给人的直觉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真幸福。假如推个独轮车,会走在一马平川的田野里,不会有爬坡时吃力的躬身,也不会有下坡时用力往后拽车的动作。而如今,却坐在私家的车上,其实,开自驾车已经不是第一次,不过,真正行驶在潍日高速上,已经是第二次。

  脑海胡乱想着,不觉想起打电话时梅的提议,你还想见见谁?怕给她添麻烦,我想也没想,痛快地回答她,其他人不见了。我们去也是顺路,自然还有目的地。临行前,我与老公商量,该捎什么礼物去看梅与丽呢?老公说,土特产最好,日照的绿茶在国内享有美誉,北京、上海、南京等等都有专卖店,是的,就带绿茶吧,顺便捎点栗子与地瓜,这个我与梅打电话时提前说了,我说去看看你们,啥也不带,就带栗子与地瓜、芋头。其实,所有的这些土特产都是姐姐与妹妹家的,一来放心,而来也是姐妹之间的礼尚往来,我说要去她俩那,她们得知是万分高兴,用需要什么地里产的东西尽管说,我问大姐家要了地瓜,妹妹家要了栗子与芋头,我知道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俩精心准备的,唯恐我带少了。

  潍日高速与省道222几乎平行延伸,假期,高速公路免收一切费用,省道难免显得冷冷清清。高速路上的汽车有序地交替行驶,闪过一幕幕的风景。田田秋野,有些玉米地的玉米倔强地站立着,等待主人把一季的丰收割回家。不能不提,平原地的水资源要比山地优越,我们那的玉米基本都收回家了,而这里的玉米秆还是青的,要比我们当地晚熟至少10天左右。汽车在路上畅通无堵,依稀看见地里棉花的点点白,很快到达目的地的高速出口。一下车,云暮垂垂,西风很紧,送来凉凉的秋意,下意识地把风衣的扣子系上,与老公在高速出口站的休息片刻。

  十一期间,国外的疫情蔓延,国内防控措施得当,疫情有效遏制令国外的人不得不佩服中国的执政能力,国人的整体素质。山河秀美,人间无恙,人们在自由出行的同时,到哪个公共场所,出示健康二维码是免不了的手续,好歹国人习以为常,都自觉遵守每个公共场所的制度。

  转眼近五年没有来过风筝城了。处处的高楼林立,彰显城市的变迁。适逢假期,来来往往的车辆,货车、大巴、小轿车,怎一个川流不息能形容得了?路直了,车多了,见证经济的崛起,衣食住行各个层面的需求满足了,精神上有更高层面的追求,旅游,领略异地的风光,品味异地的特色小吃,享受异地的风土人情。

  风筝城,我来了。这里,不仅仅有我的同学,还有难能忘却的记忆;不仅有友谊,还有友情、亲情。悉悉索索的柳树枝条仿佛摇曳昨天的故事,却捡不起光阴里懵懂的记忆。

  今天,免去往昔,只提相见的欢喜。

一壶功夫茶

  梅发来她工厂的位置,再次设上导航,根据语音提示边走边想,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到达目的地。丽早在必经的岔路口处静候多时,看到她的身影,车子也戛然而止。顺手把她拥在胸前,然后,拉她上车。

  梅家的厂房建在郊外,不大不小的一个地方。我们在院停下,丽的老公与梅急匆匆地从屋里走出来,院内,顿时是一片热闹的喧哗,拥抱,问候,不是久别胜却久别,别样的亲情悄然洒满院内。我与她俩说,没有带什么礼物,就点土特产,她俩都高兴地说,说哪里去了,只要你们来,空手也热烈欢迎。

  一番礼让,丽说到梅老公的刘的办公室去坐坐,顺便唠嗑。

  刘大哥忙于厂里的事一时回不来,丽的老公黄大哥说,我喧宾做主(他们是亲家),咱喝壶茶吧。我们热闹地攀谈,他落座,烧水,提壶,泡茶,洗茶,倒茶。那动作,不是优雅,也扮出优雅,他边做,边演讲,嘻嘻哈哈,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最后,说了一句,其实,这功夫茶我是第一次泡,还真的不知道详细步骤呢,我们哈哈大笑,都夸他做的非常到位,表演很精彩,要是排练节目,导演真的省时省力了,又一阵哈哈大笑。

  是啊,同学,挚爱的同学,清静的时光,共处一室,一壶功夫茶,一壶暖暖的味道,谈吐间是别后的牵念,杯杯热茶分明是亲情的味道,香在口里,暖在心间。多少年来,这份情,深深地藏,深深地念,深深地记,深深地想。

  梅还不停地递我水果,我随口就问,是自己院子结的呢?还是买的?她说石榴是买的,无花果是自家院子的无花果树上结的,来年会更多,让我来年再来吃,我应允。

  梅邀我看看厂房。边走她边介绍,三个车间,过天命之年的刘大哥独自经营,耗费太多的精力,所以,只留下一个车间自己管理,其他两个出租。我说,你们真是善举,为他人提供发展才能的空间,梅说,她信佛已经二十多年了,他们与员工相处的竟然成了今生再也不能分割的情谊,我不禁想到一句话,世间的一切缘分都是前世注定的。是的,人与人相遇,不仅靠缘分,也得靠机遇。

  友情就像一杯茶,经得时间的浸泡,越品味道越浓烈。在我坎坷的人生路上,有这么几个知心的无话不说的同学相伴,该修几世的缘分才能同窗共读,同吃,同睡,同玩,感谢命运中缘分里的你们,唯有祝福你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一切顺利,万事吉祥。

咸蟹

  中秋,是吃海鲜的季节,蟹子,虾,潍坊人有“生吃蟹子火吃虾”的习俗。据说,还是一种最古老最鲜美的吃法。

  这次相聚,两种美味都吃饭了,不过,虾没有生吃,应该是干煸虾,准确的说法是爆炒。

  为赶旅程,没有计划在梅那吃饭的,经不住她俩的热情挽留,中午,在离梅家厂房不远的地方,预订了一个包间。梅让我俩点菜,我说不挑食,随便吧。刘大哥向来热情待客,他点了些海鲜之类的,其中,有一盘就是咸蟹。

  期间,难免谈到刘大哥创业的经历与艰难,从白手持家到拥有五十多工人的厂房,日日夜夜的殚精竭虑,辗转多少日月星辰,该付出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这只有梅与他自己知道,庆幸的是厂房早有规模,经营有方,广开销路。

  当司机的都不能酒驾,我们以水代酒,开始品尝这家饭店的手艺。每个人的话匣子是敞开的,好不热闹。潍坊人待客还真有讲究,不论年龄,论远近,在黄大哥的幽默劝说下,我自然当了坐上宾。是的,他说他再来我这里,不让他坐客位,他也争着坐,上坐的位置非我莫属,我也只好随俗,其实,在我们当地也是一样的,谦让总是要有的。

等服务员把菜端上六个,我们就开吃。黄大哥拿起筷子,硬要夹一个咸蟹到我面前的小蝶子里,我说,不敢吃生的,他说,这可是潍坊名菜,你尝尝里面的蟹黄是什么味道,不一定全让你吃掉。他不说,我还真的不知道呢,猛然记起三年前户外活动时,吃过单位同事送我的一条咸蟹腿。接着刘大哥详细给介绍咸蟹的制作过程。都是天然的河蟹,捉到后,洗净,加腌制的配料,蟹子越是活的,腌出的味道越鲜,味道越美,而且营养丰富。然后,我们自然提到大闸蟹,提到阳澄湖,自然生存的蟹子的确极少了,人类在吃的学问上简直是尽展智慧,能怎么好吃,就变着花样吃。重吃潍坊味道,吃的是友情不变,吃的是情意无价。感谢你们,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刻,是你们燃起友情的一盏盏明灯,照亮的我的心灵。

 离别,回眸,依依不舍的情愫再次弥漫,惟愿岁月无恙,各自安好!

  弹指一挥卅五年,

  心牵异地共婵娟。

  风筝城上云依旧,

  城市容颜地覆翻。

  碧水潺流东海去,

  婆娑岸柳高齐天。

  更迭四季人增岁,

  真情不老蕤心田。(3095字)

2020.10.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