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大悲|《中华国粹·翰墨经典》当代著名书画家系列

 艺坛名家 2020-11-13

展览前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独特印记,更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厚重的历史底色、最骄傲的人文荣光。渊源流长,底蕴深厚,博大而精深。

《中华国粹 翰墨经典》当代著名书画家系列,引领艺术时代风气、代表艺术时代风貌,集中展示了当今艺坛最具影响力及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更好的复兴文化艺术精神,向广大群众及艺术工作者展示展现当今文艺的全新风貌。

马大悲(国庆)1963年10月1日生于泰来,现任中国陶瓷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轻工业部陶瓷专业评委会委员评委,黑龙江省陶瓷协会副会长。

1982年——1984年 齐齐哈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宣传科。

1984年——1987年 北京大学国学四班季羡林研究生班。

1991年——2001年 中国河洛艺术研究院院长。

2000始做为首批齐齐哈尔画家步入景德镇学习陶瓷工艺。十余年的窑火历练结合中国画技巧和现代构成元素进行艺术陶瓷创作。

2001年——2012年 湖北武汉书法院副院长。

2004年9月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班。

2005年 担任河南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2008年 担任山东省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2010年获黑龙江省第二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中“鸿运当头”获“金奖”。

2015年卜奎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金奖)。

2016年07月至今在齐齐哈尔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任研究员。

2018年8月20日 经中国文化艺术管理中心专家评审组审核,录入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

马大悲作品欣赏

名家评说

------季羡林

我不是天才,而是一个苦学派,我的学生亦如此……大悲仁者,画坛新萌、一代隽才也!昔末见其人,先瞻其道,笔墨精道,清新脱俗,秀出仁表,所造鹰、狼、竹、梅大小有之形神具妙,真有古贤之遗风。及见其人,清灌消瘦,儒雅风趣,俨然已文弱书生也。

大悲课余常到寓所,问学古今儒?释?道之理,余甚喜其子,宾主落座,几杯清茶,始其风格大变,纵论天下事,了若指掌,且神采飞扬,意气风发,其豪气,其论精,其义辟,谈令听者无不颁首,闻者无不动容,始谈天说地,引经据典,字字珠玑,言之成物,抛地有声,后论艺文,散句、骄文、词曲、书印言之所及,皆精妙。

余心下略惊,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其真是了得,此亦画匠与画家之别也。若论为画者之别,可略分为三:一者匠也,二者家也,三者师也。当下画坛,千匠易得,一师难求也!何则?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心中无道,则必不能为人师,充其量只乃“匠”“家”耳!

又为画家道者何故?概易有易道,儒有儒道,书有书道,茶有茶道,画亦有画道也!若无综罗百代之才俱,涵盖乾坤之气度,挥洒自在之性情,必不能涵养出画道,何能成画坛之师哉!

纵观大悲仁者俱先天之享赋,其绘画、诗文、书法、印章、学识才情俱佳,尤为可贵者,其人品更为人称道,善举颇多。与仁者相交愈久,愈明。其北方人淳朴厚道之特质,亦愈明显,真朴实无华,自性率真之人也。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可知道,德仁艺一脉也。欲成大智者,此四者缺一不可,而其一者要务,即身究大道。”

古人云,“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此道器之关系,两者及一体之两端对立相生缺一不可,盖道无器不显,器无道不存故易言,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优论艺者之言“先器识后文艺”诸如画道与画技,写实与写意之关系,皆类此形之下画技尚可掌握,唯形上画道则实难把捉,因此道关乎性情,映乎心性,关乎享赋,关于气质,关于修养也惟修养非一朝一夕之功,论其究竟,实非天才而不能成办。

大悲仁者“正道直行,玉汝于成”,器识与文德兼备,人品与才情俱佳,且犹为可贵者,其诗书画印,俱通也,余甚浅陋于绘事一途,不甚了了,观仁者笔下之鹰赘却深有感触,多为心动,羽化登仙,鸿图远志,一派昂首天外之境界。汝者之画作,真可谓,其意深,其造境,其调迹高其旨远也,又书为心画,画为心声,汝者之画作确为其心声之鸣发。

其心声者何?“何必丝与竹,天籁有回音”。大悲汝者,正值中年,“铸古扬今,博采众长,陶冶熔融他日厚积薄发,卓成大器必指日可待也。”正是:苦学一派成正儒,旁门左道不见功,流水当年怀往事,神驰大宇透性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