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我眼中的十四五”|小县城的大目标:让国人穿“河南造”走天下
2020-11-13 | 阅:  转:  |  分享 
  
“我眼中的十四五”|小县城的大目标:让国人穿“河南造”走天下河南日报记者王铮摄影县域稳则大局稳,县域强则省域强!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如何?一
个县城定出“中原鞋都迈向中国鞋都”的目标,到底有啥底气?由省委宣传部主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广播电视台协办的“我眼中的十四五”
集中采访活动8日-10日举行,连日来,大河报记者来到了商丘市睢县,探访这里的产业发展,了解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窥豹一斑。【探访】8年
时间能干成啥事?从“要啥没啥”到“遍地开花”两位漂亮的小姐姐对着电脑屏幕研究切磋、互通有无,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
也可能是在河南一个县城的鞋厂车间里。9日下午,记者来到了睢县一家鞋厂,在智能车间里,每个电脑针车前坐着一名工人,操控着机器忙忙碌碌
,诺大的车间秩序井然。“过去,我们培训一个针车工需要大约半年时间,现在培训一个电脑针车手,只需要4个小时。”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浦
生和告诉记者,产量更是比之前大大增多,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约达到1000万双。8年前,这个数字在睢县整个县城是想都不敢想。那时候
,睢县虽然有鞋厂,但大多是小厂,不成规模。2012年,睢县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将鞋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广东一家集团投资,在睢县成
立了首家规模以上制鞋企业,集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主要生产阿迪达斯、耐克、足力健、斯凯奇、361°等国内外知名品牌运动鞋。“刚
来的时候,我们感觉是孤军作战。”浦生和说,当时,睢县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招人就是一大难题,而制鞋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机器、数百种辅
料,本地基本都买不到,需要到南方进购。当时只有两条生产线,年产量不到100万双。不过,短短8年时间,制鞋产业在睢县大地上呈级数增长
——曾经南下或者北上打工的人都不出去了,家门口就能找到差不多工资的工作,又何必选择漂泊?各种与制鞋有关的上下游产业开始在睢县落户,
大到制鞋使用的原材料,小到外包装使用的各种纸盒,不出县城,均可以采购妥当。“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各种生产周期缩短,成本也降低了。
”浦生和笑着说,“这些年,在公司工作过的员工有2万人左右,睢县有90万人口,相当于每45个人就有1个人在我们这儿工作过。”【追问】
以“中国鞋都”为“小目标”,睢县有啥底气?采访中,不论是基层员工还是领导干部,记者听到睢县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推动中原鞋都向
中国鞋都迈进”,那么,把打造“中国鞋都”作为“小目标”,睢县有啥底气?河南日报记者王铮摄影“智能化”赋能,这是记者采访中捕获的
第一个答案。在企业的一间智能化车间,车间组长王瑞告诉记者,此前多是手工针车制作鞋面,效率很低,目前厂里引进了电脑针车,鞋型简单的一
天能出一千七八甚至两千个,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升级为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开展模块化生产,节约了配件来回运送的时间,一双鞋两个
小时就能生产出来。”在该县另一家大型制鞋产业园生产车间,该项目的首席服务官经文彬介绍,工厂还与意大利公司合作,打造了一条全智能生产
线,相比传统生产线节省人工80%以上。普通每条生产线需要一百余位工人,而全智能生产线只需6个工人操作电脑即可。“这条生产线目前正在
调试阶段,正式运营后一天能生产3000双鞋。”创新,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捕获的第二个答案。要打造中国鞋都,创新与研发不可或缺。走访中记
者注意到,不少鞋厂都设立了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引进了清华博士等专业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睢县一家制鞋厂的实验室服务,这是记者注意
到的第三个关键词。比如企业的首席服务官经文彬,也是睢县住建局的工作人员,从项目一落地,他就全程跟踪,有问题随时解决,对整个工程如数
家珍。而像这样的首席服务官,河南还有很多。记者从11月10日在鹤壁市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会议暨“两个行动”现场会上了解到,为
推动全省民营经济高质发展,我省组织实施了“两个行动”即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目前,全省1
.1万余名“首席服务官(员)”服务1.7万家企业,帮助解决1.9万个问题。“当地政府给我们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专人专班驻厂,
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企业只需要放心搞生产。”浦生和表示。【说法】我省县域面积占比近九成,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是必由之路我省县域面积占
比近九成、常住人口占比超七成、经济总量占比超六成,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面对新形势,探索走出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子,
是河南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睢县,则是河南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持续壮大制鞋主导产业,实现了无中生有、从小到大、由散
到聚的重大转变。”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表示。目前,睢县产业集聚区入驻有睢县各类制鞋企业达到400余家,投资亿元以上制鞋企业超过160
家。睢县制鞋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值达60%,产能达到3亿双,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吸纳就业效果明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已成为除福
建晋江以外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休闲运动鞋基地。睢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静洲表示,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制鞋产业科技含量
和附加值不断增加,而鞋子作为人类生活生产的必需品,正朝着智能化、功能化、艺术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计划到2025年,睢县全县制鞋产
能突破5亿双,总产能超过500亿元。“河南县区有很好的投资环境,我们下一步会加大投资,致力于原材料的改良,工艺流程的精简,智能化更
新,自动仓储等,产能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浦生和说。【目标】到2025年,河南力争每个县(市)均有百亿级产业集群与中心城市相比,县
域劳动力资源优势、内需空间优势、现代农业优势等不少新优势正在形成。那么,发展县域经济,我省整体情况如何?此前,河南召全省县域经济高
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就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具体部署。其中强调,要培育特色集群优势,提升县域产业能级。要坚持分类指
导,优化开发县(市)要突出转型提质,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县(市)要突出特色高效,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生态
功能县(市)要突出环境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适宜产业,走出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要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立足自身特色优势,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统筹考虑与周边中心城市、县(市)的产业协作配套,重点培育1—2个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
和一定技术含量的主导产业,打造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推进专业化协作,到2025年,力
争每个县(市)均有百亿级产业集群。前不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赋予长葛市等9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部分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按照“能放尽放”原则,省委、省政府决定将156项省辖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长葛市、孟州市、新安县、舞钢市、新郑市、林州市、灵宝市、临颍县、淇县等9个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来源:大河网
献花(0)
+1
(本文系天天看新鲜...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