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穹窿古砦结砦法

 马大哥6328hjx0 2020-11-13

穹窿古砦结砦法(清末)

地处荣威穹窿低山地貌区的威远县越溪、两河、碗厂、小河四镇,其域内穹窿古砦(砦音义均同寨)林立。向家砦、高顶砦、雷家砦、凤凰砦等,因砦顶面积大、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清末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纷纷入砦居留避难而闻名。在清朝时期,上述四镇隶属仁寿县。清同治《仁寿县志》编撰者凡若,对穹窿古砦结砦法进行了归纳并将其收录于志中。此穹窿古砦结砦法与向家砦内残留的砦规碑刻,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现将同治《仁寿县志》收录的凡若结砦六条等附录如下,供研究参考。

陈廷德

一三年六月

附录:

一、凡若结砦六条:

(一)、结砦如守城法。其自修砦门,塞间道,设碉堡,筑堵卡,建仓库,开塘池,以及刀矛、鎗礟、旗、锣角、火药、硝磺、铅弹、铁砂、油烛、灯笼,一切费钱无数。今约入砦者,各顾身家性命,不能不先事预防,因时添办,此项量力派赀。其贫者,或有干才,有武艺,有德望,有役力,足供一砦缓急应用之人免派。

(二)、结砦通积仓法。砦中人口繁多,非积数千石,万一贼至虚,或兼年荒欠,岂能枵腹空山,饥而相争,困而自乱,亦势不免也。今约入砦者,或远在三五十里外,每口出若干,入之公仓,仍归本口作两三年支用。此明周台公,公督私藏遗法,多人家,外有余,或寄存公仓,或自藏私仓,更为有备无患。其近在三五十里内,除富家积,亦用前法外,所有贫户,不能积,但有执业,准其临时各备口粮而来。

(三)、结砦仿安营法。务使比屋而居,便于朝暮守望。今约入砦者,各联各家,就地结屋,聚处成团,但不得架草棚以防火患。又家必蓄池水,以便利用,至屋外,更宜筑墙开一缺口,容一人出入。此许忠节公遗法,但一人持短刀守之,门开而贼不敢入者也。

(四)、结砦兼屯田法。贼无累月攻一砦之理,居砦者亦无尽人坐食一砦之理,况无贼警,其时本安闲。今约入砦者,或家不甚丰,尽可各寻本业,耕贸如常;或意不甚便,暂归故庐,居游自在。但留老少妇女砦中,一闻贼至,或数十里百里外壮男,轻身上砦可也。其有各家私积银钱、米、衣物、器用,紧要一切,俱宜先时运入砦中,或公上仓库记存,或自下房厢收管,若待贼来,便搬运不及,徒为若辈收括去耳。

(五)、结砦本坚壁法。所谓各顾其家室老幼,蓄积齐力,出而御贼,以逸待劳,不仰于官于兵,而贼不能扰也。然坚壁不清野,一旦贼来,有人可掠以为向导,有粮可资以老攻围,此砦终不足恃。今约入砦者,殷实以外,附近砦二三十里居人,或系贫户,或系单丁,本有执业良民,所苦不能尽识,但取砦内有身家人保,准其临时入砦,共相保守。如此,则天险在砦,而仰无可攻打,人粮归砦,而俯无可抢掠,我气愈壮,而贼势愈衰,可不驱除而散也。

(六)、结砦参居砦常法。有警则避贼而来,无警则携家而去,往往砦为一空,只余各屋砦门,得不为奸人寝处,反以酿乱。今约入砦者,公议一人为主,常常此居,各家岁派若干钱文,助请三四人看守砦门、岩缺、各屋,以防藏垢纳,或有耕种土田,佃纳租,砦主为常。

二、凡若连山砦诗(五首):

陵谷沧桑事信然,去年不料况来年,山中樵隐今何在,剩下我来醉倒眠。

白云深处迥人间,险设重门镇日关,不似当年榛莽地,一群烟户一群山。

要知坚壁未为难,各各下山胆更寒,道听一声流寇至,倒成清野不成团。

云断烟连几万家,环山流窜贼如麻,一般守望乡田意,莫漫嫌生为鼠牙。

听说哀鸿望有年,生涯冷落在云边,米盐有食吾知分,只是囊中怕没钱。

三、凡若注:

清同治《仁寿县志》编撰者凡若,在该志高顶砦条目下作注:“咸丰初,蜀晏然无事,县修砦六。熊锡桓等修大愿砦。张彝、刘天禄等修雷砦(雷家砦)。谢世定等修天保砦。资中杨荣先(杨先荣)、李茂和等修向砦(向家砦)。资阳孙英等修高顶砦。他处无闻。而高、向、雷三砦,皆老山,独险峻以大。不数年,滇乱及此,三砦不下百十万人居停,远且几十州县,知修砦之利。于是处处修砦,县亦不可胜计。庚申、辛酉,贼三窜汪场(今汪洋镇场),都经过砦下,竟不敢犯而去。后壮下砦,耕贸如常,老少妇女留或两三年不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