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关书法实践与思考(之三十六)楷书《微山湖纪游》有关个性

 南山友 2020-11-13

文/卢秀辉

昨天夜里,状态很不好,画了一张画,就不想画了。然后,拿了本册子写字,写了两行,觉得好烦。闭上眼睛,休息了五分钟,拿了张六尺对开格子纸,想写楷书静一静自己。

这幅字写得好小气,有随手结体的感觉,不像人家动笔就能霸气。我4点睡的,十点不到又起来了,发给一个朋友看,朋友安慰我,楷书就是写静气。但是,我自己觉得,首先在点划的书写上,表现出了技法的不丰富,其次在结字上也不老练,款字的写法也很落俗,性情的表现更无从谈起,给人的印象,机械呆板!

楷书不好写,而能以楷书名世的,自唐以后,屈指数人。 唐楷达到了一个极致,人望其高峰,不能极目,只有弃宝山而去。 唐楷法度一开,后世莫能变,不是不变,是不能变。唐楷的出现,特别符合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庸之道的审美心态,再加上唐楷的实用性、规范性、可操作性,使得楷式一定, 诸体皆不能变了。当然,这与活字印刷的出现,对字体规范化的要求,把最具实用性的唐楷推上了巅峰。当然,也与后人书法学习强调从唐楷开始有很大的关联。对书法技法的解析, 前人做得最多的,就是楷书。

那时《龙门二十品》就在,没有人去顾及。《龙门二十品》在审美中也是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一直到清人才重新重视魏碑楷书。

我心中的楷书,第一、一定是灵动飞扬,就像《敦煌写经》;第二、一定是多趣可人,就像《龙门二十品》;第三、一定是端庄大方,就像《麻姑仙坛》。再完美的作品也不能将此三者合一,所以,作品的欣赏的标准必须是有特色的唯一性, 多样的唯一才构成了多样的艺术世界。正像我们不能要求列宾具有凡高的激情, 也不能要求凡高具有列宾的精致。艺术欣赏的奇妙性,这一点认识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个性、风格等等。

书法的个性一直是人们乐道的问题,都说米南宫最似二王, 然而其书与二王不经类似,早作个人主张了。这就是艺术在学习、浸润的过程中, 必会与自己的学问、见解、经验,有所碰撞,并成之为个人的品味,最大的分别在于雅俗。就像《裴将军帖》,很少有人能把它临好,并用此风格自行创作成功的。《裴将军帖》的特定性格,已经不允许别人再拾其牙慧。在好多个性化十足的、有极端表现的艺术家身上,都有这种现象。比如,自杨维桢以后,学杨的大有人在, 没有人成事。学习金农、徐渭、郑燮、齐璜等莫不如此,他们在张扬个人道路上,把个性化用到了极致,把后人的饭碗全砸了。

雅俗就是在一进一退之间,微妙之处就 在于一口气,这口气是什么?是学问、见解、经验!而这些,对于文人来讲,是个重要的修炼。对于写书法的要求,就是你必须是个读过书的文人。这个要求在古代不是要求,可是在当代,是太高的要求了。

有关书法实践与思考(之三十六)楷书《微山湖纪游》有关个性

卢秀辉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