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太后生怕八国联军要她命,自己杀起人来却不眨眼!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看《走向共和》,八国联军进京之后,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得知自己被列在祸首名单之中,乃是联军必杀之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她叫来荣禄商议,荣禄说自己也没辙,改变不了联军的想法。慈禧怕得连饺子都吃不下,语带哭腔当着荣禄表明心迹——我不想死啊!

在此之前,召开朝会,让大臣们各抒己见,表达看法。此时慈禧太后已下定决心,要与列强开战。绝大多数大臣猜得太后心理,唯唯诺诺,不置可否。刚毅、徐桐等主战派气势汹汹,大帽子不要钱似地猛扣。两个大臣直言不能打。立马被斥为卖国贼。一声令下,拖出去掉了脑袋。

慈禧太后杀起人来,一点也不含糊,临到自己,却成了怕死鬼。

当然,这里或有艺术加工,那我们就来看看,《清史稿》中对于这些事,有些怎样的记载。

列传第二百五十三,记有五个人——徐用仪、许景澄、袁昶、立山、联元。

他们五人被称为庚子被祸五大臣,又称庚子五忠。《清史稿》里如此评价他们——清代优礼廷臣,罕有诛罚。拳祸既起,忠谏大臣骈首就戮,岂独非帝意哉?观用仪诸人所论事势利害,昭昭如此,乃终不能回当轴之听,何其昧焉?世传大节,并号“五忠”,不数日而遂昭雪,允哉!

我们知道宋代很少杀大臣,《清史稿》作者们也说,清朝很少杀大臣。为何这次,忠谏大臣却肩挨肩地把脑袋送上去呢?原因只在,他们认为,自己“所论事势利害,昭昭如此”,只要不是真傻,就看得出这仗,打不得。

偏偏朝堂之上,有人装傻。装得最像的,就是慈禧太后。

她大手一挥,忠诚的高昂的头颅就搬家了。

好了,这里我们说的是五大臣的结局,那庚子之乱,为何会起?

五人传记里也有讲,“上以行新政为中外所推,而储嗣久虚。载漪既用事,阴谋废立,虑外人为梗,闻拳民有神勇,仇西教,欲倚以集事,召入京,遂纵恣不可制。”

请输入图片描述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极大。

其一,废黜光绪之所以提上议事日程,是因他力推的新政被中外之人所认同。

其二,阴谋废立的,是载漪。他背后的人,我们当然知道是慈禧太后。

其三,外国人对废掉光绪很不爽。

《走向共和》对此情节是这样处理的——慈禧太后说光绪有病,便有揣摩上意者建议废帝。但不能说他有病就有病啊,于是找个西医来看。这应该有公信力吧?还把一些使节请了过来,共同见证。在此之前,好像是奕劻找西医说了些情况,暗示了他该如何如何。然,人家不吃那套,检查结果,光绪皇帝,压根没病。慈禧气得鼻里生烟。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四,既然外国人不爽,我们就准备干仗。谁最可靠呢?拳民。有神功,不怕死。

及至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各国兵舰至津沽”,大殿之中,喊杀声四起,那几个脑袋清醒的,也就“死有余辜”了。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话,做了些什么事,惹得慈禧太后以及载漪必欲除之而后快呢?

徐用仪,当时已七十四岁。官居兵部尚书。拳民进京之后,“用仪请严禁遏,不听”。之后克林德被杀,他“骇曰:‘祸始此矣!’言於庆亲王奕劻,厚敛之”。待到“诏廷臣集议和战”,他与其他四人俱称,“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载漪操纵拳民“捕之於家”,并让人把他带到自己的府第,想来是要让他认错,承认拳民英勇,必能搞定列强吧。哪晓得他却毫无惧意,义正辞严,“天降奇祸,死固分耳!”死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有识之士却死在你们这些昏聩之徒手中。

许景澄,多次出使外国,对俄国的野心看得很清楚,并有丰富的外交斗争经验。正是如此,他“历陈兵衅不可启,春秋之义,不杀行人,围攻使馆,实背公法”。就算你自绝于世界,也当知道古人“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道理吧?听得光绪感慨多多,满朝文武,没有几个懂他的心思,许景澄却说出了皇帝的心里话。“上执景澄手而泣”。结果,外国使馆确实是没打下来,他自己倒先被斩了。

袁昶又说了些什么呢?

“廷询时,陈奏皆忼慨”, “连上二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 复与景澄合上第三疏,严劾酿乱大臣”。如此“不合时宜”,那也只能借你脑袋一用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立山是蒙古族人,深受慈禧太后器重,以致于“同列嫉其宠眷”。然在对外开战一事上,他坚持自己的看法。当慈禧太后问他此时该如何时,他说“拳民虽无他,然其术多不验。”气得载漪大叫,“用其心耳,奚问术?立山必与外人通,请以立山退外兵”——看看载漪这些人,一开始说拳民那是神功护体,被人戳穿之后,又说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为大清牺牲的心!且诛心立山里通外国,该让他去打仗,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立山不吃那一套,“首言战者载漪也!臣主和,又不谙外事,不足任。”要打,也是你载漪去打啊!

怒不可遏的载漪最终找到了罪名——“其宅邻教堂……藏匿外人”,是清奸,杀杀杀!

联元是镶红旗人。他为官有方,“两荐卓异”,屡获升迁。任广东惠潮嘉道台时,“奸人倚英领事为民暴,联元裁以法,良善获安。”哪怕是奸人有英国领事做靠山,他也照样依法办事。可见,他是不怕外国人,不卖外国人面子的。

他之所以被杀,其一亦在与载漪冲突。“大臣负清望者徐桐、崇绮,皆谓:‘民气可用’。”

联元却在皇帝面前直言,“民气可用,匪气不可用。”简直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百年之后听来仍觉尖锐,刺得某些人浑身不舒服。

最终,他因为一句“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而被杀。

这话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大了去了。

“载漪斥其言不祥”。

扰乱军心啊,难道不该杀?

想杀就杀吧,你们高兴就好了!

这些人之死,看似与载漪有脱不开的关系,实际,载漪没那个种直接杀大臣,要知道,他们都是身居高位啊。真正要他们死的,正是那个最怕死的慈禧太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