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的日本工厂, 资本家为提高效率, 给女工发了溜冰鞋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1

1945年,日本的报应终于到来。从明治维新开始近百年累积的冲天牛气,在八、九月间彻底耗尽。计划之中的决战境内没有发生,因为除了京都之外,到处都被美军炸成废墟。战争结束,开始重建,日本人铆足了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爬起来。看看他们的标语,虽然我英语连四级都没过,高考150分只得了79分,但我也大概知道,意思是,力争上游,重建新日本。

2

这是1947年的日本,工厂里,女人要顶半边天。从她的服装来看,也许不久之前,还是学生。在历史教科书里我学到,日本重建的速度,是很快的。究其原因,虽然很多基础设施被炸,但熟练工人还在,技术还在。几大生产要素里,失去的只是最容易新建的房屋、新造的机器。

3

为了提高效率,日本人真是想尽了办法。1948年,一家棉纱工厂里,女工们正在穿溜冰鞋。滑过旱冰的人都知道,在那块宽阔的旱冰场里,尚且时不时会摔跤撞人,何况到处是机台的工厂?这些女人,不会跌得鼻青脸肿吗?

4

但从她的表现,我们看到,压力之下,人的学习能力会爆发。单手搂夹十碇棉纱,还得保持身体平衡……白衣飘飘,脚蹬超级无敌风火轮在车间里滑来滑去。我脑子里只闪过两个字——佩服!

5

然而,我们又知道,并非只要人敢想,事情就全能做成。日本之所以在短短二十余年间实现经济腾飞,与外部环境是分不开的。首先是美国的扶持。魏玛共和国的经验表明,如果一个战败国经济不景气且受到敌人压制,必然使极端者得到普通人的支持;美国人不想让日本重蹈覆辙。

6

其二在,当时日本是和平的,国外却战乱不断。每场战争,美国都参与其间。作为后勤基地,源源不断的订单飞到了日本,他们的机器满负荷运转。恨不得在脚上装四个轮子在40年代末期就已实现,他们只有挖空心思在管理上下功夫。后来风靡世界,被众多企业学习的5S就形成于6、70年代。(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