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能喝一斗,武松能喝十八碗,潘金莲也能豪饮,古代的酒不醉人?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金瓶梅》里写到,帮王婆做寿衣的小娘子,见了潇洒倜傥的大官人,脚都挪不动了。于是王婆做局,西门庆做东,潘金莲入套,一出大戏就此上演。

俗话讲,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三人围着小火炉坐了一桌,当然就得有酒助兴。西门庆让王婆劝潘金莲多喝几杯。金莲却说,“奴家量浅,吃不得”。王婆道,“老身得知娘子洪饮,且请开怀吃两盏儿。”

(王婆劝酒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先是酒过三巡,接着王婆又去温酒,烫的酒又快喝完了,王婆便说,我到街上买瓶酒来,然后……此处省略几百字……待到王婆回来,正好抓了两个做完坏事的家伙,一顿吓唬,“早叫你早来,晚叫你晚来”,否则,告诉武大郎。潘金莲差红了脸,答应以后随叫随到。三人“又吃了几杯酒”,潘金莲才回去了。

半天下来,潘娘子喝了起码有十几杯吧,就算杯子小,也算得上王婆所说的“洪饮”了,绝对的女汉子呀。

潘金莲为何能喝那么多?是她真的豪饮还是明朝时候的酒,跟我们现在的酒,并非一个概念啊。

曹孟德曹丞相曾写过一首诗,里头有两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这句诗里,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酒啊,也是能醉人的,是可以让人麻木的。

不过,杜甫先生又曾写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能喝一斗酒,那是什么概念啊?

再到元末明初,《水浒传》里,武松上景阳冈前,喝了足足有十八碗。有人算了算,以那时的瓷碗来算,起码喝了十斤左右的酒。

如果当年的酒是如今五十度,李白喝一斗、武松喝十斤,只怕是醉成了一瘫泥,哪里还能写诗打虎呢?

(武松打虎处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因此,专家们考证啊,到元朝之前,中国人喝的酒,都是低度的,十度左右,顶天,十八度。蒙古人进来之后,才带来了蒸馏法酿酒,酒的度数才高了。

但我估计,像这种高级酿酒方法,一般地方还做不来,用不上,所以《水浒传》里,想去智取生辰纲的杨志,便是挑了酒去卖,那些押运的人,大热天的买酒解渴。

想来,潘金莲喝的,也就是这种吧。不是她的酒量高,而是谁都可以喝那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