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严禁自宫当太监,违者杀头戍边,为何越禁越多?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很多朋友都知道,魏忠贤是自宫的。《明史》有载,“魏忠贤,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少胜,为所苦……万历中……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好玩好赌又没钱,于是自宫到宫中寻个前程。没想到,还真就被他寻到了。结果害得大明朝廷乌烟瘴,正人君子如秋风扫落叶般,被逐出庙堂。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没有皇上的纵容以及那些怕死又不要脸的大臣的配合,他是干不成那么多坏事的。

据专家们考证,魏忠贤生于嘉靖四十七年(1568)。自宫的时间,估计在1600年(万历二十七年)左右。

(魏忠贤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列位,如果他早生八十年(1488),二十岁(1508),明武宗当皇帝的时候自宫,还有可能为非作歹吗?

我们且来看看,明朝前中期,对自宫之人的处理,有多严苛。

据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篇》记载,明武宗即位第二年,即下诏不准自宫;六年之后,“又严自宫论斩之法”。也就是说,那时自宫,是要杀头的。沈德符感慨,“武宗最任内臣,亦力禁如此”,一个“亦”字,告诉我们,明朝皇帝对于自宫行为,一贯不予容忍。

明孝宗弘治六年,军士马英的老婆罗氏,把自己的孩子马五给阉了。还没送进宫呢,就被曝了光。于是罗氏与下刀之人,均被抓入大牢论斩。刑部侍郎王嘉庆想和稀泥,说改成杖刑算了——这一改,就是从《大明律》最重刑改为最轻刑啊——孝宗大怒,将王嘉庆贬官,罗氏等人还是掉了脑袋。“以孝宗仁恕,而痛嫉此事乃尔”。

(明孝宗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再往前到洪熙时期,长沙有人自宫愿做宦官。才继位不久的明仁宗朱高炽下诏,“游惰不孝之人,忍自绝于父母,岂可在左右?发为卒戍边。”没多久,又有戍边军士上书,儿子在做太监,请求免了自己的劳役。皇上又说,“为父教子,为子养亲。尔有子不教,自伤其体,背亲恩,绝人道,皆原于尔。”子不教,父之过,“出其子使代军役”——儿子做太监做得好好的,这下被送到军中,说不定就送了命。

然则,饶是又戍边又杀头,却禁不住明朝人自宫的步伐。不要命的越来越多,“有一村至数百人者,虽禁之莫能止……嘉、隆而后,自宫者愈禁愈多”。

(明朝太监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原因很简单——

宦官宠盛,愚民尽阉其子孙以图富贵。

太监被宠幸,百姓把儿孙阉了,送到宫中,希望能有出头之日——这就是在赌啊。而且,输的可能性是99.99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