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一轮备考·古代诗歌鉴赏1】各地联考最新试题专题汇编之古诗鉴赏(10题)

 阅读美丽星空 2020-11-13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一)(共10题)
 
1.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上第一次月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暮书怀
谢榛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
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
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
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注】樽罍:酒杯。西园:位于河北临漳,为三国曹操所建,常召曹植、陈琳等文士在此吟诗宴游。
1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登高望远,抓住秋天的代表景色,营造了一个萧瑟、旷远的意境,并以“哀”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B.颌联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紧扣题目“秋暮”两字取景,借“夕阳”“鸿雁”等意象,表现了日月更替、夏秋变换的时光流逝。 
C.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埋怨“白发无情”,慨叹“黄花有意”体现了诗歌创作的“无理之妙”,别具情怀,富有诗趣。 
D.尾联讲述西园荒芜,曹氏父予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借用典故,暗寓情怀,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16.同是悲秋之作,此诗的后两联与杜甫《登高》的后两联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15C项,“颈联运用拟物的手法”说法错误。不是拟物,是拟人。
16.谢诗抒发了人生迟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愤慨。颈联写出了岁月流逝、人入暮年、借酒消愁的无奈,尾联借用典故,抒发了对曹氏父子的仰慕,反衬出当下无人赏识愤慨。杜诗抒发了漂泊无依的孤独和穷病交加的窘迫。杜诗颈联中“常作客”点明漂泊,以“多病”“停杯”指出患病,以“艰难苦恨”写出生活困境。

2.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14.B   
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3.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水自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回忆起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却是物换星移,面对人世间的风云变幻,诗人不禁感慨万千。全诗清新、晓畅,托物寄意,借景言情。
B.颔联中“飞”“卷”化静为动,赋予静景以动态,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灵动感。一俯一仰,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紧承首联。
C.“槛外长江 自流”一句与“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滕王高阁临江渚”,神完气足。
D.尾联运用了设问手法,以景结情,引得读者回肠荡气。物换星移,时光飞逝,滕王早已离去,只有栏杆外的江水依然滚滚向东流去。
16.“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传说王勃写到最后一句有意在 处留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走了。在座的人看了,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有人认为是个“空”字,有人认为是个“枉”字,也有人猜测是“云”字。王勃为什么用个“空”字?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6分)
 
15 A 解析:A.全诗凝练、含蓄,情景交融,寄意深远。
166分)①“空”字既写出了长江向东流的状态,又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情感,感慨时间流逝之快,可自己还是一无所成的悲哀;②“空”字也写出了长江自古以来都是滔滔不绝、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③扣住“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等诗句来赏析,抒发了诗人物是人非之感,“槛外长江空自流”是从侧面反映变迁之感。(每点2分)
 
4.唐山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以州宅夸于乐天
·元稹
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②满眼来。
四面常时对屏障,一家终日在楼台。
星河似向檐前落,鼓角惊从地底回。
我是玉皇香案吏③,谪居犹得住蓬莱。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出为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刺史之时。②稽山:会稽山的省称,位于绍兴东南,山北有镜湖。③香案吏:指宫廷中随侍帝王的官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元稹向朋友白居易夸耀自己的私人院落之美。
B.越州城四周环境好,远空的白云成堆环绕,东南还有镜水与稽山。
C.因为州城四面的风景美如屏风画卷,诗人--家常登楼台欣赏风景。
D.州城夜晚的风景独特,银河仿佛就在檐前;鼓角声仿佛地下传来。
15.诗的结尾两句写了什么内容?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喜”还是“悲”?请简要分析。(6 分)
 
14A(“自己的私人院落”错,根据诗的内容“州宅”应指州城。)
15.①结尾两句交代了诗人从朝廷贬谪越州的贬官身份。(2分)②两句表达的情感是“悲”。诗人虽然说自己谪居的地方犹如仙境,看似充满喜悦,心胸豁达,不为贬谪痛苦,实际是寄情山水,暗含无法排遣的苦闷。(4分)(答“喜”,言之成理亦可)
 
5.2020~2021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起点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本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末,当时安史叛军气势正盛,国事艰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裴迪送客时看到早梅开放,想念杜甫并寄赠一首诗,本诗是杜甫对裴迪的答谢之作。
B首联将裴迪与何逊相比,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表达对裴迪和他所赠之诗的推崇。
C颔联紧承“动诗兴”,具体写裴迪送客的情形,寄寓了作者对裴迪没有自由的同情。
D颈联表达庆幸之意,庆幸裴迪没有折梅寄来,要不然诗人面对折梅一定会感慨万千。
16尾联中说“朝夕催人自白头”,是什么催诗人“白头”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15C(“寄寓了作者对裴迪没有自由的同情”不妥)
16.①思念友人。从诗歌的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②暮年之伤。诗人由“伤岁暮”而引发人到暮年的感伤。③思乡之愁。诗人唯恐梅花会引发乡愁,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羁旅思乡的愁绪。➃忧国优民。国家正处于战乱的困境,诗人面对动荡的现实感伤时世,忧国忧民。(每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给6分)

6.2021届广东省新高考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虚实结合,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早闻盛名却暮年才见,表面写喜悦之情,却意含抱负难酬之意。
B. “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又便下文写月;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阙 “孤光自照”之意。
C. 通过两诗的题目和诗句可知,两诗作者观察洞庭湖景色的角度有所不同:前者登楼俯瞰,后者荡舟平视。
D. “不知今夕何夕”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16. 两诗都写到洞庭湖的恢弘之气,而由此抒发的诗人感情一样吗?请加以简析。
 
15. D
16. 不一样。甲诗作者由洞庭湖的壮阔恢宏,联想到自身的病老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和时局动荡的忧思,有着心系天下的胸怀。乙诗通过“悠然、妙处”抒发了诗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稳泛、独啸”等则彰显了他磊落的襟怀,以及虽受冷落却依然超脱的气度。
 
7.江苏省淮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
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
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
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
16.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
 
15C项,“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分析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
16.①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的赞美。②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
 
8.2021届新高考八省第一次模拟测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诗经·唐风·鸨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④﹖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①(bá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本性不喜栖木。②苞栩:丛密的柞树。下文也棘、苞桑也均为树木。③靡:没有停息。靡:没有。一说,盈,姑且,片刻的闲暇。④怙:依靠,凭恃。
1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从鸨飞翔栖于树上写起,以这种反常行为引发下文对百姓不能正常生活的叙述,是《诗经》“兴”这艺术手法的典型表现。
B.“肃肃”是鸟扇动翅膀的声音,带有萧杀、凄厉之感,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悲凉压抑的氛围。
C.“王事靡”一句在《采薇》中也有出现,两首诗都批判了统治者穷兵赎武、连年发动战争对百姓日常生活的破坏和伤害。
D.诗人叙述了自己父母无所依靠、无粮食可吃之艰难之苦,这本是人祸所致,却反复向“悠悠苍天”发问,表现出他面对现实的绝望。
16.本诗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有评价云“民情至此,咨怨极矣”。请结合此结构特点,分析诗中主人公抒发了哪几个层面的情感,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5.C
16.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无依、居无定所的愁苦无奈(“曷其有所”)﹔②对家中无食无依的父母的牵挂和思念;③对连年征战、繁重征役不知何时能结束的批判和控诉(“曷其有极”)﹔④因征役无法正常进行农事耕作的抗议,渴望回归正常生活(“曷其有常”)。
 
9.广东省高研会2018级高三第一次阶段性学习效率检测调研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
屏迹(其三)
杜甫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公元762年春夏之交,杜甫经历了动乱漂泊,终于在浣花溪得一草堂,生活得以稳定而创作本诗。
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无事可做,起床很晚,内心也没有营谋之忧,生活因而十分清闲,非常轻松。
B.面对孩子的失学和妻子的抱怨,诗人并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是世道艰难,无力为之。C.人生一世,潦倒至此,唯有借酒浇愁,忘却尘世烦扰,长期不梳洗也不在乎。
D.全诗围绕“无营”二字展开,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16.杜诗遣词贴切传神,请以颔联为例简要赏析。(6分)
 
15.A【解析】“内心也没有营谋之忧,生活因而十分清闲,非常轻松”属于曲解诗意。孩子失学、家庭贫困、妻子抱怨,诗人不是毫不在意,而是无力解决“贫困”对于杜甫来说,已经常态化了,无能为力,便不再去想。
16.①颔联中“团、漾”两动词贴切传神。“团”字生动地写出了竹子在日光下发出的晕影,将四方景色包容其中;而“漾”字以动态的效果写出江水之清澈,简直如同世外桃源;“团、漾”二字表现出草堂环境的清幽。(4分)②表达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对于稳定宁静的清闲生活的享受之情,同时还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无奈之情。(2分)
 
10.广州市六区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这首诗作于溥照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步岁。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联写诗人久离疆场、功业未成的落寞怅惘,奠定了一种种失意悲愁的感情基调。  B.领联末句用典,表达了对达官贵人在国家山政山河破碎之际束手垂泪的懦弱昏庸的不满。  C.尾联诗人以新雁自比,借荒寒汀州上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抒发自己无法报国的苦痛。   D.本诗用典贴切,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16. 这首诗的颈联和《书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15.C “直接抒发”有误,“借荒寒汀州上寻寻觅觅的新雁找不到安栖居所之景象”是借意象抒情(间接抒情),非直接抒情。
16. 参考答案:①同:《夜泊水村》中“万死报国”“双鬓无再青”和《书愤》中“自许”“塞上长城”“衰鬓先斑”,都抒发了诗人希望报效国家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陆游功业未成、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叹息和愤懑。②异:《夜泊水村》诗颈联鲜明表达作者的拳拳爱国心与殷殷报国情。也包含作者对华年空掷、青春难再的感伤与悲愤,即便他抱定了“为国牺牲敢惜身”的志向,也没有谁能了解他的苦心。是全诗之眼。《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表达作者对自身的辉煌功名只能出现在镜中在梦里,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之情。(相同点 分,不同点 分,意思对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