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脉支架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明醫 2020-11-1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冠心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过置入支架恢复冠脉血流,具有创伤小、效率高、见效快等优势。冠脉支架的问世,改变了冠心病治疗的历史,医学先贤们靠着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将冠脉支架发展至今。

一、冠脉支架的“前世”

1977年,瑞士Adreas Gruentzig医生为1名38岁的心绞痛男性患者实施了世界上第一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开创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新纪元。Adreas Gruentzig医生也由此被誉为“介入心脏病学之父”。

微信图片_20201110151143.jpg

Adreas Gruentzig医生

PTCA是经外周动脉输送球囊导管至血管病变处,通过球囊扩张解除血管狭窄,恢复冠脉血流。

然而在随后的临床应用中观察到PTCA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包括再狭窄、急性血管闭塞等。于是人们不得不进行改进,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在狭窄的血管处撑起一个架子作为支撑,支架就此诞生,从而使PTCA再狭窄率明显下降。在随后的40多年中,冠脉支架的发展经历了从裸金属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可吸收支架几个阶段。

二、冠脉支架的“今生”

//(一)裸金属支架

1986年,法国Ulrich Sigwart医生实施了第1例冠脉支架置入术。裸金属支架可将堵塞的血管撑开,有效防止血管急性弹性回缩,基本解决了急性血管闭塞的问题。1993年公布的两个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BENESTENT研究和STRESS研究,均证实了裸金属支架相较PTCA的优越性,确立了裸金属支架为PCI手术的金标准。1994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裸金属支架用于临床,这就是第一代支架。冠脉介入治疗正式进入支架时代。

微信图片_20201110151146.png

Ulrich Sigwart医生展示裸金属支架

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内膜损伤愈合过程中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血管内皮愈合延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问题悬而未决。

//(二)药物洗脱支架

针对裸金属支架的高再狭窄率,科学家们又想出一个点子,就是在支架表面涂一层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让药物缓慢释放,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从而减少血管再狭窄的发生。

1.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以西罗莫司涂层Cypher支架和紫杉醇涂层Taxus支架为代表,均使用不锈钢骨架为平台,支架相对较厚,涂层材料为不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

微信图片_20201110151149.jpg

Taxus支架

2003年,Cypher支架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FDA认证的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的问世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翻开了新篇章,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推广应用。

然而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全球热潮很快就被浇灭,因为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它虽然可以显著减少再狭窄的发生,但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可能增加。由于支架内血栓往往是致命的,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发新一代药物洗脱支架。

2.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洗脱支架主要由支架骨架、聚合物涂层和抗增殖药物3个部分组成,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在这3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首先,支架骨架由不锈钢材料替换成了强度更高的钴铬合金或铬合金,使支架壁厚度变薄;在聚合物涂层上,选择了磷酸胆碱、偏氟乙烯等生物相溶性更好的聚合物,减少局部炎症反应或过敏反应;抗增殖药物替换为依维莫司、司等细胞毒性更低的西罗莫司衍生物,减少局部炎症作用。通过支架材料及技术的不断改进,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不断降低。

3.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是近年来支架的一个研究热点。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虽然显著降低了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但含有的永久性聚合物涂层具有高致敏性,会引起血管慢性炎症,增加支架内再狭窄风险。

微信图片_20201110151152.jpg

药物洗脱支架

科学家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涂层上,希望通过采用可完全降解的聚合物涂层,减少聚合物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加快内皮修复,由此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应运而生。但是截止到目前,与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相比,多项研究显示生物可降解聚合物药物洗脱支架并没有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

//(三)可吸收支架

无论是裸金属支架还是药物涂层支架,都不可避免在血管内“永久”残留金属骨架,无法完全解决再狭窄支架内血栓等问题,也影响血管的顺应性。科学家们因此提出了更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把支架放进去,等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让它自行消失呢?目前国内外多家医疗公司正在着手进行可吸收支架的研究工作,“介入无植入”成为现实。

理想的可吸收支架,在置入早期为血管提供支撑;后期逐渐被降解吸收,避免作为异物引起炎症反应,减少晚期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随着支架的完全消失最终恢复血管的自然形态和舒缩功能。

三、支架的“未来”

支架不断革新的过程是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每一种新型支架的发明无不凝聚了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巨大心血。医学无止境,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未来冠脉支架还将更新换代。但值得一提的是,置入支架并不是冠心病治疗的终点,术后更要做好“心”治疗,遵照医嘱规律服用二级预防药物。

来源:心希望快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