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157

 左岸大山 2020-11-13
03

新疆拍鸟

蓝胸佛法僧

荒原不是鸟儿原有的依赖,但这里有着自然的天地,可以任由翅膀飞出自由的旋律

车行216国道,过克拉玛依油城,沿途都是油井在永不停息的摇摆。晨曦中不失为一道特有的风景线。转过一个很大的弯道,眼前豁然开朗。蓝色的湖面广阔无限,福海快到了。

路边的电线杆上,几只特殊的鸟给了我们惊喜。蓝胸佛法僧让我惊诧,他体型略有30厘米,头、下体及前翼为明快的天蓝色,飞羽黑,上背、背及三级飞羽粉棕色。

他的色彩使人兴奋,而他的名字更是令人寻味。佛法僧源于佛家三宝,但却落在鸟名上,我想一定有其关联之处。查询资料得知;“

佛法僧的叫法来自于日本,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中国的唐朝),人们在寺院的林子听到一种鸟重复地发三个音节的叫声,把它意会成“布、颇、梭”,就是日本话“佛、法、僧”的读法,于是就把这种青绿色的鸟称作“佛法僧”。

    日本平安朝前期最负盛名的高僧之一空海(774-835),就有一首《后夜闻佛法僧鸟》。“闲林独坐草堂晓/三宝之声闻一鸟/一鸟有声人有心/声心云水俱了了。”
    一直到了20世纪30年代,鸟类学家才发觉配错了,其实听到叫声的是东方角鸮,看见的则是另一种鸟(因为角鸮不容易找到),但用了一千多年,也就将错就错了。

一场误会赋予他神奇的名字,其实他真实的叫声为粗哑的chack-ack声,重音在第一音节,声如Jackdaw或喜鹊。也作松鸦般的rrak-rrak,rrak-rehhh声。

几乎一个下午他都落在高高的电线上,我就在他下方但他丝毫没有顾虑我的存在,鸟类的距离警戒有其聪明的判断,假如在同一水平面,一定会以直线距离而划定,当他高高在上时,便会或略平面距离,也许他们的意识里明白我们无法飞跃到他的高度。

他的头转动着,搜寻着地面的昆虫,一旦锁定目标便会急速俯冲而下,掠过草地,几乎没有停留便满载而归。这样的捕食技能让人眼花缭乱,我尝试着用镜头追踪,但都是徒劳无功。

欣赏着他的艳丽,夕阳中我们依依而别。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