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229【鼠兔】

 左岸大山 2020-11-13
鼠兔
[唤醒早秋 让生活更艺术]

行走的秋天,流动的诗意,在路上你总能感受到活着的快意。

高原行走克服高反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慢节奏。所以西藏的节奏是一种慢生活的细致。他们享受着慢带给生命的温馨,细细享受着生命本身的应有的精彩,从不透支明天的阳光。草原上随风缓缓升起的炊烟,马背上悠扬的曲调,还有清晨期待阳光的我,一切都悄然慢慢。

云雾缭绕,沿着起伏的草场伸展。我问路过的藏族姑娘,太阳会出来吗?她慢慢绽放出笑容:“乌云遮住了太阳,你等等看”。藏族人习惯了这样的节奏,连笑容,语言都一样缓慢温暖。

我开始慢慢行走,便开始看到了鸟儿与高原鼠兔在草原上忙碌。鼠兔是一种既像鼠又像兔的高原精灵。有着圆圆的体型,圆而大的双耳,尾巴只有残留痕迹,牙齿结构、进食方式、动作行为与兔子十分吻合,只是外形略微与鼠相似。所以他们是兔形目、鼠兔科的物种。

他们的节奏依然是慢,悠然于洞口附近寻觅着鲜嫩的小草,有时候会叼着一朵野花,但不是为了献给爱人,他会将花从头至尾吃掉。我坐在他们附近,初来时引起了白腰雪雀的鸣叫,鼠兔快速的逃去洞中。只有一分钟的等待,那隐藏在草中的洞口便露出了警惕的圆圆的眼睛。他看到了我的等候,却向着雪雀的方向发出尖细鸣叫,我想这应该是一种感激的发声。

接近他们距离不是问题,但想着拍摄他们的放松状态却很难做到,我的存在总是逃不出他们的视线。我尝试先观察到他附近的洞口,然后设法先迂回到洞口,想着他无法去洞时让我尽情拍摄。但这只是我天真的想法,几乎在他活动的附近,总是有几个洞口可以让他逃入。狡兔三窟,他们对于我的想法早有应对。

他们的洞口有3~5个,各洞口间有交织成网状的跑道。鼠兔是一种受天敌影响较大的物种,他们的觅食行为充分体现了这一因素。

他们在选择肥美食物和安全之间,一定是在洞穴附近的草场觅食,也不远离洞穴到比较丰美的草场觅食。但是他们利用了地势的天然隐蔽物,修建了安全快捷的跑道,一旦危险来临,快速逃回。

一直以来,高原鼠兔都被认为是一种有害生物。我们认为他们的存在会破坏草场。根据最近将发表在《人类环境期刊》(AMBIO:A Journal of the Human Environment)上的一项研究,说明这项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研究者分别对鼠兔种群活跃的草场以及鼠兔消失超过2年的草场内土壤吸水的速度做了测量分析。结果发现,即使在排除了天气条件的影响后,鼠兔打洞点附近的土壤雨水渗透速率更大,是没有鼠兔生活的草场的至少2到3倍。研究者指出,这表明鼠兔的存在会减少地面径流和洪灾的发生几率。研究阐释了穴居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当地水文的影响。这些关于高原鼠兔打洞对环境的积极影响的证据,或许可以帮助保护这种关键物种。

鼠兔是草场退化的结果,他们更喜欢退化的草场因而更愿意生活在那里,而不是他们造成了草场退化。

我坚持慢慢的节奏,用镜头收获着他所有的萌态。也只有慢下来的草原寻觅你才可以看到听到小鸟的歌唱,鼠兔的欢悦。拍摄间隙我会寻找牧民了解他们对于鼠兔存在的看法,而他们却没有表现出对于鼠兔存在的任何不满,只是感叹着,"现在的草场是越来越不好找了。"一个牧民一边说一边赶着马车,车过后掀起漫天黄尘。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坚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