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297【翘鼻麻鸭】

 左岸大山 2020-11-13
16

新疆拍鸟

翘鼻麻鸭

荒原不是鸟儿原有的依赖,但这里有着自然的天地,可以任由翅膀飞出自由的旋律

翘鼻麻鸭产于欧洲南部、西北部至亚洲中部、东部及非洲北部。中国东北、西北部、青海湖、新疆天山有繁殖,东南部为越冬区。这是翘鼻麻鸭的开篇,之所以有这样的开始,也许借这一物种的分布可以展开鸟类生存环境的探讨。

曾在江南水乡的秀美中目睹他们黑白相间的靓丽,也曾在雪域高原的洁白中凝视他们嘴基上鲜红并高高突起的装饰,又或在巍巍昆仑瞭望他们刚刚飞过而留下的金色残影,再或者于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中追寻那散发着迷人绿色金属质感的头颈。

我真的想知道他们来自哪里,飞去哪里?他们又真正属于哪里?后来,我越来越明白自己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们的翅膀是自由的,可以飞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他们的世界没有我们人类区域的划分,没有国籍、地区之分,只有适宜与不适宜生存之分。

飞行,可以让鸟儿寻觅到适宜的栖息地,规避恶劣的自然条件威胁,理论上他们可以到达地球上任何地方,然而他们中的大部分却无法这样,他们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比如,南美洲有300多种蜂鸟,而栖息地条件相似的非洲却一种也没有。英国和日本相距11000公里,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相距仅400公里,但英国和日本的鸟类组成却比非洲和马达加斯加的鸟类组成更相似。 

这样的分布性让我们不免疑惑,到底是谁限制了翅膀的自由。是植被结构特征,气温、降水、海拔等自然因素?还是原生地以及他们自身特点存在扩散的制约。

中国有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将这句话成“一方水土养一方鸟”,进而分析鸟儿区系的形成和影响也是恰当的。我们也许永远无从知晓他们的理由,但鸟儿一定明白自己的选择。

自由受到束缚,还能称其为自由吗?我希望是可以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很多鸟儿飞去的地方并不一定是最适宜的环境,他们面对无奈的时候,也只能选择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这样的改变也分位两种,一种是逃避人类的侵扰选择比较恶劣的环境,进化自己来适应新的环境。比如我们今天的主角翘鼻麻鸭等,一种是选择靠近人类,进化出和人类相同甚至超越人类的杂食性等行为能力,适宜于人同居。比如广泛分布的麻雀、喜鹊等留鸟。改变一定是必然,不然面对人类的不断扩张,他们只能是种群决绝。

春天的福海应该是翘鼻麻鸭最好的选择,雄鸟发出低沉雄浑的哨音,雌鸟发出嘎嘎、嘎、嘎嘎……的清脆高音来表述着这里自由的欢欣,这是欢庆的歌声,在福海蓝色的水天相连之间回荡悠扬。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大山也期待您的关注      

                    这将是我坚持行文最大的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