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的自然笔记》-376【鸳鸯恋】

 左岸大山 2020-11-13

  

鸳鸯在水中游荡,高大的柳树如盖映射出绿色欣然。他们戏水其中,激起阵阵的涟漪,成圆形慢慢扩散。从羽色上来看,雌雄异色,对比强烈。雄鸟色彩斑斓,有着非凡的外表。红色的嘴、鲜艳而华丽的羽毛、艳丽的冠羽,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如一位玉树临风的美公子。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给人以朴实贤惠之感。

鸳鸯4月初回到河谷,由群体活动散落成雌雄成对,拉开爱的春之曲序幕。雄鸟开始围绕雌鸟翩翩起舞,倾述着浓郁的爱恋,频频向雌鸟曲颈点头,他还会不时将头部艳丽的冠羽竖直向上,极力向雌鸟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与健康。

雌鸟陶醉在雄鸟的美丽舞蹈与华丽誓言中,眼中的骄傲开始转变为欣赏与爱恋。她开始随着雄鸟的节奏游动,渐渐与雄鸟并肩起舞,徐徐游于水面。随着雄鸟的引颈击水,他们开始追逐嘻戏。无论在水中还是岸边,雄鸟都寸步不离雌鸟左右,不时用桔红色的嘴精心地梳理雌鸟并不华丽的羽毛。

古人因见到的鸳鸯都是出双入对的,在水面上相亲相爱,悠闲自得,风韵迷人。便把他们作为了爱情的化身,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喻意经常出现在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从《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开始到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

崔豹的《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者相思死,故谓之匹鸟。”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说:“终日并游,有宛在水中央之意也。”

也有人认为“鸳鸯”二字实为“阴阳”二字谐音转化而来,取此鸟“止则相偶,飞则相双”的习性。自古以来,在“鸳侣”“鸳衾”、“鸳鸯枕”、“鸳鸯剑”等词语中,都含有男女情爱的意思。

唐朝李白有:

“七十紫鸳鸯,双双戏亭幽”。

杜甫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崔珏还因一首《和友人鸳鸯之诗》:

“翠鬣红毛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蓝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

而名声大振,被称为“崔鸳鸯”。

春风微抚,整条河谷总有精彩不断出现,对对鸳鸯的恩爱感染着河谷所有的一切,飞过的鹡鸰都收起了清脆的叫声,唯恐惊扰了这处美妙。情到浓处,雌鸟依偎在雄鸟双翅的温暖中,慢慢迷失了自己,沉浸于未来比翼齐飞的梦幻曲。激情一刻,雄鸟振翅高歌,雌鸟呢喃相应,岸边的柳树都羞羞低下了头。

雌鸟开始忙碌他们爱的小屋,为即将出生的孩子们打理着舒适温暖的家,雄鸟振翅而去,衔着一羽羽毛归来,但第二次飞去,身影却消失在远方,任凭雌鸟望穿春水,却再也没见到他的归来。雌鸟在繁重的育雏行为中仍然惦记着远去的情郎,但孩子们都长大了,爸爸却依然没有出现。

其实,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鸳鸯的雄鸟在繁殖期会与若干只雌鸟交配。交配之后便悄然离去。把培育幼鸟的繁重留给了雌鸟。千古传诵生死相恋的故事都是人类根据鸳鸯的表面现象迎合自己的情感需求而创造的一场误会。

鸳鸯恋

作者.冰轮


柳絮的纷飞
定格为
莺莺燕燕的柔情
绽开的水花和鲜艳的华衣
颤动着甜蜜
引颈击水
如柔风细雨
起舞,为你起舞



当这个季节轮回
走了,她却
形单影只地独舞在
荷花绽放的瞬间
秋叶落尽的凄美里
放入一片雪的思念
洁白的世界别犹疑
明年清澈的水面
是否还有旧年的华衣......

情愁

作者.冰轮

来时孟春

桃花嫩,杏花媚

你我语喃喃,亲切切......

去时季春

风乱鼓

落红满地

愁,此情断肠。

犹记仲春依你华衣

迎东风柔情蜜意

而今各自飞

无情,愁煞人

把酒问

何人误写

鸳鸯比翼双飞?

山,水灵气





贺小蓉

笔名:冰轮

重庆人

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