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真迹法书集•王福厂临汉碑二种

 三百堂艺术馆 2020-11-13

王福厂临汉碑两种

西泠印社出版社

隶书始于秦而兴于汉,上承篆书之规脉,下开楷行之基础,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狱吏程邈因罪被囚,于狱中对隶书进行整理,形成标准隶书。此后隶书开始广泛运用并不断发展,成为两汉的官方书体。东汉时期隶书逐渐成熟,波磔明显,而偏于横势。此时,勒石之风兴起,桓灵至东汉末年尤盛,如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画像题记等,形式多样,面目繁多。

汉 西狭颂拓本

卫桓《四体书势》云:『隶书者,篆之捷也。』魏晋时称东汉隶书成熟时期波挑较明显者为『八分』,以区别于古隶。『八分』得名之由来众说纷纭。唐张怀瓘《书断》有言:『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亦执此说:『言其势左右分布相背然也。』此种书体因工致端庄且富丽华美,多用于碑刻,故又称『铭石书』。东汉末年是汉碑铭刻并传世最多的时期,《西狭颂》《韩仁铭》即是这个时期重要的碑刻作品。

汉 韩仁铭拓本

汉代以后,由于楷书的广泛运用,隶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唐、宋、元、明书家鲜有涉猎。至清代初期,由于金石复兴与访碑、好古之风的兴起,文人、学者开始重视隶书。傅山曾言:『学楷不知篆隶,终落俗境。』然而由于资料的匮乏,当时的书家,如傅山等人,所书的隶书常常出现用字无出处、臆造文字等现象。随着访碑活动的不断开展和大量汉碑的出土,加之书家对汉碑研究和取法的不断深入,清代隶书逐渐走向成熟,汉碑也成为后世书家临习隶书的主要取法之源。此后,书家的隶书创作开始出现风格鲜明、个性张扬的特点,如郑簠、金农、邓石如、何绍基等人,即是这个时期隶书创作的代表性人物。民国以降,隶书更是成为书家,尤其是金石家的必修课,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许多隶书大家,王福厂即是其一。

王福厂像

王福厂习隶书,博采各种汉碑之精髓,形成其端庄雍容、不乖张的面目。王福厂的隶书作品从布局上来看与其篆书作品截然不同。其篆书的布局通常是行距整齐,横向错落,而其所作隶书一反篆书布局,字距疏扩、行距紧密,这也是他向汉碑取法的一个特征。

王福厂临韩仁铭跋

王福厂创作的隶书作品不少,临写的汉碑作品则不多见。瞻云楼所藏《王福厂临汉碑二种》收录王福厂四十八岁所临《韩仁铭》以及四十岁所临《西狭颂》,是不多见的王福厂临汉碑作品,从中也可见他在临习汉碑的过程中对汉碑的理解和取法。王福厂临《韩仁铭》一帖,跋曰:『丁卯冬日得旧拓《韩仁铭》于怡墨堂,重为装裱。初七晨起,展玩之余,漫临一通,不计其似与不似也。福厂识。』

王福厂临西狭颂跋

又于其所临《西狭颂》跋曰:『此碑从未临过。己未四月,于陈季恺案头获观精拓本,假归临此,乃知莫子偲先生用笔全脱胎于此。福盦。』于此二跋可见王福厂先生对汉碑的重视,且有购帖藏帖的习惯,见精拓本,即借临。由临《韩仁铭》的跋文中『漫临一通,不计其似与不似也』一语可知,王福厂先生临习汉碑并不墨守陈规,对照原碑亦可见先生所临多取其结体,再以自己的理解和用笔方法进行创作。

今将瞻云楼所藏《王福厂临汉碑二种》原大影印行世,以飨同好。付梓之际,感谢沈华先生提供所藏珍贵资料。

王福厂临韩仁铭欣赏

王福厂临西狭颂欣赏

编者简介

戴丛洁,字散石,号蜨厂,浙江温州人,现居杭州。“秋水斋金石丛刊”创办人,好篆刻。从事金石、书画、印谱收藏、研究二十余年。近年主要从事金石文化推广及金石类书籍出版工作,于上海、杭州等地多次开展印学学术讲座,编著金石类书籍十余种,于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

“名家真迹法书集”系列的书籍均选用传世书法家的真迹,高清扫描,四色精印,最大程度地再现原作的精神面貌。每分册皆选取一位书法家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数件,一方面展现了每件作品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也原大呈现了作品中的所有字迹,使读者既能把握作品的整体气息,又能进行有效的临摹学习和细节欣赏。

此外,每个分册皆附有作品释文和对书法家的介绍,方便读者理解。本系列书籍装帧平实清新,定价经济实惠,兼具真实感、美感与实用价值。

名家真迹法书集·王福厂临汉碑二种

出版 / 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9

书号 / 9787550831100

装帧 / 平装16开(21*28.5cm)64页

定价 / 48元

实拍书影



购买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0号南山书屋

淘宝:杭州南山书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