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这五人归来时,整个好莱坞都为之震颤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这五个人,永远改变了好莱坞。


说起好莱坞当代金牌导演,再不熟悉电影的朋友也能报出两位。

但要论及好莱坞黄金时代,也就是二战硝烟升腾到消散的那段时期,只有资深影迷比较熟悉。

或许你能记起两三部片名,“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乱世佳人》

“世界上有那么多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酒馆”——《卡萨布兰卡》

两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牢牢刻在了观众的记忆里。也是战争爆发前,在美国这个世外桃源里,骑士精神的最后一次闪现

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很多身在德国的导演,已经预感到纳粹德国的逼迫威胁。他们携家带口离开边境,奔赴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使好莱坞的心脏泵张跳跃。

今天我们不提这些丰功伟绩,单就一部难得的纪录片谈一谈。

这部共分3集,总计三小时有余的珍贵影片。

二战期间五名无畏导演放弃温香软玉,远赴前线,用导筒充当火炮抵抗协约国铁骑。

改编自美国《娱乐周刊》杂志,同名传记《五人归来: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曾在好莱坞名噪一时的纪实性文学作品,详述了几位名导的亲身经历,好莱坞本身为了战争做出的卓越贡献。

原著作者马克·哈里斯,也是本片的首席编剧。而曾拍摄《出租车司机》《猫鼠游戏》的法国导演劳伦·布罗泽,则特约执导本片。

更有趣的是,这部纪录片的旁白,则特邀“梅姨”斯特里普献声。而小十君第一遍看的时候,居然根本没听出来。

配乐,也找来了好莱坞王牌团队上阵。

当然纪录片少不了主持解读。制片方专程请来本世纪好莱坞当家金牌: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吉尔莫·德尔·托罗、保罗·格林格拉斯劳伦斯·卡斯丹

其中斯皮尔伯格,还身兼制片。

个个都是影史留名的超级大腕。后辈对前辈的重新解构,也铸就了本片独一无二的亮点——时隔数十载春秋,两代名导的“历史性会面”

能凑齐这等豪华阵容的节目商,自然也不是肉体凡胎。被剧迷们爱称为“奈飞”的,曾以《纸牌屋》一鸣惊人闯入原创内容市场的的Netflix

若你认为,这种历史题材战争背景的纪录片,肯定严肃有余,趣味不足,那可就有点落后时代。

要知道,以网络流媒体服务商出生的netflix,最擅长就是从调查观众需求着手,内容编排更是喜闻乐见。

书归正文,所谓“五人归来”,究竟何许人也?

其一,法兰克·卡普拉——《一夜风流》;

其二,约翰·休斯顿——《枭巢喋血战》;

其三,乔治·史蒂文斯——《摇摆乐时代》;

其四,约翰·福特——《驿马车》;

其五,威廉·惠勒——《罗马假日》

就算各位对这些名字略感陌生,对这些作品也只闻其名,也完全不妨碍欣赏这部纪录片。

因为即使是被特效光影养刁了口味的年轻观众,也会为片中如“中途岛战役”片段惊异震撼。

况且,还有更多妙趣横生的片段充斥其间。

一提到中外电影史,总有一段时期不可避免:从二战到冷战,电影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年代。

电影突破了原本编造幻梦功能,成为政府用来说服大众,引导人民的传声器。

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今天,肯定会引起很多“自由主义人士”的不满。而最惯常的说辞,就是影纯粹性不容沾染世俗目的

但可笑的是,这种观点本身就脆弱不堪。

你以为电影是纯粹讲故事的媒介,但媒介本身即是信息,而对信息不同的接收与处理方式,才决定了你之所以是你。

但这五位导演,面对的并非技术难题。他们所赖以为生的出色技艺,此刻却成为了双刃剑,观众对他们的喜爱,反倒成了阻碍。

五位好莱坞名导来到华盛顿,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诧异与鄙夷。

其实早在二战硝烟弥漫前,看电影已经成为民众日常娱乐中第一选择。一家一户,平均每个星期都得去看场电影。

那时正处于黑白片黄金时代的好莱坞,使尽看家本领,为观众编织一场场或浮华或奢靡的银幕幻梦。

这也让民众觉得,好莱坞导演只是缔造幻境的人。

这样以虚构为食的人,又怎能面对真实世界?怎能展现铁与血浇灌的壕沟与堡垒?

换句话说,他们的理智无法说服他们,这些编故事的人,怎能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战争。

不过这问题说来复杂,其实解决方法也很明确。他们的电影,就是答卷。

约翰·福特擅长史诗电影,风格如古典神话般崇高壮美。

约翰·休斯顿,则是个贪玩的大男孩,他喜欢处处惊奇的冒险故事。


惠勒和史蒂文斯,偏重人文关怀,他们镜头下多关注细腻的人性。

但卡普拉可是个异类,他的电影就像手术台,他要的是从根本概念上解答问题,也充满美式风格。

而迪士尼,也参与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负责用简单抽象的动画,让民众能够一目了然战争的推进。

要说早期好莱坞政宣电影,《越洋记》不得不提。主演亨弗莱·鲍嘉 入伍前的最后一部电影。

剧情并没有什么值得说道,特殊之处在于:告诉人民,我们将与谁为敌?

不过在拍摄期间,导演约翰·休斯顿忘记了征募文件上的截止日期。拍摄到一半,不得不让人替下自己,前去参军。

但军方并不信任这个好莱坞宠儿。几番辗转,他被发配到一处北太平洋上的危险地带——阿留申群岛,与日本相隔咫尺的前哨站。

在那一段时光中,虽然战事乏乏,他却发挥了自己的导演才能,他用本人录制的旁白,把军人的过去与现在,拍成了一部部纪录电影。

现在的观众,已经习惯了好莱坞美化过的战争。从《飞虎队》开始,电影就从展现真相,转为描绘英雄战绩。

而这些纪录片,则告诉民众,何为战争本身,何为不堪一击的血肉之躯。

但好莱坞就是好莱坞,他们在用自己的方法支援军队。借着电影,他们发行大量债券,聚拢资金捐助前线。

而健忘的观众,也时常忘记,那些银幕上光鲜亮丽的明星,也都曾参军,甚至还驾驶过战机迎敌。

而几位当代导演的发言,轻松幽默之余又不乏内涵。真挚、典雅、执着、内敛。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解读,为原本内容更添新一层诠释注解。

当影片后段,看似轻描淡写讲述卡普拉的牺牲时,那些原本平凡的黑白影像,更有动人质感。

由于本片内容庞杂,信息量巨大,小十君再次只能截取些微片段。

但这部纪录片除叙事之外,引出的深刻议题,才是真正重点,冀望各位在过程中能有些许感怀。

人物即故事,是好莱坞编剧的金科玉律。而人物即历史,也是广为人知的观点。

但就虚实结合的纪录片创作而言,时间随进度条移动。

这些发生在近一世纪之前的政治艺术角力,与呈现在斑驳胶片上的人性光芒,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伟大与沉沦。

这段历史虽已过去,这段时光却不应被雪藏。

你我在享受光影声效编织的梦境时,或多或少能有些许思考,就不算白白糟践昔日大师留给世界的最后礼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