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对生活产生了敌意,就是「蓝鲸游戏」的胜利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百度搜索自动跳出的友情提示。”


前两天我们刚谈过蔓延全世界的勒索病毒,今天再来聊聊另一桩网络大事件:蓝鲸游戏。

如果“WannaCry 勒索病毒”旨在谋财,那么“蓝鲸游戏”则意在害命。

“蓝鲸(blue whale”的始作俑者虽然已在去年年底被捕入狱,但游戏还在继续。


▲“蓝鲸游戏”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已于2016年11月被捕

这是一场心理瘟疫,它从俄罗斯出发,潜伏进各个社交网络之中,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又因为参与者的心照不宣,所以很难找到那群决定赴死的鲸鱼。

游戏的规则很简单,参与者只要按照罗列好的每天任务清单,一一完成,就能达到“自杀”的目的,周期为50天整。

按照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任务列表,小十君挑出了其中典型的几项:

第1天 在手臂上刻f57(bluewhale,4:20);

第2天 4:20起床,看一整天恐怖电影;

第3天 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浅口;

第5天 如果你准备好成为一头鲸鱼,就在腿上刻几个口子;

第8天 在VK(俄罗斯社交网络)时间线上写,“我是一头鲸鱼”;

第11天 在手上刻出一头鲸鱼;

第21天 在Skype(即时通讯软件)上和其他鲸鱼谈话;

第26天 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它;

第27天 4:20起床,走上铁轨。

第29天 宣誓自己是一头29天的鲸鱼。

第30-49天 每天都4:20起床,看恐怖电影,听恐怖音乐,自残并与鲸鱼对话。

50.让我们坠落吧。(从窗口,从楼顶,从铁轨……)

不难看出,这又是一次模仿电影桥段的阴险设计。游戏制定者的思路即是,生活不如意,再让你到电影里加深对生活的不满意。

当你对生活产生了不可消解的敌意,就是这场游戏的胜利。

「前提」模仿《自杀俱乐部》,成立一个类似于“约好一起去自杀吧”的小团体,加深彼此对死亡的认同感。

▲2014年上映的英国喜剧电影《自杀俱乐部》,讲述了四个生活迥异的人在自杀圣地“礼帽大厦”相遇后,缔结友谊的故事。

「结构」模仿《电锯惊魂》,通过制定规则的人一步步劝导和引诱,参与者会走向最终的死亡。


▲2004年温子仁导演的惊悚片《电锯惊魂》,设计了影史上最著名的密闭空间死亡游戏。

「进程」模仿《玩命直播》,鲸鱼们在小组中直播,完成任务,每天打卡,让其他成员知道。


▲2016年在美国上映的电影《玩命直播》,直播游戏渐渐走向失控。

「手段」模仿《发条橙》,强制并反复接触恐怖电影、音乐,洗脑,用记忆影像混淆现实中的视听。


▲1971年,库布里克导演的经典电影《发条橙》在美国上映,主人公为减轻刑期,在监狱中接受了特殊的人格治疗,通过看大量暴力、色情等不道德的影片,不断注射针剂,来激起体内的恶心反应。

「时间」模仿《4.48的精神崩溃》,选取深夜和黎明之间的分界点(4:20),在摧毁精神之前,先摧毁睡眠。

▲英国剧作家萨拉·凯恩,生于1971年,一生饱受抑郁、失眠、精神疾病折磨,28岁自杀,《4.48的精神崩溃》是她最著名的戏剧作品,讲述了一个会在凌晨4点48分走向崩溃的女人。

游戏过程中,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诗意的代号——“鲸鱼”

鲸鱼的死亡,被称作“鲸落(Whale Fall)

自然界中,真正的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尸体会慢慢沉入深海,鲸鱼的肉质被啃食,有机物被分解,遗骸变为海底礁岩,据科学考证:至少有43个种类的12490个生物体依靠鲸落生存。


▲鲸落

所以“鲸落”又被诗化为“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

可以说,鲸落像远古神话中死去的盘古,能够在海水中慰藉其他生物;然而,“蓝鲸游戏”参与者的死亡,慰藉的对象,只有游戏制定者、劝诱者,以及许多以观看别人死亡为乐的看客。

游戏创始人菲利普·布德金逮捕后,先摆出一派温情脉脉的样子,说:“她们死得很开心,我给了她们缺乏的东西,温暖、理解和沟通。”(意思是参与者在他那里受到了重视,组织是海洋,把每一头鲸鱼包裹在了温暖的海水里。)


▲被捕后面露微笑的菲利普·布德金

但他又说:“我在替社会清理垃圾。”(参加游戏的人啊,他们让你幻想自己是一头鲸鱼,结果在他看来,你们不过是一只蝼蚁。)

21岁的菲利普·布德金掌握了8个“蓝鲸”组织,在这些引诱青少年自杀的犯罪组织中,他不遗余力地模仿电影大反派,希望跻身于那些邪教教主、恐怖头领之列。

同时,在他的幻想中,他是导演,每一个受害人构成了一部系列影片。

他甚至还得意地向警察炫耀起数据来,像颁奖仪式一样,细数自己的成就与过往:“我一共害死了17个,当然还有28个在路上。”(实际仅1年内,俄罗斯发生的130起少年自杀事件,至少有80起和“蓝鲸游戏”有关)

进入监狱之后,他被教徒、粉丝们彻底神化,因为看不见本人,只有寥寥几张照片传出,菲利普·布德金成了他们眼中的英雄。据说,俄罗斯监狱还收到了无数年轻女孩的求爱信。


▲“蓝鲸游戏”新闻图片,一个女孩站在悬崖边,眼望空中的巨鲸

简直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电影,还是现实。

而且他们使用电影作为犯罪工具的方式,以及对电影情节的模仿,不光是对他人的侮辱,也是对电影这门艺术的侮辱!

因为真正的电影,就像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电影大师”的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所说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尊严!”


▲贝拉·塔尔早在六年前就做了大卫·林奇今年的决定,不再拍摄电影,因为他不愿再重复自己。此前,他已凭借《撒旦探戈》《都灵之马》在国际上获誉无数,以拍摄黑暗、孤独、阴郁、暴力、荒诞的匈牙利社会著称。去年,他的学生拉斯洛·杰莱斯(另一位匈牙利导演),也以《索尔之子》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这里,小十君之所以要提起导演贝拉·塔尔,是因为他曾拍过一部和鲸鱼有关的电影,名字叫《鲸鱼马戏团》


▲匈牙利电影《鲸鱼马戏团》,又译作“残缺的和声”,IMDb评分8.3,豆瓣评分8.7

与“蓝鲸游戏”诗化的“鲸落”不同,《鲸鱼马戏团》直接把一个巨大的鲸鱼尸体用货车拉到了一个匈牙利小城镇展览,赤裸裸地袒露在人们眼前。


▲雅诺什参观鲸鱼尸体

主角雅诺什是一个报纸投递员,也是唯一一个买票去看鲸鱼的年轻人。其他人则站在广场上,他们不关心鲸鱼,只等待着一个从未露面的角色,他们叫他“王子”。

“王子”是随马戏团和鲸鱼一起降临城镇的畸形人,他身上有很多传闻,但谁也没见过他。他预言灾难即将到来,一切终将毁灭,煽动居民们进行暴乱。

特别是在这个煤炭缺乏、电路中断、药物不足、交通瘫痪、学校和市政厅都关门的冬天,他的预言传到人们耳朵里,无比应验。


▲听信预言,广场上集会的居民

“蓝鲸游戏”的组织者,也和“王子”相似,他们的目的是享受自己主导下的暴动和死亡,无论发生什么,谁受侮辱,谁受损害,他们自己都可以扮演上帝或魔鬼式的角色,躲在云层背后或地底,安然无恙。

他们共同允诺了一个末日后的图景,不负责任地催眠受害人:现在已经糟糕透顶了,总不会还有比这更糟的吧,毁灭,未尝不是一种改变的手段。

循循善诱,听起来好似蜜糖,实际是精心炮制的砒霜。

于是,“蓝鲸游戏”的参与者走向死亡。

于是,“王子”唆使的城镇居民,终于在夜色里集体前进,砸烂医院,焚烧广场。


▲气势汹汹的人群,如纳粹暴徒一般踏行,向医院前进

电影保持了传统的黑白色调,在医院里,我们可以听见打砸抢烧的声音,但听不见受害者的呻吟。

居民们越来越兴奋,陷入了某种狂欢节的错觉,直到他们进入一个房间,骨瘦嶙峋的老人赤裸地站在他们面前。


▲向更弱者施暴的人们,看见老人之后,默然离开

暴行停止了,音乐响起。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转身离去。

“蓝鲸游戏”也因为一个个受害者的出现,才让人们警醒。

但是,法律监管与政治介入总是迟人一步,创伤永远无法修复了。

电影中,人群散去之后,留下满目疮痍。第二天,姗姗来迟的军队,驾驶直升机和坦克,进行扫尾和抓捕工作。


▲滞留在外的雅诺什目睹了军队的扫尾工作

现实里,受害者的照片依然辗转于各个社交网络,静静地保持着她们最后的鲜活。

再美丽的生命如今也只是一具鲸鱼的尸体了。死亡已经发生,游戏还在继续。


▲“蓝鲸游戏”受害者,15岁的俄罗斯少女 Yulia Konstantinova

《鲸鱼马戏团》的结尾,集装箱四面打开,巨大的鲸鱼尸体留在了广场。

曾经那个唯一愿意去看它的人,送报员雅诺什,因为之前出现在暴民集会的广场,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电影结尾 广场上巨大的鲸鱼尸体

他是无辜者。这个年轻人只不过想去看看鲸鱼,想要目睹造物主的神奇。

电影里的“王子”和现实中“蓝鲸游戏”最终摧毁的,恰恰就是这样无辜的人。


▲无辜的年轻人被逮捕,住进了精神病院

“蓝鲸游戏”试图愚弄所有人。它是纯粹的欺瞒,为他人的死亡而欣喜万分,在一件看似浪漫实则血腥的外衣下,模仿电影,散发着恶臭和虚假之气。


▲电影开头,小酒馆中的“日全食”表演

我们承认,生活有时是挺糟糕的,但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

就像鲸鱼不止一种颜色,你大可以在填色簿上做出其他选择。


▲巴西专家开发出了一款名为“粉鲸”的游戏,用其他温暖的50项挑战(比如结交新朋友、帮助有困难的人或唱一首歌等)来抵制“蓝鲸”。这和网友改编的沉迷学习游戏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活的糟糕和美妙,我们无法决定,但我们还有权利保持清醒。但躲到一场虚幻的游戏里做梦,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还有什么比直到临死都不能从梦中醒来更可怕的么?


福利互动

互动话题:你希望粉鲸游戏里有什么挑战?

截止明天下午4点,本文下方留言区点ZAN数最多的北鼻,可获得1个月爱奇艺视频的会员激活码哦。

恭喜上期获奖用户@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