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说,他们还真能让中国电影变天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后继无人,自己栽培


前不久,陈国富、周迅、陈坤宣布联合创办山下学堂


这是一个以培养优秀演员为主的具有实验性质的教育计划,同时也是针对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能抗起票房的优秀演员不多、新老演员青黄不接的现象进行的一次演艺之路的探索工作

其实这也不是演员第一次创办培训机构了,但在这个阶段,由这三个人创办一个演员培训机构,不免有些微妙

在去年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的时候,陈坤就有扶持电影新人的计划,但当时说的是扶持纪录片新人,后来和陈国富还有周迅一来二去的讨论,转到今年,变成了演员扶持计划

事实上,这种由知名导演、演员发起的培训计划,电影公司发起的系列电影计划,或者资本方发起的编导演培育计划,都统称为“电影扶持计划”

有别于公立影视学院培育专业向艺术向的人才,此类电影计划意在动用私人企业之力,以商业操作的形式培养适合商业运作的电影和编导演人才。它的操作更加灵活,目的性也更加明确。

近年来大多数电影计划都是由各大电影公司牵头的,比如2016年恒业影业就推出了以28部电影票房30亿为目标的“新片计划”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如《消失爱人》《天亮之前》《梦想合伙人》《京城81号2》《闺蜜2》等在内的28部类型强片。

新片计划发布的当天,各大媒体均打出“恒业祭出2016最强片单”的主题,看好恒业成为2016年的华语电影“类型片之王”

然而最终恒业的这份片单在2016一整年都没有取得什么特别荣耀的成绩,口碑票房双双失利,几乎退出了2016年的影业龙头之争。

同年,华谊兄弟则推出了“华谊H计划”的第五季片单。

“华谊H计划”从2011年开始已经历四季,其开创性独创性还是很让人印象深刻的:

第一季强调“新使命、新责任、新希望”;

第二季14部电影利剑出鞘,首开行业先河公布全年电影档期;

第三季创造史无前例的“华谊订制”概念;

第四季则以华谊20周年为新出发点,进行大娱乐布局、大国际动作,开启“娱乐全球”的国际战略规划。

2016年的第五季则主打“集结海外顶级电影公司、国内全产业链合作伙伴、最高质量的内容产出和艺人经纪、动画等兄弟公司”,秉承“无兄弟,不华谊”的核心,推出了22部新作。

可惜,这22部作品中,《奔爱》因为过度消费LGBT群体遭到抵制,《纽约纽约》因为题材老套沦为笑柄,《摇滚藏獒》因为宣传失策导致票房失利,《封神传奇》更是进入史上投资最高烂片的行列,幸好还有《魔兽》《罗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潘金莲》的救场,才让2016年的华谊不是那么难过。

前几年还是新人的阿里影业则一直输出各种不靠谱的烂片,2016年底的《摆渡人》将其烂片出品方的气质推向巅峰。

到了今年,阿里影业重新振作,推出“生来不同”电影计划。

虽说片单中很多影片紧靠大型IP,但整体气势依然有些微弱。

如今17年已过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傲娇与偏见》《青禾男高》都已经被扫进烂片垃圾堆,下半年的命运多少有点已被扼住脖颈的态势。

这些电影计划多为电影公司的新片上映规划,只不过借由当时的政策新规红利,将影片打包推出,以完成公司在某一阶段的发展成型

然而这类电影计划往往号称要“赶超好莱坞”“再创票房神话”,但事实上并没有产生很大的改变。

但要说这类计划对中国电影有没有“扶持”,倒也是有的。

虽说盈利和内推占了大部分,但如果没有这类大电影公司的鼎力支持,很多新类型的电影是没人敢碰的。

因此,如今我们可以看到院线里各种各样的电影,也是拜这类电影计划所赐。

在推出新片计划的同时,更为观众所熟悉的,是扶持导演的电影计划。

最知名的应该就是刘德华主办的,一手捧红了宁浩“亚洲新星导计划”

“亚洲新星导计划”是由刘德华领衔的“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发起的一个计划,该计划在全亚洲范围内挑选6名年轻导演,资助他们拍摄电影。

作为投资方的刘德华和映艺不会给这些年轻导演压力,所有风险由投资方承担。但投资方也会给导演一定的成本指引并衡量剧本的可行性,研究拍摄是否超出预算。

在此之前,刘德华一直在用高频率接拍电影换来的片酬从事电影投资,但经营成绩却并不理想。

除了《九一神雕侠侣》在整个亚洲范围内票房大卖之外,几乎所有电影都是血本无归。在《天与地》惨败之后,刘德华累计大致有3000万港元的亏损,并被迫将自己的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

后来,刘德华用剩余的胶片支持陈果拍摄《香港制造》。结果,这部电影在1998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

该片的良好声誉,促使刘德华有信心再度投资电影,并且在2000年引入其他股东。不过,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淡之后,合伙人麦绍棠与刘德华矛盾公开激化,最终刘德华一手创立的天幕以出局告终。

在“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刘德华汲取了此前的经验。为了给予新导演最大的发挥空间,投资方不会对影片的选材、演员等方面进行任何干涉。但是,“映艺娱乐”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他们投资拍摄的影片都是剧情片,不能让观众感觉太沉闷。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荒诞幽默的纯娱乐电影,却处处折射出熟悉亲切的城市空间和平民生活,市场因素的巧妙选择让它成为中国大陆市场当年性价比最高的电影。

第一届“亚洲新星导计划”赞助的对象除了宁浩外,还有台湾李芸婵的《人鱼朵朵》,香港林子聪的《得闲饮茶》,马来西亚何宇恒的《太阳雨》,新加坡唐永健的《爱情故事》,以及香港李公乐的《疯狂主妇》。

宁浩在得到此类导演扶持计划的赏识后,明白了培养新人导演的重要性,于是在自己的电影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之后,也开始了扶持新人导演的道路。

2016年9月,宁浩启动了“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倾力推出十位新导演,其中最先成名的就是拍摄了《绣春刀》系列的路阳

而宁浩在今年6月,又启动了主打科幻片的“天宫计划”,以及与国际大师接轨的“天神计划”

在商业片领域颇有建树的宁浩因此也放慢了自己拍片的速度,空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和新人导演们沟通。

其中宁浩最推崇的莫过于文牧野,其指导的电影《中国药神》已经拍摄完成,可能会于今年年底上映。

十年前曾受到刘德华的扶持而成名的宁浩,在十年后也开始扶持其他的新人,仿佛让人看到了命运的轮回。

和宁浩有多次合作的黄渤也在2016年启动了黄渤“HB+U”新导演助力计划,同样挑选了十名新人导演,并邀请圈内专业人士共同助力此项计划。

同时期,一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王思聪也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掘地计划”,斥资千万,意在扶持新人导演创造“更接近好莱坞水准”的电影。

除此之外,贾樟柯“添翼计划”崔永元“新锐导演计划”阿里影业“A计划”等各种大大小小的导演扶持计划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如果说“电影扶持计划”是为了推出更多类型的电影,覆盖更广泛的范围,那么“导演扶持计划”就是在专业领域垂直的深耕细作,通过加强对导演技术的培养和提升,从而整体提高中国商业电影的制作水平。

事实上,这一点正是国内电影市场所急需的。

国内各大电影院校在导演培养方面,多少还是按照艺术创作路线在操作的。培养出来的导演虽然技术水平过硬,但是在对作品的理解上,比较偏向于学院派的传统作风,追求高规格的文艺气息,而忽略了电影的商业价值。

因此才会出现眼见电影市场被国外大片强占,而国内影片却鲜少发力的状况。

加上国内影视院校的教学风格要改变并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事情,因此这些构建于商业运作之上的导演扶持计划,恰好弥补了国内对于商业片导演培养的空缺。

在年轻一代的导演中,相比艺术片的执着追求者,商业片的爱好者也不在少数,这类导演扶持计划的出现,也给了年轻导演更多的机会和能量,为我国商业电影的发展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相较于针对电影类型和票房发展的电影计划,以及培养新锐导演的导演扶持计划,演员扶持计划可谓收效甚微。

由于演员的培养不同于导演的培养,导演是几万个人里才出一个人才,而演员的出彩率相对较高些,因此对于演员的培养都是扎堆式的。

因此在很早之前,就有一些已经成名的明星演员创办具有自己理念的影视学校,意在培养具有新型表演风格、能够承担演技和票房的优秀演员。

早年的成龙影视学院、陈佩斯的大道喜剧院喜剧表演培训中心、赵本山的本山艺术学院、吕丽萍的北京群星表演艺术学校、范冰冰的影视艺术学校等,都对演员培养做了一定的尝试。

但是,此类学校都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问题

首先明星本尊因为工作的关系很难出现在学校教学,学校也成了依靠明星名气和人脉经营的“空壳”,虽说不愁招生,但师资力量和就业渠道都有所缺失。

比如赵本山创办的本山艺术学院,虽然学校挂有“本山”二字,但他一年也就在学校出现两次,一次是校庆,一次是毕业。

很多时候,明星也是和其他资方合办的学校,话语权不够强大,管理落不到实权,最后学校就成了资方赚钱的工具。

当初谢晋导演在跟上师大谈合作时,所有教学资源几乎是“免费”送给了上师大,谢导本人也只是担任了院长职务,并不怎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工资也只有3000元。

同样,在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担任院长的张国立,也因为办学理念不同跟校方闹过不愉快。

另外,虽然明星可以提供大量的表演机会给学生,但从明星学员毕业的学生跟专业影视院校的学生比,始终“低人一等”,毕业后也很难进入娱乐圈从业。

然而,近年来影视业大力发展,人们逐渐发现通过学员产出的演员难以承担票房的压力,而通过娱乐走红的明星完全不足以承担“演员”二字的责任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看不到优秀的演员的表演,几乎已等同于看不到优秀的电影。而对于业内的监制和导演而言,没有优秀的演员去展现创作者原本期望的表达,也是对行业的一种深度伤害。

之所以说山下学堂的创办有些微妙,就是因为他们办理学校的目的,除了培养适用于商业市场的演员外,也是向学院派演员和人气偶像的直接宣战。

“在这里我们只谈表演。”

这样的宣传语多少带有一些赌气和敬告的意味,但也从侧面反应,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已经不容许让演技和商业价值相悖的演员继续扛大梁了。

演员是电影对外输出的第一窗口,一个好的演员可以传达出电影的正确信息,而一个坏的演员可能毁了所有电影参与者的心血。

山下学堂的建立,是热爱电影的创作者们,和恶意破坏电影环境的商人们之间的一次博弈,也代表了快速生长的电影市场中,良币势必驱逐劣币的更迭趋势。

任何一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定会带来一段难以规范管理的混乱时期,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就面临着巨大的资本介入和艺术创作相悖的巨大矛盾。

但幸好,中国电影并没有完全脱离轨道,依然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着。

良好的市场环境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协调,当出品方开始扩大电影类型的生存空间,制作方开始留存优秀导演的技术价值,优秀的艺术家开始培养更适合大环境的优秀演员,那么,距离一个运作良好的电影市场,就指日可待了。

希望我们在这些电影扶持计划的协助下,可以见证中国电影真正扶摇直上的身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