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正反反是于正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第十放映室
就爱瞎说大实话

前几天我们讲《延禧攻略》时说,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反套路。

其中一条就是反于正自己。

之前来不及展开讲,那么今天就来扒扒这个“宝藏boy”。


于正,1999年跟香港导演李惠民(代表作《新龙门客栈》)学习编剧,2002年出道并成立于正工作室。

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以编剧身份出名的于正,最值得讨论的是由他一手打造,至今已形成一个电视剧品牌的——

于正剧

众所周知,于正剧有三宝:抄袭+影楼风+俊男美女。

抄袭是于正剧绕不开的天坑


涉嫌抄袭的作品从港台到国产,从国产到IP,只要他有心,哪都是剧本。

国内抄袭已经司空见惯,别说《爱情公寓》,就连童年回忆《少年包青天》也被指抄袭日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那为什么大众对他如此愤怒?因为他脸皮够厚,获利够多

抄袭手法是这样的:

面对抄袭质疑,他态度是这样的:

真的很敢说哦

之后惨遭打脸,琼瑶指控《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

于正镇定自若地回应:巧合!偶然!

一审结果于正败诉,于正方表示不服并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再次打脸(于正你的脸痛吗?)

判决出来了,于正改变了吗?没有。

2018年的《凤囚凰》从16集后被指出主线剧情与匪我思存的《东宫》十分相像。

真是百折不挠,买了IP也要抄,不愧人送外号“于抄抄”。

抄袭的人不少,但像于正这样,靠抄袭成名,还能越抄越火,捧红一堆俊男美女,被资本追捧,输出“成功至上”畸形价值观的,天上地下,唯有郭敬明能与之一战。

因为出演于正剧而获益的杜淳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即使成功是因为抄袭,那也有过人之处。

这段话非常耳熟,让人想起当年郭敬明粉丝的“你说我家小四抄袭,那为什么你原创不火?我们一抄就火了,这是小四的本事!”

简直如出一辙。

影楼风格俗不可耐

于正剧里最显眼的影楼风阿宝色滤镜,构成了金(亮)(瞎)(眼)闪的四个大字:

于正美学

讲究的是高饱和度的桃红柳绿五彩斑斓。

配色混搭到让人想学《一起来看流星雨》里的端木磊说话:“走开,吵到我眼睛了。”

这样的于正美学,还带来了廉价感,服饰和配饰都让人觉得转身就能在义乌批发市场买到同款。

非常接地气,令人倍感亲切。

俊男美女,炒作宣传一个不落

至于和他合作过的俊男美女们,他则是用时炒,不用就拉踩,这也算他的宣传手段。

有剧的时候炒CP

那些年,戏里到戏外,我们经历了“峰幂恋”、“贞湛恋”、“冲东恋”……

《宫》时期杨幂和冯绍峰传过绯闻

《陆贞传奇》时期陈晓和赵丽颖传过绯闻

《笑傲江湖》时期霍建华和陈乔恩被传旧情复燃

几乎每对都是宣传期情侣,真是苦了从戏里追到戏外的CP粉。

曾惨遭正主下场拆CP的夏BB含泪道:所有真情实感追CP的,都是会遭报应的

没剧的时候于正用炒作搏关注度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黑红不可怕,可怕是没有关注度。

因此旗下艺人袁姗姗出道被黑的这几年,有一半的黑料来自于他的言论。

例如,稀缺花旦脸袁姗姗:


只做女一袁姗姗:

范爷接班人袁姗姗:

这几场发言下来,袁姗姗没有成为一线小花,路人缘倒是丢了不少。

这种部部当主角,部部被嘲的经历,让夏BB觉得:

于正,堪称娱乐圈中袁姗姗的头号黑粉。

当年被大家疯狂恶搞的“番茄蛋花汤”

自我炒作也是一把好手


在炒作营销上,于正可是个行家,除了合作过的艺人,他对自己也不留情面。

常常发表出位言行制造话题。

一般集中在剧播时,他拼命制造话题,没有话题也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小到吹牛皮——

说自己拍《宫》的时候翻过《清史稿》(清史稿500多卷)20几遍,成片质量大家也看到了,他以一己之力开创了粗制滥造辣眼剧的霸屏时代

大到制造新闻引起关注——

比如在于正电影《宫锁沉香》上映之前,他突然发微博,怒斥有人造谣袁姗姗要演《小时代3》,还讽刺小时代是烂片。(这句话夏BB觉得你没资格说)

还带#小时代3#的话题

他发微博的这个时期,微博话题榜#袁姗姗滚出娱乐圈#占据第一,《小时代2》和他的《宫锁沉香》撞档,且热度高于《宫锁沉香》。

这种行为,用现在饭圈的话来说,叫蹭热度。

还好票房不高,电影观众眼睛还是雪亮的。


炒作营销,利益至上


于正的所有行为都能用一个“利”字来解释,所以大家经常看见他翻脸如翻书,讲话如放P的神操作。

合作的时候能把人夸得比花还美,结束合作后各种拉踩上头条,再次需要合作的时候,又能当无事发生过。

有一点于正倒是挺公平的,不管是自己捧出来的人,还是娱乐圈中本来就有名号的,在“利”字面前,都得让边。

比如,于正力捧过的男演员陈晓。

曾扬言要打造成新的巨星。


到现在,微博互动几近于无。

前不久还因为撕X,#于正 陈晓#上了微博热搜。

热搜起因是7月20号,《延禧攻略》开播的第二天,该剧女主角吴谨言附图发了条微博,意思她和陈晓长得像,并@陈晓:

陈晓粉丝炸了,你连陈晓微博都没关注,分明就是蹭热度。

于正下场了,一句“谁不是从屌丝慢慢爬过来的?”的话,让陈晓粉丝觉得这句话在暗讽陈晓。

于是陈晓粉丝和于正火药味十足地开战了。

陈晓粉说于正对不住陈晓,对他不上心。于正反驳我给他逆天改命做明星,还不算对得起?

更无语的是,于正为了证明他对陈晓事业的帮助,不惜放上他和圈内人的聊天记录,力证《那年花开月正圆》是因为自己的劝说下陈晓才接的。

还说陈晓之前觉得片酬低不想接。

吃瓜的夏BB惊了,陈晓还是于正工作室的签约艺人,这也能爆料?

甭管是为了捧剧还是捧人,这一波老板手撕在职员工的操作都让人瞠目结舌。

不过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从结果上看,也引起了吃瓜群众对《延禧攻略》的好奇。

这一波“巧合”,我服。

再比如,和林心如合作《美人心计》前后,他说林心如是他遇见过最好的演员。

后来因为林心如宣传《倾世皇妃》是《美人心计》原班人马,于正瞬间翻脸,在微博不点名开炮:

有人山寨自己心里不爽,还说自己是原班人马,拜托,我的人马都在拍《美人天下》,没那么多空,你找个工作人员就骗电视台,有意思吗?走你自己的路好吗?别老嚼我的美人,都被你嚼迟暮了!(请注意,这段话隐藏意思是让大家关注《美人天下》)

在节目上说林心如忘恩负义:

到2017年林心如因为“舌吻门”、芭莎慈善夜不捐钱等被舆论攻击时,他又跳出来为林心如说话:

有人质疑,你以前不是还和林心如不和吗?于正义正言辞地表示要客观看待事实,一码归一码。

说得很好,要是你不在结尾特地提一下,大家都没注意到早上你在宣传《延禧攻略》呢。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于正对自己的评价。

当网友在问他被人当众扇脸的陈年旧事时,他避而不谈,反倒夸起了自己:“我这一生光明磊落……”


……于正你到底对“光明磊落”这几个字到底有怎样的误解?

这种睁眼说瞎话般的问心无愧,真不知道是从哪来的。

谁也不会想到,在沦为粗制滥造、阿宝色烂剧代言人“于抄抄”之前,于正也出过豆瓣评分7.3的良心剧《烟花三月》。

这剧里的郝蕾,演技和颜值至今让很多剧迷念念不忘。

那时候的于正,还有理想,写剧本会磨个一年半载,也会因为投资方改剧本而向媒体抱怨。

写东西不是因为这个题材受欢迎有市场,是为了表达自己,是喜欢,是想要去写。

这才有资格叫编剧于正。

倒也不能全怪他,作为一个渴望名利的人,自己辛辛苦苦熬的《烟花三月》市场反应一般,而用十天半个月“借鉴”《金枝欲孽》的《大清后宫》则收视率夺冠。

两相比较,于正会选哪条路一目了然。


骂了这么多,夏BB得夸于正两句。

虽然他大部分剧成品水平就摆在那儿,但大胆启用新人做主角还是值得表扬的。

从杨幂赵丽颖陈晓到现在的吴谨言,于正的剧向来很能捧人。

用新人好处不多说,一是能省钱,把钱留给制作,二是让观众有新鲜感。

反正演来演去都是玛丽苏大作,换个人主演还免得观众视觉疲劳。


不得不说,于正真是个聪明人,把产品思维带到做剧上,也算首创了。

观众想看什么,就给什么。


观众不喜欢以往的傻白甜女主靠男主上位史,行,那就给大家一个杠天杠地靠自己的无敌型女主。这样还不满意?

无视逻辑,一味迎合市场,这大概就是影视业快餐文化的表现吧。

真是用心去赚钱,用脚写剧本。偏偏这种还有广阔市场。

借用一位不知名网友的话:

“横竖看明白了,观众就这水平,于老师其实是最清醒最实干最谦逊的艺术工作者。”

互动话题

于正剧让你印象最深的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