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片终于要在国内上,我有点慌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终于来了。

天天念叨的汤老师版《毒液》,内陆定档11月2日。

喜大普奔。

这部电影,那真是从诞生之初就相当引人注目。

首先,这部片,索尼拍的。

在吃够了蜘蛛侠老本后,索尼终于找到了新的方向——

拍新版蜘蛛侠著名敌人毒液

不拍则已一拍惊人,不仅是起源电影,还请来了汤老师汤甜心,其震撼程度,夸张地说,就像当年小李真的出演蜘蛛侠一样。

从汤老师虎背熊腰的化妆照,到拍摄花絮,再到参加漫展,放出正式预告片......

这一路过来,最让人激动的,还是电影从传闻中的R级,变成了PG-13

嗯?这算好消息?

对想看血腥暴力吃人毒液的影迷来说,也许是个坏消息,但对更广大的内陆观众来说,不可不谓是个好消息。

定位R级,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看阉割版,闹不闹心?等资源,烦不烦?

被审查制度伤害的豆友

对于出品方制作方来说,少一些银幕,就是少一份票房,更何况是大陆电影市场。

所以从现有情况来看,电影定为PG-13,双赢。

有舍才有得,这次改级的幕后推手,其实是索尼自己。

为了电影以PG-13级顺利上映,索尼自己删减了40分钟左右的片长。(可惜的是,据汤老师说剪掉的都是他最喜欢的段落)

个中缘由,或许也是为了保留之后与蜘蛛侠或漫威宇宙进行联动的空间。

在《超凡蜘蛛侠》系列不了了之后,索尼蛰伏了将近4年,终于再度拾起“蜘蛛侠宇宙”。

虽然没有蜘蛛侠,好在毒液这个角色也相当出彩。

电影如何暂且不表,内陆上映了再说,倒是一个现象引起了小十君的注意。

《毒液》上映之前,媒体口碑惨遭滑坡。

在以专业苛刻著称的MTC上,《毒液》只拿到了35分(百分制)

来看看影评人各路媒体怎么评价这部片:

综艺:《毒液》是一部教科书级别的无聊乏味的漫改电影。

好莱坞报道者:《毒液》缺乏想象力,完全是一部平庸的模仿品。

乏味、平庸,这些贬义词轮番上阵,情况有些不容乐观。

烂番茄上,《毒液》同样崩盘,只有30%的新鲜度。

在一片声讨电影、宣泄情绪的评论中,一位影评人说出了他的观感——他喜欢《毒液》,但要不是公式化的剧本拉低了电影水平,他会更喜欢。

问题在哪里已经十分明显,剧本不咋地。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毒液》在外国影评人眼中烂得有多炸裂,那接下来这句话,绝对有直击心灵的效果。

“《毒液》就是今年的《新神奇四侠》。”

讲真,第一次看到这条评论,小十君不由心生凉意,眼前一黑。

比肩《新神奇四侠》是什么概念?

就相当于,直接宣判《毒液》死刑。

《新神奇四侠》堪称21世纪漫威漫改电影的“里程悲”,如果还没看,建议你还是不要浪费时间。

更可怕的是,《新神奇四侠》的最终全球票房,仅为1.68亿美元,对比1.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难道《毒液》真的要步后尘?

刺激的反转来了。

10月5号,电影在全球大范围上映,北美首周末票房8025万美元,全球共计2.052亿美元。

当然,这还是在没有大陆市场的支持下,《毒液》取得的票房成绩。

豆瓣7.3分,IMDb7.1分,北美观众评分B+。

是不是有点冰火两重天的意思。

影评人狂喷,观众叫好。

暑期档的《西虹市首富》,算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很多人不喜欢、甚至讨厌这部电影,但其票房仍高达25亿人民币。

在电影愈发成为当代人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活动背景下,影评人与普通观众的立场冲突,逐渐升级。

普通观众:好你个妖言惑众影评人,把这部片骂得狗血喷头结果大家都说好看,我看了也甚是喜欢,你说你是不是真把自己当根葱了?非得跟观众唱反调来显出你欣赏水平高吗?

影评人:我都这么细致入微尽心尽力把片子的缺点给你一一列举出来,你可倒好一句喜欢就把我全盘否定,我看电影不行倒不是问题关键,这届观众水平不行才是亟待解决的难点。

双方势成水火,互相都看不顺眼。

这一现象,又在《毒液》身上明显表现出来。

所以当电影上映后,论坛社区声讨影评人的言论便如雨后春笋。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影评人不学无术吹毛求疵,还是观众对商业电影的要求标准过低。

要我说,其一是立场问题。

影评人的工作是什么?小的方面来说,是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以作为观众择片的标准之一。

这么说,影评人每次观影,其实都处在工作状态中。

看电影对于部分观众而言,是一种休闲方式,是一种社交手段。

这是影评人与观众立场差别。

就像在网易云评论区中,经常能看到某某电影观光团路过,并收获许多点赞的评论。

社交需要借助传播力度广,传播难度小的工具,一部商业电影,恰好满足这个条件。

看完一部电影,能在最快的时间总结出电影看点并获得感官满足,对于部分观众而言,足够了。

《毒液》就是这种类型的代表。

动作特效场面不多说,是漫改科幻片的标配。

新版《毒液》在角色塑造上,最为新颖的是,把毒液共生体全程人格化。

相当于,毒液和汤老师两个人格共用一个躯体,这样的好处是容易产生戏剧效果。

在双方三观不和还要整天耳鬓厮磨,都企图说服对方时,观众很容易进入角色互动过程。

《毒液》在这方面的处理,确实非常像《寄生兽》——泉新一和小右,在共处过程中,冲突对峙、温情搞笑的情节时常上演。

《毒液》的另一件秘密武器,是在电影中加入了喜剧元素

汤老师在商店毒液上身解决了一个抢劫混混之后,轻描淡写地向老板说:哦,我身上有寄生生物。

毒液也像话唠一样,吃人之前还要报菜名一样地把人体器官说一遍。

科幻动作喜剧元素都有,对类型片来说,堪堪足够。

是了,电影类型便是其二原因。

在漫威漫改电影序列中,《毒液》和《黑豹》是很有意思的一对。

前者影评人口碑极差,观众口碑尚可;后者影评人口碑极好,但观众却有点接受无力。

按理说这两部片都是漫改动作类型,类型元素都有的情况下,什么导致了两者对立的状况。

剧本。

《黑豹》的娱乐性虽然稍有不足,但剧本的成功、演员的出色表演,让它足以往优秀更进一步。

再根据众多影评分析,《毒液》剧本平庸、部分演员似乎也拉了后腿,导致评价分裂。

剧本对一部电影来说,意味着什么?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变形金刚5》,再华丽的特效,也不能抵消烂成破布的剧本带给观众的伤害。

剧本对于类型片,尤其是类型片系列,都是决定性因素。

就像《阿凡达》,虽然是电影技术史的一座丰碑,但就其剧本来说,确实不算出色。如果《阿凡达》续集在技术上不做创新,在剧本上没有进步,想必也会造成观影疲劳。

但卡梅隆,毕竟是卡梅隆,仅技术方面,他一定会再送给世人一份惊喜。

再说《毒液》,因为反派的疯狂实验,主人公受到牵连,进而被感染产生变异,故事由此展开。

这种分分钟量产的剧本,确实算不上加分项。

小十君猜测,《毒液》的加分项,主要集中在汤老师的表演和毒液相关的特效镜头上。

可以量产的电影意味着什么,就像上班族经常吃的快餐、外卖,充饥而已。如果打分,也只是刚刚及格,哪有私房小炒来得有滋有味。

类型片,就是以及格为底线、标准化生产的产物。

对于电影,许多观众还是不够了解,不了解,便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没有更深层次探索的能力。

很多读者都曾说过,去电影院就是为了放松,笑了哭了、肾上腺素飙升,总之简单一点刺激一点,看完也就能少些负担。

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不遵循评分机制,以偏概全地打分,这样的打分环节又有多少存在的意义?

电影之所以有类型区别,就是因为不是每种电影都有相同评判标准;之所以有评分,因为电影有高低之分。

汤老师是电影中表现最好的演员,在影评人那里,算是影片的优点之一,但在一些观众的评价中,却成了为电影打高分的全部理由。

几天之后,热浪带来的雾气渐渐消散,《毒液》在豆瓣上的评分有所下降,从8.2开局落到现在的7.3。

观众在热情消退后,或许也冷静看到了电影的不足。

在影片还未上映之前,在亲自看到电影之前,一切都还有待商榷。

小十君又想起了“神作”《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和近期的收视冠军《娘道》。

前者导演毕志飞一纸书信控诉豆瓣抹黑分数;后者导演郭靖宇拐弯抹角说自己作品豆瓣不到3分事出有因。

郭靖宇谈《娘道》豆瓣评分

当豆瓣评分越来越成为衡量影视作品相对重要的一环,越来越代表作品的面子,在评分这件事上,是否也该有更为严谨的规则或意识建立。

电影是一件复杂的工艺品,每一环节都有分析和评判的价值。

对于给电影打分,观众心中是否有这样的概念:把电影拆解开来,在每一环节上讨论优缺点,最终综合起来给出分数。

如若不然,质疑影评人对于电影评价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互动话题

你怎么给电影打分?

↑上下滑动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不白拿,有稿费。对脾气我们就将约稿进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聪明才智,看几篇我们的推送,心里指定有数。

实习通道

wangxiaowo929@163.com

1.会写,能写,热爱写写写。

2.满足第一点万事好商量。

凡是来稿来信,小十君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