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不是它,我差点忘记香港喜剧有多暖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每每提起香港电影,作为影迷的小十君总有一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在许以耐心、等其发力的同时,担心更甚。

多年以来,那些北上的导演们在这条路上越发磨合、摸索出所谓门道。

比如林超贤这几年接连带来的主旋律合拍片《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可谓票房和口碑双丰收。

但另一边,那些坚持本土创作的新人导演及其作品,依然相对小众。

彭秀慧自编自导的港式小品佳作《29+1》,在内陆上映后遇冷便是一例,加上因禁忌题材竖起观影门槛的那些,各有各的可惜。

回顾2018年的一些情况,这种心情变得更加深切——

古天乐摘得影帝是实至名归,但一直重复的提名名单,早已非常直接地显示出香港实力派演员断层的严重。

相比隔壁金马奖拥抱变革后的新气象,金像奖本身的固步自封再次引来不少讨伐声。

周润发和郭富城主演的《无双》成为国庆档黑马,一度被我们称为年度最佳港片。

香港本土院线呈现的是另一番景象,票房最高的港片是内陆几无水花的《栋笃特工》。

而它在一众进口片的强攻之下,甚至没能挤进2018年香港票房前十之列。

到了年底,被称为“香港电影教父”的嘉禾影业创始人邹文怀去世,更是让人产生时代落幕之感

总体看来,似乎用一个“冷”字来形容当下的香港电影最贴切不过。

而这里说的不仅是市场环境,还包括作品温度

回顾近几年亮眼的港片,基本以犯罪和动作类型为主,时常能给观众带来“燃”的观感。

但在我看来,距离特属于香港电影的味道还是少了些什么。

就像《甜蜜蜜》里,黎小军和李翘缘分兜兜转转的甜蜜与苦涩,豹哥黑社会身份与米老鼠纹身的反差;

也像《喜剧之王》里,尹天仇对表演梦的痴迷与追逐,柳飘飘听罢“我养你啊”后刹不住闸的眼泪;

还有《岁月神偷》里,穷小子与富家女初恋的单纯美好,一家四口在面对命运变故时的韧性。

总之,不管影片是荒诞搞笑,还是温情动人,都有种偏“暖”的底色填充其中。

作为主角的小人物们,能让观众为他们的爱情、梦想、亲情会心一笑,继而产生默默流泪的冲动。

而从当下的香港电影之中,我已经很难找到类似的观感。

直到看完昨天刚上映的新片《家和万事惊》,心里陡升起几分希望——

还记得最早注意到这部影片,就是因为它充满港味的卖相。

在同辈之中,邱礼涛导演一直是非常高产且风格多变的一位,其经典与惊喜之作不在少数。

演员阵容方面,则是由他的一群老搭档组成了近几年难得一见的纯港星配置。 

吴镇宇、古天乐、袁咏仪、张达明、黄秋生、林雪……几乎任意两个演员之间都颇有渊源,堪称有生之年系列。

在这之中,张达明的出现也让我很是在意。

一提起被称为香港影视剧黄金配角的他,自会有无数作品及形象浮现于观众眼前。

几年前被查出患有鼻咽癌之后,他就进入了治疗状态。

这是他病愈后首次担任主演,同时还身兼监制与编剧,将自己之前获奖的舞台剧搬上了大银幕。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部看似疯癫的荒诞喜剧里夹杂了温情和苦涩,更不乏令人感动的余韵。

故事的主角是一家五口:一对夫妻、一双儿女和年迈老父。

祖孙三代同堂本该幸福美满,而现实情况却近乎水深火热,主要矛盾就来自于房子

因为买房之后的供房压力已经持续了十几年,并且还有二十年才能结束。

以“还贷”为主题的生活什么样?每周的家庭例会就是缩影。

因为会议内容居然是省钱比赛,以没买面膜、没去旅行、没换手机等借口,进行“省钱即赚钱”的自我安慰,滑稽、心酸兼而有之。

这样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自然是大吵小吵不断。

和爷爷挤在一屋的孙子抱怨空间不足,用超大声的音乐表达不满,却干扰了在准备考试的妹妹;

被如此嫌弃的爷爷,又会因为过分逞强,留下一堆需要人收拾的烂摊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间海景房的窗户成了一家人共同的慰藉、情绪的出口。

眼看又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起来,但只要有人主动站到窗前,就能带动全家自动休战。

直到对面大厦的天台上竖起一块巨大的广告牌,挡住了他们的视线

于是,前一秒还在“窝里斗”的一家五口与唯利是图的广告牌主人(古天乐 饰),展开了一场鸡飞蛋打的“战斗”。

这个过程中铺满了令人捧腹的笑点,更不乏荒诞夸张的戏剧冲突。

但它越是如此,留给观众回味的空间就越足。

一方面是因为影片在整体构思和单独情节的设置上,都对接现实。

张达明提到过,1993年写下这个故事时,灵感正来自住在海景房的朋友

而这都多少年过去了,“买房还贷的设定依然足以引发共鸣。

就在这几天,“香港最小房屋”还一度引起讨论。这种房子被开发商称为“龙床盘”,面积只有14平米,但厕所厨房等功能齐全。

楼盘开售之后,大家各种惊叹与不解:如此逼仄的空间怎么住?又何必呢?

想起前年的TVB真人秀《有楼万事足》,也是反射现实的一面镜子。

在这个被观众称为恐怖片的节目中,展现了各种各样为买房而努力的年轻人,其中一个被称为$50哥。

他给自己定下每天只花50元的10年计划,最终通过出行靠走、拒绝外食、不谈恋爱等方法提前两年达成目标。

除此之外,还有声称“有楼才有高潮”的拜金女、为攒钱落得一身病痛的工作狂......每个人都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而他们的生活也陷入“省钱、买房、省钱、还贷、省钱”的闭合死循环,旁观之下也无法不感到心惊。

但是,影片在延伸着这些观察与疑问的同时,其实也给出了一种答案。

关键就在于,对“房”和“家”两种概念的区分。

与家人相看两厌,被邻居气到跳脚时,它就只是给人带来沉重负担的空壳;

当面临突如其来的考验,需要一致对外时,它就是凝聚力量、提供依靠的港湾。

当我们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更容易被影片中对家庭的刻画戳中泪点。

吴镇宇饰演的一家之主是全片最打动我的角色,他的前后变化以及与家人的互动也一直调动着我的观影情绪。

在这个老实敦厚的房产中介身上,我先是看到了好丈夫的体贴、好爸爸的包容、好儿子的孝顺。

在各种争吵之中也时时充当灭火器的角色,好像不管家人怎么折腾,他都有息事宁人的耐心。

就像省钱比赛时,他明明知道其中各种“作弊”,还是记上一笔表示鼓励,说着“哎呀我这个月业绩很好,不用担心钱啦”。

另一层印象,是小市民的“怂”

带客户看房时的耐心、为邻居排忧解难时的慷慨,甚至让我想到《请回答1988》里的德善他爸。

所以没有想到的是,挡住海景的广告牌出现之后,几个家人之中反应最大的居然是他。

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他主动请假跑遍有关部门,甚至打电话求助老朋友。

无计可施之时,他用轮椅推着父亲去桥上散步。

父亲虽然年迈,但脑子并不糊涂:你整整一年都没带我出来走走了,是不是有话要说?

听后,他像个孩子般失声痛哭:我撑不住了,这个家撑不住了。

至此我才意识到,在他以往周旋于家人、邻居和客户之间时,老实敦厚的表象之下有着多少分量的担当。

在整体吵吵闹闹的电影中,这样的刻画无异于情感小炸弹,暴击并温暖着观众。

而就在他的情绪走向反弹与崩溃之间,家人也逐渐走向团结。

在对抗“反派”古天乐的过程,他们时时给观众带来一种破涕为笑的感动。

就像被视为累赘、唯一贡献就是骗保费的张达明住院急救时,家人围在他的病床前“放狠话”,原来只是为了“刺激”他早点醒来。

曾经的矛盾中,或许有一时气话,或许是真心抱怨,或许日后还会继续、甚至更糟糕。

但关键时刻能够相互支撑的还是家人,也正如台词所说:现在的世界很恐怖,只有家能够保护我们。

而作为喜剧类型来说,《家和万事惊》也有很多对香港电影经典元素的重现。

具体说来,从荒诞疯癫的风格,现实话题的映射,“家与家人”的刻画到温情向的落脚点,都让人频频想起许冠文所引领的鬼马喜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其最为活跃的时期。

它们以生活在中下层的小人物作为主角,以充满机缘巧合的笑料桥段和喜剧手法,表现他们的生存状况,以及他们如何度过各种难关困窘。

像《鸡同鸭讲》里刻薄保守的中式厨师,面临着与新式西餐馆竞争;

像《合家欢》里的乡下哥哥,眼前是格格不入的大城市生活、自私势利的亲戚。

不管是对抗外来者,还是支撑窘迫生活,大家总能在一波三折之后,走向皆大欢喜。

观众自会在一气儿狂笑过后,被命中心里的柔软之处,慢慢发现隐藏于幽默背后的关怀之意。

这种反差与融合,正是昔日香港喜剧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家和万事惊》的打动人心之处

时隔多年还能找回这种熟悉的感觉,真的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