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女权”烂片,开炮

 第十放映室 2020-11-13
标题已经清楚明白,今天的主题是女权和烂片,重音在烂片。
女权烂片的文字组合,乍看起来相当冒犯。
但不得不说,这个话题很需要讨论,我也持开放态度,女权烂片并不是唯一结论,只是我目前的个人感受。
想到这个话题的原因,是最近的新片——
《哈利·奎茵:猛禽小队》
作为2020年度最期待电影之一,说是万众期待毫不夸张,却在“上映”之后票房失利,口碑崩坏。
DC继续刷新观众三观,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品牌形象贯彻到位,时间点尤其让人感到尴尬——《小丑》刚在颁奖季大放异彩。
这不得不让影迷对DC的品控,再次缓缓打出一个巨大且将长久的问号。
问题出在哪里?
看过的更方便聊,没看的咱也不剧透,也没啥好剧透的。
《猛禽小队》是一部带有极致漫画风格的真人电影,绚烂的色彩,人物的动作神态,做戏方式(打破第四堵墙等等)
这可以说得上是电影的亮点,但我并不享受。
不享受,是因为没办法代入,无论是人物情感还是剧情发展。
哈莉·奎茵的叙述者视角是《猛禽小队》的主打特色。
为了符合哈莉疯癫跳跃的人物个性,影片前半部分用了数次闪回展开人物情节。
看起来是有了哈莉的个人风格,但闪回方式压缩了其他角色的出场时间,对群像塑造造成了伤害。
《猛禽小队》的英文名,叫作——
《Birds of Prey: And the Fantabulous Emancipation of One Harley Quinn》(《猛禽小队与哈莉·奎茵的奇妙解放》)
毫无疑问,重点是在猛禽小队这个团体。
但在上映后票房不佳的情况下,AMC和Regal等票务网站将电影名改成了《哈莉·奎茵:猛禽小队》。
华纳兄弟对此的回应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容易找到这部影片,把哈莉·奎茵放到主要位置可以让想看电影的人理解《猛禽小队》讲的是什么。
从宣传时主打“猛禽小队”的名头,到上映后妥协突出哈莉·奎茵元素,电影成品效果和预期效果出现巨大偏差。
改名既是妥协,也是承认失败的信号。
哈莉角色光芒过于耀眼(也全靠队友衬托),本该用心刻画的队伍成员沦为扁平配角,猛禽小队成为笑话,重拍是不可能重拍的,只能靠哈莉·奎茵的影响力捞捞票房这样子。
角色扁平,不仅有戏份限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人物时,创作者甚至没有突出她们本就打算全力突出的女性主义特色。
女猎手的行为动机是为了复仇,而她的复仇对象都是男人,二元对立虽然明显,但对旨在彰显女性力量的本片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升华。
因为,如果把这个角色的性别换成男性,这条故事线依然成立。
而女警长蕾妮·蒙托亚,黑金丝雀黛娜·兰斯,小丑女哈莉·奎茵这三个人物,才勉强做到了女权宣言的有效表达。
女警长在职场被打压,成绩被男上司抢劫;
黑金丝雀更是在本片男性大反派手下忍辱负重,看遍女性被掌握权力男性压迫、欺辱;
小丑女,则是要摆脱小丑对她的定义和操控,追求独立人格。
这些问题,可以一一对应到女权的正面核心诉求上,可一旦具体落实,总会出现让人无法忍受的观念异种。
女警长、黑金丝雀的诉求,在于改变身为女性的她们在职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但最终,她们的处理方式是,干掉自己老板,离开乌烟瘴气的职场。
仿佛就差一句高傲的“老娘不跟你们玩了”收尾,哪里有现实性可言。
小丑女的诉求,是为了不再让小丑影响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再被男性物化控制,实现自由独立。
最终她好像也做到了,但小丑女的人物弧光并不是在这里完成,而是通过选择拯救被迫害的小女孩,由反英雄转变为老好人的诡异进化。
你要说她摆脱了黑面具的控制,意味着她摆脱了男人的控制,那把黑面具换成女人,这故事哪里又不成立呢?
女人就不能讨厌哈莉·奎茵吗?
女警长一开始都追着哈莉开枪呢。
退一步说,把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当成一种高级黑,现实解决不了的就用戏谑方式来嘲讽它,那这片的罪过就更大了,原因就俩字,没趣。
人物没弧光,剧情也没陡坡,英雄集结这几年看得再不多,也该对套路有点免疫力了。
而《猛禽小队》的不厌其烦,除了身体力行地诠释超英电影瓶颈之外,也证明了政治正确的危害性。
女人必将战胜男人,男人他妈都是坏人,想在超英电影里寻找现实性是不现实的,就算《小丑》也被钉上极端标签,但它有力量。
《猛禽小队》也极端,演绎老生常谈的问题,落后于时代的思潮,引起争论却不敢给出答案。
这种极端带来的是极度乏力,让人看完只想来一瓶红牛唤起活力,也让人不再想去探究为什么和怎么办。
当然,在超英电影里寻找现实性是不现实的,但你既然决意注入现实基因,结果却培育出变种异煞,也由不得观众骂你吃相难看。
更多琐碎细节,黑金丝雀本是白人,电影选了黑人演员,小女孩该隐本是蝙蝠侠都干不过的世界第一杀手,电影选了胖嘟嘟女孩演员,矮化男性反派,都是让人继续厌恶政治正确的新靶子。
把白的变成黑的,把美的变成丑的,矫枉过正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产生反弹。
女权的敌人是谁,是这类女权烂片经常搞不明白,或不想搞明白的关键。
因为到最后,他们会发现以自己为代表的用女权来谋利的人,就是女权最应该批斗的人。
明里是为女人发声,暗里想着“她经济”,到头来还怪男性观众不买单。
理智的女权主义者想要平权,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竖起男权靶子,非我族类,动我奶酪者,无论男女必诛之。你看看这口号,热血不?上头不?
当代女权运动的代表人物安迪·泽斯勒认为,传媒和流行文化领域是女权主义真正改变人心的地方。
女权主义者的诉求,被时代洪流裹挟,从冰山融化汇聚成江河一泻千里,到后来也难免泥沙俱下淤泥堆积。
你或许不会经常看到它,但它切实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
你可以从流行文化里看到,电影、小说、流行音乐,不胜枚举。
但真正能改变人心的,不是引起民愤的,一定是划时代的。
1991年,雷德利·斯科特的《末路狂花》上映,这部电影用两个女人的遭遇向那个时代大声质问,生而为女人,做错了什么?
当两个女人在旅途中,女主人公塞尔玛被强暴,同伴露易丝开枪打死施暴者之后,两人踏上了逃亡之路。
她们不相信法律可以解决她们的问题,因为性行为没有发生,而更多人看到的是,塞尔玛和那个男人耳鬓厮磨跳了一夜舞。
当她们拿到一笔现金,准备前往墨西哥,塞尔玛又被男人欺骗,丢掉了跑路钱。走投无路的她们抢劫了一家商店,不断坠入犯罪深渊。
很多人都觉得如果不是塞尔玛太单纯(蠢),事情本不至于到逃亡地步。
她看起来确实不聪明,面对花花公子的挑逗,面对坏小子的纠缠,她没法分辨对方是坏人还是好人。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保护自己是绝对正当的观念,但是时候改变受害者有罪论了。
当一个女人一再受到伤害,当她渐渐相信是自己的错,当所有人都指摘她,说明这是个有着畸形观念的畸形世界。所以她们想改变,因为这个世界对她们来说,还不够好。
《末路狂花》里,出现了各种男性形象,大男子主义,物化女性的,物化性行为的,仿佛群魔乱舞的妖魔鬼怪。
为什么很少人说这部电影在矮化、丑化男性?
我想,最重要的,反而是被许多人忽略,或不解其存在意义的角色——哈威·凯特尔饰演的警长。
有几个细节,当他询问酒店女侍者枪击案情况时,面对女侍者的挑逗,警长冷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漠回避。
当他盘问皮特饰演的小贼时,他大发脾气说道,那两个女人曾经有机会的(悬崖勒马),要不是你偷了她们的钱,她们也不会去抢劫。
警长代表的,是能够理解尊重女性,并愿意帮助女性的男人形象。
而最后一场戏,被人评价刻意的警长奔向塞尔玛和露易丝的镜头,我认为是全片最有正面意义的一个画面。
当两个女人被手持枪械和法律的男人包围,依然还有男人相信、理解并愿意帮助她们,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让两性对立的表象消解于无形。
什么叫经典?
什么叫能够改变人心的流行文化?
当30年后的今天,《末路狂花》依然被人经常谈起,一切都不言而喻。
什么叫随大流?
什么叫赶时赶工只为票房?
《末路狂花》女主演吉娜·戴维斯在5年之后主演了《特工狂花》,女性特工题材,主角从家庭主妇觉醒成为超级特工,堪称女特工题材电影的先驱者。
现在,谁还记得它?
还是吉娜·戴维斯,这个刚在今年奥斯卡获得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的女演员,曾在一场“未来即女性”的讲座上说过这样的话:
“推广影视业女权并不是要所有角色都给女性,而是希望可以让女性可以有更多机会试镜,并出演没有性别限定的角色。”
所以说,少喷点主义,多骂骂那些掌握资源,得到更多机会,却在大银幕上扭曲女权,物化男性的烂片吧。
想到一个说一个。
去年的新版《霹雳娇娃》,又要第一个被拿出来鞭尸了。
要不是去年被引进国内,口碑被顶了一把,现在的豆瓣成绩或许会和IMDb4.5分一样惨。
三个女人一台戏,国内国外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前身本是性感风情画代表,新版硬是给凹成女人的呐喊。
姐姐妹妹站起来,打倒蠢男人时要记住插袋,这样才够帅。
更分裂的反倒是支持女性电影的女权们,前脚说完电影不是拍给你们男人看的,后脚就怪男人为什么不去看电影。

▲图源水印
犯同样贬男捧女错误的,还有2016年的新版《捉鬼敢死队》,以及《冰雪奇缘2》。
《冰雪奇缘2》在大众标准里,不算烂片。
但败人好感的是,第二部中的克里斯托弗,从虽直但有趣的直男变成了无脑蠢直男。
恋爱让人变笨?
那凭啥就克里斯托弗一个人笨?
《惊奇队长》在女权表达上没有问题,没有剥削女性。
那又怎样呢,一个漫改电影你不搞特效不搞动作设计不搞人间烟火,想着靠女权拉同情分,很值得骄傲吗?
还有把印度电影拉下神坛的《厕所英雄》,女主建厕所是对抗封建思想的女权闪光,转过身却对男主的变态骚扰毫无表示,甚至出现了爱上男主的迷之剧情,不建厕所就离婚的迷之口号。
不是所有烂片都是女权烂片,就像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但在这个女性主义蓬勃进步,也在走向混乱分裂的时代,女权烂片出现的频率过高,伤害了不少人。
那么,到底什么样才叫女权烂片?
那些把蠢男人踩在脚下,让男人变成女人,把世界变成女人的世界当成女权主义的电影;
那些因为刻意加入女权主义而影响了表达,甚至与表达无关的电影;
那些看起来是为了诠释女权主义,实则把女权主义当枪使的电影。
了解这三种女权烂片形态,助你遇上烂片,骂得有条有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