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依道而循,方知天下之事理

 心理咨询诊所 2020-11-13

一、

《道德经》之中说: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鲜。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了解大道的人,足不出户就能推知天下之事理;眼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之法则;越向外奔逐知道的越少,得道之人不需远行就可预知,不用窥望就能明白。

从前有一个富商想吃芒果,就拿了钱让自己的仆人去果园买,临去的时候交代说:“要捡又大又甜的果子。”

仆人拿了钱去到果园,果园的主人对他说:“我们这个树上的果子又甜又好吃,没有一个是坏的,你尝一下就知道了。”

买芒果的仆人自作聪明的说:“我要一个一个的尝才买,如果尝一个怎么知道其他的呢。”

然后真的把所有的果子挨个尝了一遍,然后把这些尝过的果子带回家,富翁看了之后非常生气,把这些果子全都扔掉了。

这是佛家的故事,本意是说:一个人受持戒律进行布施,就可以得到大富即乐,身体保持安康,没有烦躁的问题,但是他们不肯相信,还非要说:“布施可以得福,那我得亲自经历了才相信。”

其实世间之人大多常犯这样的问题,很多事情都想要自己亲自尝试了才知道,却不懂得从天下事理推己及人,举一反三,看见事物本源规律的智慧。

人生苦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你一一尝试,吃亏可以让人吃一堑长一智,生出智慧,但是如果在吃亏之后,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上找到经验,换一个事情又一脸茫然,那么你吃的亏又有什么价值呢。

人生可以走弯路,但不能让人生一直走弯路,人生苦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为弯路付出代价。

具备举一反三的觉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智慧,也是对于人生最起码的尊重,如果像这个仆人一样,非要把每个果子都尝一遍,那你的人生要糟糕成什么样子?

《菜根谭》说: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一勺水便具备四海五湖的味道,不必把世间万法都尝遍;千万条江水之中的月光,总归是一轮明月的照映,因此内心要有明月当空之清朗。

二、

事物的形体各异,但是事物的本质永远不会变,人生皆有因果,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我们更要明白什么样的因会塑造什么样的果。

人生不必事事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得知结果,从之前的经验上,或者从其他的事情上找到规律反观自身,自然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

《了凡四训》之中,了凡先生对儿子说: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东周的春秋时期,各国官吏来往频繁,他们观察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接着就能推测出这个人即将遇到的吉凶祸福,他们所说的话没有不灵验的,这些事情在《左传》和《国语》之中都有记载可查。

老话常说“三岁看八十”,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在他未来的一生中都会有相应的验证。

这就是因果报应,因果存在的同时更暗含着天道规律,一个人具备什么样的言行就会塑造什么样的福气和德行。

正所谓说“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仁厚之人必常获福德,刻薄之人必常遭灾祸。

就像《国语》之中记载的真实事件:

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托到宋国出差,路上经过陈国,他经过陈国的时候,发现陈国的场景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

道路上杂草丛生,河流上也没有桥梁,好像难民之所一样,甚至连粮食都堆在野外,家里有客人也来不及接待,路上也没有检查道路,厨师也没有供应饭菜。

有一句话叫做“各归其位”,而陈国的状态刚好与各归其位相反,没有人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老百姓都忙着为一个姓夏的官僚修建房屋建筑。

单襄公出差回来之后,就把这一切告诉了周定王,并且预言说:“陈国离灭亡不远了。”

这就是单子知陈必亡的故事,后来没过几年,陈灵公果真被自己的手下夏征舒杀了,夏征舒即位刚一年,楚庄王就攻入了陈国。

并不是因为单襄公具有知天文晓地理的占卜预测本领,而是他能通过行为预测事情的结果。

这就是一种通过事物表象总结事物规律的智慧,体悟了这个规律和智慧之后,面对其他事情也能感知相应的结局。

体悟了这种思维,也就是体悟了道的智慧。

作者|国学书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