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社会学有啥用?一位大学老师令人深思的专业认同教育课

 昵称gscVD7fg 2020-11-13
作者:赵锦山,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老师

本文系作者给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新生所上专业教育课的内容。
为何而学?这个话题看似奇怪,但却异常重要。没有理清这个问题,人生就会缺乏目标,学习将会被动,大学只会迷惘。
1.高考原动力 
同学们能够考进广西师范大学,说明大家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高中学习生涯单调枯燥,但是大家却不懈怠,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许多同学心中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怎么办,这不是应该思考的问题。你们当时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进入好的高等学校,获得优质的大学教育资源,今后找一份收入高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总之,高中阶段大家的阶段性人生目标很明确,身边的人都在围绕这个共同的目标前行,从而激发出强大的学习热情。许多高中生缺少怀疑精神,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做的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理解吃透考试的知识点,其他一切,等考上大学再说。
2.大学之迷思 
上了大学,问题来了。高中的游戏规则在大学行不通了,高中班主任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关注大家的思想。大学一个辅导员管四五百号人,同学们突然变得很自由了。自由的同时,也难免会变得迷惘,究竟该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本科生需要系统的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但是高中的那一套在大学里行不通,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高中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会解答习题,能够考好,就够了。但是大学不行。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掌握当然有必要,但是如果仅限于教材,那同学们的视野将会变得很狭隘,思维变得很僵化。依据现行的教学体制,也许这样学习的同学在期末考试考得并不差,但是这些同学并没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毕业之后的就业竞争力会比较弱。遗憾的是,部分同学大学四年都没有转变学习观念,一直唯教材是瞻,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3.认同的力量 
新生的失落,也源于对自己专业的失望。很多同学从小就怀揣梦想,有的想做一位文学家,有的想成为艺术家,有的想成为企业家。最后,到了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为社会学大类的学生,知道今后会选择社会学或者政治学,对未来需要选择的这两个专业,同学们了解了一些皮毛,但一些同学并不认同所学之专业,很难将其作为人生的志业去努力。高中同学们的心中只有两个字:大学,从而努力向前冲。那么到了大学,我努力的动力在哪呢?尤其是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专业。其实,这种对专业的认同,还源于大家对就业的忧虑,你们时刻会想,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这些专业知识对今后就业有帮助吗?学无所用,这正是同学们担忧的。你们所认为的有用和无用,往往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很多同学向往好就业的热门专业。诚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点。理工科和人文社科有比较大的差异,理工科专业更加强调对基础知识点的学习,同学们学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点,本身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如果随意缺课,学习就跟不上了。热门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很少有人去怀疑、去思考我学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比如计算机的学生,他们大多知道,我学好基础数学,学好编程,学好一切专业知识,自己就会变得优秀,今后走到哪里都不怕失业。这就是认同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这就是对他们今后工作有用的,努力学习的知识,正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本事。但是人文社科则不同,客观的说,在初次就业的市场上,人文社科类的大部分专业是不如理工科的,这也是同学们迷惘之处,我努力学习,何用之有?
4.有用与无用
是啊,学社会学,学政治学有什么用?自己花这么多精力,父母亲花这么多学费,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读出来究竟有什么用?这是很多同学担忧的问题。在这个社会,许多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大学,思考我们的人生。这个问题没有想明白,它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影响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然而,我们很多大学,始终没有让学生弄明白这个问题,大学浑浑噩噩的教,学生糊糊涂涂的学,这是大学之悲哀,学生之不幸。在我看来,大学不仅仅是一大堆房子和一大群人的地方,而是培养学生自由之灵魂,自主之心智的地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这些显得更加重要。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有一套认识社会的视角。以社会学为例,它能让我们更深刻的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浩瀚的历史和现实潮流中把握我们人生前行的方向。对这个学科了解得越深入,越觉得它有用,当具备了社会学的视野来看社会,用社会学的方法来解决职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实践证明,我们往往会做得比其他专业的同学更优秀,但前提是我们的专业素养提升、自学能力增强、具备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变得最有用。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看似有用的东西,如果学得不深入,往往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变得比较肤浅。例如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专业,最近几十年在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终极理念,却是一套深厚的哲学思维。很多人怀疑学哲学有什么用?然而在企业、在市场中,它是指导方向的重要学问。管理大师如台湾的曾仕强、日本的稻盛和夫等,他们都有极强的哲学造诣。马云搞英语出生,马化腾搞计算机的,马云一个外行当年推云计算时,竟然被马化腾笑话,最后马云成功了,这就是哲学的魅力。社会学也是如此,这门学科修炼的是内功,它会影响我们职业发展的一生,并且会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价值。
5.强者的信念
大部分同学都会思考有用和没用这个问题,但是,有少部分人,有宏大的理想,坚定的意志,当同学们还在思考学的东西有什么用,对今后就业用什么帮助这些问题,这些同学却非常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当芸芸众生还在为综合测评多得一两分,怎么在今后的求职简历上多增加一个奖项而苦苦思索时,这部分同学却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优越的人文资源,博览群书,深入了解社会。这些同学能够高瞻远瞩,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且善于思考,脚踏实地,他们毕业后可能不会为工作而发愁,只是想怎么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毕业后,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有时会放弃安稳的工作,而是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例如,社会学的毕业生姜钧懿,毕业后去了桂林中学任教,但最终还是不忘自己的教育培训梦,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去海南创办教育培训机构,现在是海南广西师范大学校友会的会长。再如李常鑫同学,当年毕业后不久可以去百丽集团深圳总部任职,但他却选择独自一人从零开始,开辟山东市场,如今成为山东女鞋、服装零售业的传奇人物。等等。今后同学们走入职场,比拼的是做事态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很多企业对大学生毕业生设储备干部的职位,就是看到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比非大学生的起点高,但至于能否胜任接下来的工作,则需要接受企业的考核。有的同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唉声叹气,说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待遇不如农民工,读大学没用,这是弱者的悲哀,不是读大学没用,是你没用。
6.兴趣需培养
当然,依然有同学仍然会产生疑问,社会学、政治学我不感兴趣。我想说的是,兴趣会变化的,也是能够培养的。小时候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大,可能变了。小时候梦想成为飞行员的同学,现在眼镜片厚厚的,只能仰望天上的飞机。小时候想成为诗人的,现在发现大部分诗人都穷得成不了家,只能当做爱好。以我自己为例,上大学前想成为设计师,但后来考大学被调剂到湖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专业,我拿着大学通知书硬是楞了10分钟,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但是后来在大学里接触了一批大师的思想,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例如陈成文的社会学、刘铁芳的教育学思想,王泽应的伦理学、舒远招的西方哲学等。最后我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最终硕士的专业选择了社会学。同学们也是一样,不仅仅是学习,今后工作也是一样,很难有什么天生喜欢的事情,你在接触和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逐渐产生兴趣,我们有时候喜欢一门课,喜欢一个专业也许是因为某一个或几个老师的影响,这可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应该去珍惜。今后工作也是一样,很难有天生就喜欢的工作,当我们认真去对待自己的工作时,你会产生成就感,曾经不喜欢的事情可能变得对你越来越有意义。所以,我们不要拒绝新事物,不要对新东西一开始就抱以抵触的心态,要努力去接触尝试,逐渐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点。
7.主动去学习
在大学里,老师更多的扮演领路人的角色,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学会怎么去学习,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伴随大家职业发展的一生。我深切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我从没学过统计学,当我们这的两个有理工科背景的统计学老师相继离开广西师大后,我自学了统计学,用文科生的思维方式讲授统计学的知识,觉得效果还行。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的学习中,社会学的很多分支课程会让大家读原著,做读书笔记,你们要认真对待,读原著才能原汁原味的感受大师的思想,并且锻炼自己的文笔和思维能力。这也是你们的师兄师姐的经验,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他们能够逐步树立社会学的思维,并成为帮助今后职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学们要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珍惜时间,奋发向上,无悔青春。大学扩招必然导致结构性失业,就业难自然无法避免。我们单个的人无力改变结构,能改变的,唯有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