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品茗之趣,领略南宋风雅

 餐意院 2020-11-14

编者按:为传承弘扬南宋优秀文化,提升绍兴城市影响力,近日,绍兴与杭州联合举办“南宋文化节”,全国从事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齐聚绍兴,展示绍兴深厚的南宋文化底蕴。11月8日下午,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的“2020年绍兴仿宋斗茶雅集”揭开帷幕,现场20余位茶艺大师和斗茶爱好者,与大家学习交流南宋点茶技艺,带大家领略古人斗茶之法、斗茶之妙、斗茶之美。今日,《绍兴晚报》发表文章《品茗之趣 仿宋斗茶》。现予全文转载,供读者学习交流。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中国人好茶,从古到今形成了许多茶文化,始于唐、盛于宋的斗茶,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宋人追求雅趣,斗茶习俗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均好此活动。

那么,什么是斗茶呢?斗茶都是如何斗的?8日下午,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0年绍兴仿宋斗茶雅集”悄然揭开斗茶面纱,现场20余位茶艺大师和斗茶爱好者带着大家去领略了一番古人斗茶之妙。

何为斗茶?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范仲淹的这首“斗茶诗”,将宋人的斗茶习俗跃然纸间,也道出了斗茶的一些门道。


活动现场,主办方按照《文会图》场景对现场进行了布置,由于是斗茶雅会,现场除了茶艺师们的精彩表演,还有古琴、挂画、赏花等充满宋茶文化氛围的活动。


国家一级评茶师、二级制茶师、高级茶艺师、中华茶奥会裁判任旭明老师钟爱斗茶。他说,宋朝的饮茶方式改唐朝的“煎茶”为“点茶”,由此日益盛行斗茶。斗茶着眼点在于“斗”,主旨是斗出茶的色、香、味、画的高下。“斗茶至少是两人以上参与,是古人集体评比茶的质地优劣、茶的艺能高下的一种活动。”他介绍,斗茶内容大致包括斗茶品、行茶令、茶百戏三个方面,亲临现场,就会发现这是一种集观赏性、技艺性、娱乐性为一体的茶道活动。煎水、碾茶、罗茶、候汤、烫盏、点汤……一招一式都展现着宋代斗茶文化的精深与典雅。

“古代的斗茶是以娱乐性为重,以图个乐子为主。而现在的斗茶,一般就是竞技性为多,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通过高低比拼来提升自身价值和市场价值。”绍兴越红茶叶博物馆负责人陈惠良表示,现代斗茶在绍兴起步比较晚,近年来才慢慢在茶艺师圈内流行开来,受杭州的影响比较大,杭州约从2010年前后开始盛行斗茶。目前,越红茶叶博物馆及迎恩门风情水街的“绍兴非遗客厅”,都在重拾宋代斗茶技艺,传播“茶道美学”。

怎么“斗”?

斗茶,从斗茶品开始,重头戏却在分茶上,由点茶者借一壶沸水,在注入茶碗间令茶汤汤花在瞬间显示出瑰丽多变的景象。宋人陶谷书中有言:“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

任旭明说,茶百戏就是分茶之道,它的技法主要讲究的是一个器具的使用跟手法,使用的力度技巧,过轻茶沫不容易起来,过重茶汤容易泼出,也不容易起沫,力度要使得恰到好处,汤花要细、密、白、厚,咬盏久这样才算完美。如祝穆《方舆胜览》中所说:“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有人或许会觉得茶百戏产生的汤花,与咖啡拉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任旭明表示,这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概念。他说,拉花是用两种不同的物质产生的色差来形成自然的花纹,而斗茶的汤花主要是利用在打沫时产生的水痕形成图案,用的是同一种物质,只是浓淡不同。

从现场评判标准来说,首先评判汤花的细、密、白、厚,其次是水丹青做得漂不漂亮,“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古代的时候水丹青是纯自然的水痕幻化的图案,而现在是用浓稠度比较高的茶粉进行写字作画。”任旭明说。

斗茶之美

绍兴市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高利华教授介绍,宋代可以说是古代美学的巅峰期,追求返璞归真的极简主义,俨然是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茶文化是宋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常态,却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与茶有关的宋瓷、宋诗、宋词、宋曲等。

御茶园

“绍兴自古都是产茶之地,又是南宋文化最典型的地方之一,所以古时绍兴的斗茶之风并不罕见。”高利华说,在当时的兰亭一隅,就有几家幽静的大型茶室,绍兴城的文人雅士会选择在这样的茶室里品茗斗茶。

此外,陆游当过茶官又精通茶艺,写下约300首咏茶诗,其中不乏斗茶痕迹,一起来欣赏。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晨雨》

挥汗驱蚊废夜眠,清晨一雨便翛然。

凉生池阁衣巾爽,润入园林草木鲜。

青蒻云腴开斗茗,翠甖玉液取寒泉。

饭余一枕华胥梦,不怪门生笑腹便。

《四月旦作时立夏已十余日》

京尘相值各匆忙,谁信闲人日月长?

争叶蚕饥闹风雨,趁虚茶嬾斗旗枪。

林中晚笋供厨美,庭下新桐覆井凉。

堪笑山家太早计,已陈竹几与藤床。

信息来源:绍兴日报

记者:王敏霞

【来源:市文广旅游局(市文物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